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農曆七月,香港各區的球場和公園,都會出現臨時搭建的棚架。這時候,大家就知道,一年一度的盂蘭節又到了。盂蘭節俗稱「鬼節」,不少人都聽過老一輩的人說:農曆七月,鬼門關打開,眾鬼會到人間。因而產生不少禁忌,例如不宜夜歸,不宜游泳或進行危險活動等。盂蘭節真的這麼可怕嗎?

 

盂蘭節源於佛教,目蓮為佛祖弟子,母親生前做了壞事,死後要受折磨。目蓮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母親終得解脫。盂蘭節的孝道,被歷代皇帝弘揚。其後,盂蘭節也被道教納入中元節。在民間的意義,擴大為超渡孤魂野鬼,彰顯慈悲憐憫之心。同時,宗教儀式也能夠安撫住在社區裡的人。

盂蘭節所指有許多孤魂野鬼,到底從何而來?一般認為鬼,是沒有安息的靈魂,泛指枉死、孤寡,以及沒能「入土為安」者。換言之,盂蘭節要超渡的,就是社區裡不幸身亡的人。所以,盂蘭節承載了不少悲慘和災難的集體社會記憶。從社會學、人類學的觀點,去思考和分析全港各區公共空間舉行的盂蘭勝會,不難發現:盂蘭勝會記載了香港各地區不同類型的災難歷史記憶,包括日治時期戰爭的記憶、風災、水災、 泥石流、自殺、工業災難、交通意外等。這些,都是獅子山下草根階層的故事,是我們的集體記憶。

香港樹仁大學

社會學系陳蒨教授




樹仁心思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