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胡國興見證司法制度變遷 中文審訊劃時代

回歸20

胡國興見證司法制度變遷 中文審訊劃時代
回歸20

回歸20

胡國興見證司法制度變遷 中文審訊劃時代

2017年06月29日 12:10 最後更新:12:27

說起「胡國興」這個名字, 大家或會想到「前特首候選人」這個名銜,繼而想起他在特首選戰期間金句連連,其「出位」言論往往教人招架不住。如今一切歸於平淡,撇下「前特首候選人」的身分,身為退休上訴庭法官的胡國興,實實在在地經歷過回歸前後,香港司法制度的變遷。

追求公義,是胡官自投身法律界來以來一直最堅持的信念。「有罪應判有罪,無罪應判無罪,我相信普通法的寧縱毋枉,若然那個人是冤枉但被判有罪,那就慘了,這不但對他個人,對他整個家族也造成很大的打擊。」

胡國興(資料圖片)

胡國興(資料圖片)

問胡官任法官以來印象最深的案件,本以為會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案,卻原來是一單強姦案。「判完那單案件後,我感到非常難過。」胡官當時自覺被告無罪,但是陪審團經商討後決定裁定罪名成立。「以前的人不像現在的人,現在的人很喜歡語言偽術,但做法官後,判得多案件,就知道誰人在講大話。」

回歸前,不論是刑事或民事案件皆是以英語審訊,對一般人來說,以英文撰寫的判詞艱深晦澀。「七十年代時,我只會看當時香港的兩份英文報紙。」胡官直言當時部分中文報章記者對英文判詞一竅不通。「還記得那時在法院的咖啡室,中文報的記者 們都會圍着英文報的記者 求救」。

胡國興(資料圖片)

胡國興(資料圖片)

然而回歸後,《基本法》將中文列明為官方語言,法庭以中文審理的案件亦漸見平常,不過,形容自己為「番書仔」的胡官直認自己的中文很「水皮」,以中文撰寫判詞對他來說是一大挑戰。「當時我在香港考過A-level(高級程度會考)後就沒再接觸中文,於是我在一九九九年,到北京清華大學上了為期四星期的課程,學習撰寫中文判詞。」

胡官認為,以中文進行審訊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影響深遠的發展。以往以英文審訊時,被告根本不明白自己因為甚麼原因被判有罪,現在轉以中文審訊,被告會清楚明白審訊進度,辯護律師正以怎樣的抗辯理由為自己打官司。

胡國興(資料圖片)

胡國興(資料圖片)

「記者 也能看得明白以中文撰寫涉及法律爭拗的判詞內容,從而清楚明白法庭內發生的事,如果某宗案件比較有趣的話,記者 更可以解釋給大眾知道,當大眾對法律有所認識的時候,他們亦會開始尊重法庭。」回歸後,華人法官的數量亦大幅增加,胡官認為質素仍維持高水平。

以母語作為在法庭中傳播訊息的媒介,亦令香港的司法制度、程序的透明度變高。回看現在社會,愈來愈多普羅大眾通過司法覆核去挑戰政府決策。胡官認為市民進行司法覆核的數字上升,主要原因是民智已開。「市民現在知道可以循甚麼途徑去表達意見,政府在某些情況下或許有做錯,或許沒有錯,要看法官怎樣判決。不能夠定論因為政府做得多錯的決定,所以多了人司法覆核。與從前相比,即使政府所作的所有決定都是錯的,市民根本不知道可以循甚麼途徑去表達意見。」

胡國興(資料圖片)

胡國興(資料圖片)

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一案,被內地報章喻為「一個老人扳倒一座橋」,然而在事件背後,公民黨多番被指在背後慫恿東涌婆婆朱綺華作出司法覆核,以達至其政治目的。胡官不排除有人利用司法覆核作政治工具,但他深信大部分提出的司法覆核都必然有其理據。「不能夠去刻意減低市民作司法覆核的數字,但我認為可以去檢視司法覆核制度,令到提出司法覆核的門檻變高。我認為不能夠去斷言現今大眾是在濫用司法覆核制度。」

往下看更多文章

建制選委要學精一些

2017年03月20日 18:13 最後更新:19:30

特首選舉最後一場候選人答問大會,昨晚由建制及泛民選委聯手舉辦,可以話係官方論壇,但卻出現台下選委提問時有九成來自泛民,主要針對林鄭,與台上鬍鬚曾、胡官聯手追插,令林鄭疲於奔命。

按理選委有1194個,泛民選委只有325個,非泛民選委有869個,即使除去少部份中性人物,親建制選委都有700、800個,按道理建制選委人數大幅佔優,結果卻被泛民選委壟斷了提問,撐林鄭選可以話漏了招。

選委共有1194人,昨晚到場的只有507人,據傳媒觀察其中有逾200名是泛民選委,泛民選委共325人而有逾200人出席,出席率逾62%,反之建制選委有逾869人,出席的只得近300人,出席率只得35%,泛民選委在出席率已佔優,令雙方出席人數本來已拉到比較接近。

在提問方面,大會昨收到190個選委提問,泛民估計有八成來自泛民選委,即約有150個,其餘出席的近300名建制選委,提問只有約40個,泛民提問積極好多,結果自然抽中泛民居多。

不過今次提問的遊戲規則亦有問題。上次七間電子傳媒聯合舉辦的論壇,台下發問是就三個候選人分開三個箱,各自就想提問林鄭、鬍鬚曾、胡官而投下問題,主持則逐個箱抽出相同數目的問題,如此可確保問題不會集中在某一個候選人身上。

昨晚的台下提問則是到場選委擬問的問題全投入一個票箱,然後由此抽出,結果21條題中有19條是由泛民選委發問,且是大力質疑林鄭,而台上的鬍鬚曾、胡官則沒有人質詢(其餘兩個建制派選委提名亦甚斯文,沒有針對性),故他們亦利用其回答問題的時間,加入攻擊林鄭。由於針對性問題集中在林鄭身上,亦令她很快用完時間,最後亦任人「隊」無時間可以回應,變成對林鄭不太公平的結果。

歸根究底,出現一面倒現象,皆有遊戲規則有漏洞,加上林鄭未有全面動員支持的選委出席提問,而泛民就全力出擊,結果答問大會變成了泛民主場,狂質林鄭。候選人參加這些論壇,絕不能掉以輕心,既要爭取較公平的規則,更要熟悉遊戲規則,按規則出招,否則很易吃眼前虧。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