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理解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相傳是東漢的蔡倫所發明的。南朝宋時期的史學家范曄在《後漢書·蔡倫傳》中也有記載,認為紙是東漢蔡倫於漢和帝永元十七年發明的。不過,最近有史學家推斷,早在蔡倫之前已有造紙術,只是蔡倫加以改良造紙法,大大降低造紙成本,令到書寫紙張普及,更廣泛傳播,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起了巨大作用。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辦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國際學術研討會」,科學技術史研究院李曉岑教授表示:「早在東漢蔡倫前250年,中國已經發明造紙術。」研究表示,早在西漢時期,出現了一種名為「澆紙法」的造紙,這發現刊登在權威期刊《考古》中。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那麼,西漢時期的「澆紙法」造紙術是如何被發現?李曉岑表示,他們是從西漢墓葬出土的一張小殘片發現了線索。早在1986年,在甘肅天水市一處西漢墓葬中,出土了一件殘片,上面繪有地圖形狀的圖案。根據墓葬年代推算,此片被認為屬西漢早期。當時這個殘片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爭議,有觀點認為這是紡織品,並非紙。

到了2012年,為研究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和早期的造紙工藝,李曉岑到甘肅文物考古所,用實體顯微鏡研究那張小紙片:「顯微鏡下觀察發現,紙張沒有帘紋,較厚,纖維分布不均勻,這正是中國傳統造紙法中『澆紙法』的技術。這種技術如今在雲南的傣族、新疆的維吾爾族中仍然有應用。」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另一方面,紙上的地圖紋樣與附近出土的一處秦朝墓穴中的木板地圖相似。李曉岑判斷,這說明中國最古老的「澆紙法」造紙術最遲起源於西漢初年,比蔡倫造紙早250年。他又進一步指出,中國傳統造紙技術,主要有「澆紙法」和「抄紙法」,「抄紙法」是為蔡倫系的造紙方法,在東漢才有,兩種傳統造紙法,屬於截然不同的技術體系:「其實『澆紙法』很受局限,一個紙簾只能做一張澆紙,其產量遠遠不如抄紙。」這也是令到蔡倫系造紙能廣泛傳播的原因。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載造紙術流程(網上圖片)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載造紙術流程(網上圖片)

「澆紙法」和「抄紙法」這兩種造紙術均起源於中國,現在中國也出土了存世最早的古紙樣品。研究指,兩種造紙方法的地理分布也不同,「澆紙法」廣泛分布於中國西南、西北以及東南亞和南亞;而「抄紙法」造紙則廣泛分布在中國內地、東亞國家以及西方國家。兩者在外傳的時間和路線都不相同,「澆紙法」在東漢時已傳到新疆地區,唐代將該技藝傳入西藏地區。而「抄紙法」在晉代傳到越南和朝鮮,唐代又傳入日本。唐代以後,「抄紙法」造紙西傳到今中東地區,又再進一步西傳到歐洲和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