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赦了還能怎樣教孩子?

政事

特赦了還能怎樣教孩子?
政事

政事

特赦了還能怎樣教孩子?

2017年04月18日 20:33 最後更新:20:42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吹起一片大和解之風,建議特首運用權力特赦佔中的所有參與者,同時赦免七警及退休警司朱經緯。他想叫新一屆政府用特赦來減少政治的敵對,甚至是社會撕裂。

我們的法制傳統上跟英國,特赦(pardon)在當地歷史上是皇權的體現,特別是法庭未有法定的上訴制度之前,就由皇帝以寬恕之心,特別去赦免一些被視為「錯誤定罪」或「判刑過重」的犯人,簡而言之是矯正冤案。後來這種權力慢慢由皇帝轉移到政府手上。

歷史上英國政府處理過很多冤案,例如很有名的伯明翰六人炸彈案(Birmingham Six case),事發在1974年,伯明翰有兩間酒吧被放炸彈,導致21人死亡。事後6個和愛爾蘭共和軍有聯系的人被捕,他們在當日黃昏炸彈爆炸前一點時間,在新街火車站坐火車離開伯明翰,去貝爾法斯特出席另一名共和軍成員的喪禮。

六人後來被捕及判定有罪,主要基於他們自己在警局的認罪聲明,和一些科學鑑證證據。但事後卻證實,他們是因受虐而認罪,那些科學鑑證證據也不牢固。後來內政大臣Douglas Hurd以新證據向法庭申請重審此案,並詳細解釋政府會十分克制去使用特赦,認為即使政府介入法庭已判決的案件,也希望司法不公由法庭去矯正,所以發現新證據為由,請上訴庭重新審理案件。

不輕言特赦,是英國憲制的傳統,主要想保護法治。回頭看香港的特赦例子,港督在70年代中至90年代香港廢除死刑前,特赦死刑犯,全部改判終身監禁,這是香港最主要的特赦。除此之外,最轟動的事件是在1977年在逾2000名警察及家屬到廉署抗議後,出現重大警廉衝突危機,港督麥理浩其後緊急頒布局部特赦令,宣布不追究1977年1月前發生的貪污案,平息警廉衝突。

表面看「大和解」是好事,問題是大批特赦佔中人士,要政府行使如此不輕言行使的權力,值得付出這樣重大的代價嗎?以香港的往例,審視如今情況,既沒有警廉衝突這樣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事故,也沒有英國已廢除死刑,但香港仍進行死刑這種關乎人命的狀況,很難輕言特赦。

說得難聽一點,提出特赦建議,只是部份泛民人士一廂情願。或許他們想和新政府和解,又怕未來在選舉要付出代價,所以更想為泛民支持者爭取更大的利益,故要求新政府特赦佔中人士。這只是短線的政治交易思維,卻要社會付上沉重的代價。

第一是催毀法治。法治概念在中國人社會本來已經難以生根,法庭判了案,新特首一句特赦推翻,由法治變成人治。

  

第二是影響對下一代的教育。最近有一名技術員因為在旺角暴動中燒車,被判囚4年9個月。法官郭啟安在判刑時表示,是要告誡激進青年,要牢記不能夠以身試法,一經定罪,要付出沉重代價。郭官這說法,對佔中的組織者或使用暴力者亦適用。法官言猶在耳,若然一句特赦就推翻法庭判決,往後家長也好,老師也好,怎可以叫孩子不去參加違法的暴力示威,他一句「法庭判咗都會特赦啦!」又可以如何回應呢?

走筆至此,傳來胡志偉收回建議的消息,但我認為這篇文還是要出街。特赦的概念,想也不要想了。政黨還是不要干預已提交法庭的案件,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吧。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