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伊波拉肆虐,令全球人心惶惶,有沒有想過身處香港可「親身」體驗做疫區的前線人員的經歷?

展覽首設於九龍公園廣場。

展覽首設於九龍公園廣場。

並非要「烏鴉口」要香港成為疫區,而是無國界醫生將由明日起於香港五處設立戶外展覽《穿梭救援間》,令香港市民可一嘗當前線救援人員的滋味。

更多相片
展覽首設於九龍公園廣場。

西非伊波拉肆虐,令全球人心惶惶,有沒有想過身處香港可「親身」體驗做疫區的前線人員的經歷?

並非要「烏鴉口」要香港成為疫區,而是無國界醫生將由明日起於香港五處設立戶外展覽《穿梭救援間》,令香港市民可一嘗當前線救援人員的滋味。

當醫護人員接收病人時,會先安排他們到分流中心進行分流,按病人的嚴重程度而分類,當中垂死的病人會分為黑色類別,而最輕程度的病人則為綠色類別,兩者均不會獲得醫療中心的協助;而紅色則為嚴重類別,需即時接受手術,黃色類別者則可再「等多等」的中等程度病者。

看見全副武裝,便知道此處是治療中心!凡是進入治療中心範圍內,必定要全套防護裝備穿好,務求皮膚不可有半點能接觸到空氣,故工作人員於當更時,必須要「行孖咇」,互相幫忙外亦可互相提點有否程序出錯,或是配戴得不正確,內裡更有鏡子供人員視察自己有否穿戴得宜。

可不要少看這全副保護裝備,一整套保護衣物需花上50歐元(拆合港幣495元),且當中有不少裝備只可一次性使用。而當使用完畢後,亦必須先戴着手套去以氯水進行消毒,手套亦需戴上內外兩層,最後更需以0.05%的氯水洗手,整個消毒過程一點也不可馬虎。

順帶一提,由於裝備如此厚又多,故無人能在全副裝備下於西非等炎熱地區的帳篷中連續工作超過40分鐘,故工作人員真的分秒必爭啊!

要怎樣分辦小孩是否營養不良呢?醫護人員會先替5歲以下的小孩量度身高體重比例,然後便會以營養狀況度尺,量度6個月至5歲小童的上臂圓周,就好像以下無國界醫生(香港)副主席范寧醫生,便以一個模擬小童作示範。

若果小童的上臂圓周少於110mm,便屬於垂死階段;110mm至124mm則為有飢餓至死的危機;125mm至134mm則為需密切注意情況;多於135mm則恭喜小朋友,暫無營養不良的跡象!

若果不幸營養不良,有何靈丹妙藥呢?就要靠佢啦!

味道如花生醫,它就是即食營養治療食品,供營養不良的小孩食用,不用以水沖開,適合或沒有清潔食水可用的地區,6小包的份量便相等如成人一天所需的營養。

猜猜看右邊的銀色座台是甚麼?燭台?那便猜錯了!由於在當地來說,照超聲波實在是太昂貴,平民以及前線醫療隊伍難以負擔,故便以這銀色的聽筒,隔着媽媽的肚聽BB心跳。

無國界醫生傳訊經理(東南亞及香港)李壁君指出,由於歐美及香港有完善的醫療機制以及教育水平較高,當出現相關病徴時仍會自行求醫,但於西非較落後的地方,當地民眾或會因怕被歧視而諱疾忌醫,甚至會認為醫療中心是「有入無出」的地方而不敢求醫。

無國界醫生(香港)副主席范寧醫生表示,現時疫情仍未受控、難以捉摸,就如在幾內亞,病人數字一度回落,但過去一個月卻反彈上升一位,故難以估計疫情下一步發展。他透露,雖自本年8月至今,香港已籌得超過7百萬港元善款於項目中;但於今年年底,無國界醫生內部已花了4600萬歐元(折合約4億5千萬港元)於伊波拉的疫情中,故希望市民可更踴躍捐款。

無國界醫生於明日起,於全港5個地點作戶外展覽《穿梭救援間》,首站設於九龍公園廣場,予市民體驗伊波拉前線救援人員的工作,展覽主要分3個緊急救援現場的篷,包括伊波拉治療中心、戰火下的前線急症室分流站,以及婦產科和營養不良治療病房,當中有何韻詩、鄭欣宜及梁祖堯作聲音導航,更有時段可試穿個人防護衣物,以及即食營養治療食品試食。

戰火以及病毒橫行,令前線的救援人員不時接收大量傷病者,但到底誰可先接受治療呢?難道是先到先得?

當醫護人員接收病人時,會先安排他們到分流中心進行分流,按病人的嚴重程度而分類,當中垂死的病人會分為黑色類別,而最輕程度的病人則為綠色類別,兩者均不會獲得醫療中心的協助;而紅色則為嚴重類別,需即時接受手術,黃色類別者則可再「等多等」的中等程度病者。

看見全副武裝,便知道此處是治療中心!凡是進入治療中心範圍內,必定要全套防護裝備穿好,務求皮膚不可有半點能接觸到空氣,故工作人員於當更時,必須要「行孖咇」,互相幫忙外亦可互相提點有否程序出錯,或是配戴得不正確,內裡更有鏡子供人員視察自己有否穿戴得宜。

可不要少看這全副保護裝備,一整套保護衣物需花上50歐元(拆合港幣495元),且當中有不少裝備只可一次性使用。而當使用完畢後,亦必須先戴着手套去以氯水進行消毒,手套亦需戴上內外兩層,最後更需以0.05%的氯水洗手,整個消毒過程一點也不可馬虎。

順帶一提,由於裝備如此厚又多,故無人能在全副裝備下於西非等炎熱地區的帳篷中連續工作超過40分鐘,故工作人員真的分秒必爭啊!

除了伊波拉,於落後國家,往往很多時還有將要生育的婦女,以及營養不良的小朋友需要醫護人員的幫助。前線人員,開工!

要怎樣分辦小孩是否營養不良呢?醫護人員會先替5歲以下的小孩量度身高體重比例,然後便會以營養狀況度尺,量度6個月至5歲小童的上臂圓周,就好像以下無國界醫生(香港)副主席范寧醫生,便以一個模擬小童作示範。

若果小童的上臂圓周少於110mm,便屬於垂死階段;110mm至124mm則為有飢餓至死的危機;125mm至134mm則為需密切注意情況;多於135mm則恭喜小朋友,暫無營養不良的跡象!

若果不幸營養不良,有何靈丹妙藥呢?就要靠佢啦!

味道如花生醫,它就是即食營養治療食品,供營養不良的小孩食用,不用以水沖開,適合或沒有清潔食水可用的地區,6小包的份量便相等如成人一天所需的營養。

猜猜看右邊的銀色座台是甚麼?燭台?那便猜錯了!由於在當地來說,照超聲波實在是太昂貴,平民以及前線醫療隊伍難以負擔,故便以這銀色的聽筒,隔着媽媽的肚聽BB心跳。

無國界醫生傳訊經理(東南亞及香港)李壁君指出,由於歐美及香港有完善的醫療機制以及教育水平較高,當出現相關病徴時仍會自行求醫,但於西非較落後的地方,當地民眾或會因怕被歧視而諱疾忌醫,甚至會認為醫療中心是「有入無出」的地方而不敢求醫。

她又說,國際社會單是興建治療中心並不夠,現時災區最缺乏的,是有受過訓練的醫療及後勤人員管理,有他們的協助才可令病人更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療,希望藉展覽可喚起市民對全球人道危機的關注,以及了解無國界醫生前線人員的工作。

無國界醫生(香港)副主席范寧醫生表示,現時疫情仍未受控、難以捉摸,就如在幾內亞,病人數字一度回落,但過去一個月卻反彈上升一位,故難以估計疫情下一步發展。他透露,雖自本年8月至今,香港已籌得超過7百萬港元善款於項目中;但於今年年底,無國界醫生內部已花了4600萬歐元(折合約4億5千萬港元)於伊波拉的疫情中,故希望市民可更踴躍捐款。

無國界醫生於明日起,於全港5個地點作戶外展覽《穿梭救援間》,首站設於九龍公園廣場,予市民體驗伊波拉前線救援人員的工作,展覽主要分3個緊急救援現場的篷,包括伊波拉治療中心、戰火下的前線急症室分流站,以及婦產科和營養不良治療病房,當中有何韻詩、鄭欣宜及梁祖堯作聲音導航,更有時段可試穿個人防護衣物,以及即食營養治療食品試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