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偶爾看見有些古物愛好者,手指公戴著一件粗粗的「戒指」,也偶爾在古裝電視電影中,看到一些王公貴族手指公上都戴的,並不時把玩。這種名為「扳指」的護手工具,當初是一件射箭的配件,漸漸成為視為尚武人士的飾物。

影視中的雍正帝把玩扳指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雍正帝把玩扳指 (網上圖片)

這個名為「扳指」其實是一種護手的工具,早在春秋時期十分流行,前身叫做韘,初見於商代,《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扳指」是戴於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在放箭時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古人亦稱為「機」,意義類似於「扳機」。

作為一種護手的工具,扳指也成為了尚武人士的飾物,樣式漸漸多,質地亦由原來的犀角、駝骨發展為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我們看到一些清代背景的電視電影,也看到部分滿族子弟都會戴上「扳指」。

清代紫光閣功臣畫像中,領隊大臣肅州鎮總兵官五福戴有扳指 (網上圖片)

清代紫光閣功臣畫像中,領隊大臣肅州鎮總兵官五福戴有扳指 (網上圖片)

事實上,滿族作為一個尚武民族,征戰沙場、拉弓射箭是他們最多的工作,為保護手指而佩戴扳指。據了解,滿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頭做。到了入關後,不用連年征戰,漸漸有了玉石和金銀等貴重材料做的扳指,用以象徵權勢地位,也體現滿洲貴族尚武精神,發展至後期純變為裝飾,皇帝有時候賞賜有軍功的武將也會賞扳指,純粹的文臣是不會戴。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製者為最多;貴族扳指以翡翠質者為上選,非貴胄而不敢輕易佩戴。以其大小厚薄論,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八旗子弟最普通之戒指,多鐫有自己的姓名,此風歷久不衰。

御用宮廷畫家郎世寧《乾隆戎裝騎馬圖》中,乾隆手上戴有扳指 (網上圖片)

御用宮廷畫家郎世寧《乾隆戎裝騎馬圖》中,乾隆手上戴有扳指 (網上圖片)

扳指佩戴等級森嚴,至於扳指中的極品必是皇帝的御用之物。無論身份、材質、工藝、紋飾,均登峰造極。從多爾袞進關到順治皇帝初步立足中原,再到康雍幹三朝,皇帝御用的扳指都是有著嚴格的慣例和規定。

2007年蘇富比春季拍賣一套盒裝7枚清乾隆御用玉扳指,成為全場焦點 (資料圖片)

2007年蘇富比春季拍賣一套盒裝7枚清乾隆御用玉扳指,成為全場焦點 (資料圖片)

清宮造辦處先是依皇帝諭旨讓玉作、牙作等專業機構,按照皇帝的意願和喜好做出上用紋樣,再經皇帝親自修改確認後方可製作。據載,特別喜愛扳指的乾隆,為製造一個合用的扳指,可以在外出避暑之時,連續七次來回傳遞命令以及扳指實物,要求工匠修改。御用扳指上面,經常有御題詩、詩意畫和宮廷專用紋飾等帶有濃厚人文氣象的雕刻,單是乾隆為諸多玉扳指寫過的御製詩就不下50首,當中一首《詠射鹿玉韘》曰:「快馬飛生耳後風,浮麋數肋中無空。漫言刻玉占佳兆,發羽抨弦屢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