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報章頭條主要報道兩電准許回報率下調,與政府簽新協議,有望電費減5%等要聞。

《大公報》

政府與中電及港燈經過一年多的談判後,昨日簽署新的《管制計劃協議》,將兩電的准許回報率,由現時的9.99%降低至8%,新協議為期15年,將於明年底及2019年初生效,直至2033年底。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若燃料成本、利息等其他因素不變,新協議實施後可望令電費減低逾5%。不過,兩電均稱現時難言電費實際調整幅度,而能源諮詢委員會委員和環保團體均指出,兩電將來更換機組,總體發電成本增加,成本將反映在電價上,電費長遠仍有上升壓力。

《蘋果日報》

城市大學能源及環保政策研究所總監鍾兆偉分析,今次協議對兩電有利,協議15年超長年期維持兩電壟斷局面。他估計港府以暫時不開放電網,換取兩電同意「上網電價」,即個人或私營機構可以投資可再生能源系統,生產的電力可以高於一般電費水平的價格售予兩電,令用戶加快收回投資在可再生能源系統的成本,而這些可再生能源將會由電力公司提供予所有用戶使用;以8%的准許利潤水平,換取兩電同意新機組過剩發電容量不計入准許回報。他慨嘆上一份2008年管制協議談判已討論開放電網,結果新協議延至2033年毫無寸進。

《明報》

距離香港約130 公里的台山核電站,其核反應堆核燃料金屬壓力殼早前被揭發在法國同類型測試不合格,至今仍未通過測試。有份興建台山核電廠的中廣核集團近日表示,該廠第1 號機組今年底會投產,堅稱至今在檢查中未發現任何質量問題,並稱問題只是法國核安全局的「新舊標準不一致」。有環團怒轟中廣核的解釋「混淆視聽」,未有回應到反應堆金屬殼的問題。

《蘋果日報》

本港自2012年底起禁止拖網捕魚,但近月卻不斷有內地漁船闖入香港海域,為謀利非法拖網捕魚破壞生態!《蘋果日報》記者上周六晚在海上直擊兩艘懷疑內地漁船在石鼓洲以西海域非法捕魚,香港漁民乘快艇黑夜追截及報警,水警輪約半小時後趕至,但來遲一步,漁船已逃進內地水域。漁民及區議員斥漁護署執法不力,擔憂下月南海休漁期展開後會有更多內地漁船違法闖境,促當局加強拘控。

《信報》

選舉事務處陸續公布特首選舉開支申報。最終僅取得21張選委票落敗的候選人胡國興,為今場選舉共花費316萬元,遠少於兩名對手林鄭月娥及曾俊華;但他所獲捐款明顯較輸蝕,只籌得約133萬元, 是3名候選人中唯一需要自掏腰包支付大部分選舉經費。至於未能入閘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總開支約586萬元,她籌得552萬已足支付大部分經費。

胡國興僅獲捐贈133萬元,意味須自資逾183萬元參選。其所獲捐款中,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最大手筆,捐出50萬元。而葉劉淑儀最大金主為金榜集團副主席黃如龍妻子黃范碧珍,她以個人、夫妻及公司名義,分3次合共捐出46萬元。葉太586萬元競選經費中,最「揼本」的包括花費239萬元設計橫額宣傳品,如於多條行車隧道出入口租用巨型廣告板。

《經濟日報》

公民黨郭家麒昨於立法會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上,問到稅務局有否調查特首梁振英,收取UGL 5,000萬元有否報稅。稅務局回應指,由於有保密原則,因此不會透露個別個案資料。

另外,立法會調查UGL事件專責委員會,昨日再開會。會上,民建聯周浩鼎要求就委員會研究範疇,作出多項修改,包括加入調查傳媒披露梁振英與UGL協議的文本真偽、性質及原意。民主黨林卓廷批評,周浩鼎企圖把事情複雜化,調查聲明真偽是畫蛇添足,令公眾質疑是否有人拖延委員會工作。

《明報》

今年2 月港鐵荃灣線列車發生嚴重縱火案件,導致18 人受傷入院。港鐵昨向政府提交檢討委員會報告,建議為月台助理提供滅火筒使用訓練,以及在車站和月台分別增置手提滅火筒及滅火氈。委員會「不建議在車站入閘處對乘客進行安全檢查」。

《星島日報》

繼前年發生鉛水風波後,再有公屋建築物料被指不達標。《傳真社》早前在觀塘公共屋邨安達邨取得專門用於消防設備、具耐火功能的防火電綫,送往海外認可化驗所做測試,發現4個電綫樣本中,有2個涉不符國際標準,其中一樣本更於測試26分鐘後停止供應電力,消防裝置如遇火警或因而失效,有潛在安全風險。該批防火電綫的生產商,曾供應相同型號的電綫予多個基建、政府建築物、公屋及私樓安裝。

《蘋果日報》

全城熱議的旺角食飯「AA制」互毆案,細節陸續曝光,38歲女事主昨接受《蘋果》訪問時表示,一餐飯賬單2,100多元,她知道後付出1,100元,但男方激動地當面撕爛她的鈔票。日本燒肉專門店老闆黃傑龍昨晨亦在facebook貼出有關賬單,拆解埋單2,135元之謎!女事主王小姐表示,今次事件為她帶來巨大困擾。

《文匯報》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香港文化博物館由今日起舉辦為期3個月的「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展覽,市民能於館內一睹逾百件由羅浮宮運送到港的藏品,包括路易十四騎馬像、林布蘭《耶穌行醫》版畫,及首次離開羅浮宮展出、拿破崙一世曾使用的地毯。

資料來源:香港電台《晨早新聞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