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圍萬呎校舍空置18年 居民轟浪費土地

HotTV

HotTV

HotTV

大圍萬呎校舍空置18年 居民轟浪費土地

2015年03月06日 07:34 最後更新:11:45

為增加住宅供應,政府四出覓地,惟不少有潛質地皮受到忽略,位於沙田大圍就有一個古舊而別緻的遺址。《星島日報》地產組發現,該地上「大圍公立學校」停辦多年,萬呎地皮早就由地政總署接收,可是校舍荒廢「曬太陽」足有十八年無人理。有區議員炮轟政府任由地皮丟空,浪費資源,未有作合適的規劃。

大圍公立學校於六七年落成,至今仍屹立於大圍鬧市積富街。門口上方拱形牌匾鏽蝕大半,寫着「大圍公立學校」。古舊建築別具特色,不時有路人駐足觀賞。曾有旅遊雜誌介紹該所村校,吸引區外客慕名到此拍攝。

然而一提起該校,原居民立即表示不滿,指校址屬政府地,用途鄉村式建築,是村內僅有可建丁屋地皮,但政府任其丟空。原居民李先生氣憤難平:「村內年年有人滿十八歲,合資格起丁屋,但公立學校這幅地一直丟空,政府漠視原居民需要。」

大圍選區區議員董健莉炮轟政府任由地皮丟空,浪費資源。她表示,政府一直沒有就該校址發展諮詢區議會,惟不少居民已主動向她表達意見。「有居民提議保留校址,作為圖書館用途,更有多個慈善團體,期望租用該校址。」

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莫錦貴則表示:「村內有逾二百村民等待建丁屋,惟未獲政府地建屋,等候時間長逾三十年!」

地政總署回應查詢時指出,自前大圍公立學校停止辦學後,校址已歸還沙田地政處管轄,屬大圍村鄉村範圍內政府土地,現列作村內的「騰空地盤」,只供大圍村合資格原居民申請興建小型屋宇,亦即俗稱的「丁屋」。過往只有錄得一宗就該校地皮申請興建丁屋的個案,地政處正處理該宗申請,並與大圍村鄉村委員會商討,如何分配該土地和定出日後的建屋數目,以及諮詢相關政府部門。

翻查資料顯示,該學校自九七年停辦以來丟空至今十八年,一直未有成功申請興建丁屋個案。

熟悉丁屋市場申請及興建程序的林國昌律師解釋:「有史以來,凡曾作校址的政府地皮,從未成功獲批建丁屋的記錄,不過,基於該校屬於規劃鄉村式發展,你又不能阻止村民申請!」他又說,原居民雖然有丁權,惟有丁權,並不代表可有覓得政府地起樓,基於鄉村土地缺乏,村民一般要自行購置私人地皮。

村內土地土長、年逾六十歲的蔡先生說,除了興建丁屋外,該校舍地皮亦可考慮放寬高度,興建密度稍高的住宅,解決區內居住問題。

原居民黃先生則表示說,該地皮原作為教育用途,回復服務村民用途最好,舊時村內小孩多,急需起學校,現時老人家多,不妨改老人院。

市建局觀塘市中心項目可能採用「垂直城市」概念,有立法會議員指可增彈性,但也有區議員關注交通負荷問題。

市建局正就觀塘市中心第4、5區項目諮詢,將來或於項目實施「垂直城市」概念,以重建高密度混合用途項目,容許一幢大廈內同時有住宅、商業、娛樂及酒店等,同時試行「浮動規劃參數」模式。

市建局前執行董事、立法會議員林筱魯。FB圖片

市建局前執行董事、立法會議員林筱魯。FB圖片

市建局前執行董事、立法會議員林筱魯早上在港台節目上表示,「垂直城市」在紐約、東京等城市已有先例,在香港亦非全新事物,有部份項目就曾經混合商場零售、酒店及辦公室。他認為今次若在觀塘市中心第4、5區項目引入嘗試使用,並非壞事,好處是增加彈性,令項目更有吸引力,至於壞處則有可能增加區內交通負荷,以及造成屏風樓效應。

市建局刊物。市建局網站圖片

市建局刊物。市建局網站圖片

不過,林筱魯認為,今次項目不論是原本的商業項目,抑或改為商業加住宅項目,本身都會帶來流動人口,因此認為交通上的負荷應差不多,反而建築物向高空發展,或可令其他地方的發展密度降低,用以改善交通。然而,他認為以目前的市況,加上項目的總體量大,需要龐大投資,發展商或面對融資問題,因此對於有關概念對項目的幫助不太樂觀。

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FB圖片

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FB圖片

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在同一節目表示,觀塘居民主要關心項目令區內增加交通負荷,以及屏風樓問題,認為市建局在佈局上要仔細考慮。他希望局方要做好諮詢和交通評估,同時要處理好大樓落成後,對於日照及風力影響的問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