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多張「藍眼淚」照片,美不勝收,就似是海上極光一樣,在黑夜之間泛起奪目的一片「阿凡達藍」,牽起一鼓「藍光熱」。藍光是源自一種名為「夜光藻」的生物,不過有專家就警告,海藻可能有毒。

 

「藍光熱」在今個月鬧得熱烘烘,除了藍光的美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外,藍光背後的害處以及拍攝藍光對環境的破壞等,都惹起熱烈討論。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有海洋生物專家發出警告,指這種景象是一種可能有毒的海藻類生物產生。專家指出該種生物學名叫「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綽號「閃爍海」,是本港常見藻類。夜光藻好像平時常見的海藻,也好像海藻般活動,但又不是海藻,而是一種單細胞有機物,靠吃浮游生物維生,而它們同樣也會被其他海洋物種吃掉。

有資料顯示,夜光藻本身並無毒性,不過在其告食浮游生物後,體內會留下大量氨,排出之後被水域中其他特殊藻類轉化成神經毒素,令其他生物死亡。

圖片來源:facebook / Neopoleon Lin

圖片來源:facebook / Neopoleon Lin

由夜光藻發光而成的現象名為「藍眼淚」(Blue Sand),當雄性夜光藻求偶時就會發出藍光吸引雌性。因為各種顏色的光波在海中傳播速度一樣,光波較長的紅光、橙光及黃光,射入海水復,隨住水深被吸收,至於藍光因為光波短,在水中傳播速度較高。

圖片來源:facebook / Kelvin S. Y. Lee

圖片來源:facebook / Kelvin S. Y. Lee

不過有指,「藍眼淚」現象是紅潮的一種,夜光藻大量出現繁殖,代表海水受污染,如非必要「少掂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