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人也考古 不過未成學

歷史長河

古人也考古 不過未成學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人也考古 不過未成學

2017年07月21日 10:00

考古對於研究歷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大學有學科專門研究考古,古代教育系統和科技不如現在先進,但古人同樣會對前朝先代器物的研究。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少君見上(上指漢武帝),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柏寢』。已而按其刻,果齊桓器。」這段話說明當時的人已經掌握了一些對古銅器鑒定的技術。而在《漢書·郊祀志》中,記載提到張敞考釋鼎銘的古文字,也意味著利用古董研究古文化的做法早在漢代已存在。

更多相片
春秋早期的青銅器子仲姜盤附有銘文,讓後人得以作考證之用。(網上圖片)

考古對於研究歷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在大學有學科專門研究考古,古代教育系統和科技不如現在先進,但古人同樣會對前朝先代器物的研究。

南朝蕭憺碑文(網上圖片)

南北朝時期,梁元帝輯錄了一大批碑刻文字,編纂《碑集》,共 100 卷,這被認為是當時內容最豐富的古文物專著。而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名著《水經注》中,他就引用了漢碑100篇,魏碑20篇,也算是利用古文物考證的結果。

泰山秦刻石(網上圖片)

古代考古真正發展稱一門學問,還是在宋代。由於古代發現的竹簡等文物數量較少且沒有技術保存,所以當時的考古器物以金器玉器、石刻碑文為主,因而被稱為「金石學」。據《金石書目錄》所記,宋代金石學家有22人,著作30種。而近代國家圖書館資深研究員楊殿珣在《宋代金石佚書目》中列出的只知書名的佚書,便多達89種,足見宋代金石研究之盛。

清代發現的甲骨文殘片(網上圖片)

宋亡之後,元代的金石研究陷入低谷,一方面因為儒生社會地位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因為元人社會文化的不同使然。而明代因為承襲了元代的風氣,雖略有起色,但其金石學著作在水平上遠遜於宋代,金石大家亦寥寥無幾。

羅振玉關於甲骨文的研究(網上圖片)

清人和宋人一樣,非常重視利用金石學補闕正史。清人孫星衍在其《京畿金石考》中就認為:「夫金石實一方文獻,可以考證都邑、陵墓、河渠、關隘、古今興廢之跡,大有裨於政事,不獨奇文妙墨,足垂永久。」試圖靠金石學補充古文獻的不足之處,進而起到對政治的借鑒作用。

春秋早期的青銅器子仲姜盤附有銘文,讓後人得以作考證之用。(網上圖片)

春秋早期的青銅器子仲姜盤附有銘文,讓後人得以作考證之用。(網上圖片)

南北朝時期,梁元帝輯錄了一大批碑刻文字,編纂《碑集》,共 100 卷,這被認為是當時內容最豐富的古文物專著。而在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名著《水經注》中,他就引用了漢碑100篇,魏碑20篇,也算是利用古文物考證的結果。

不過由於受到技術限制,漢代至隋唐的上千年間,提及古文物的著述雖然不少,但考據卻不算精準,大多只能通過古董上的文字對史實考證,而考古在當時尚未成為有系統性的研究。

南朝蕭憺碑文(網上圖片)

南朝蕭憺碑文(網上圖片)

古代考古真正發展稱一門學問,還是在宋代。由於古代發現的竹簡等文物數量較少且沒有技術保存,所以當時的考古器物以金器玉器、石刻碑文為主,因而被稱為「金石學」。據《金石書目錄》所記,宋代金石學家有22人,著作30種。而近代國家圖書館資深研究員楊殿珣在《宋代金石佚書目》中列出的只知書名的佚書,便多達89種,足見宋代金石研究之盛。

與現代考古研究類似,宋人研究金石學也非常重視利用古文物對史實考證。例如歐陽修的《輯古錄》卷四《魏受禪表》有論:「按漢獻帝紀,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稱天子……而此碑雲『十月辛未受禪於漢』。三家之說皆不同……漢魏二紀皆謬,而獨此碑為是也……禪代,大事也,而二紀所書如此,則史官之失,以惑後世者,可勝道哉?」

歐陽修結合古碑文和《後漢書》、《三國志》等文字史料,詳細論證了漢魏禪讓的具體時間,並推出史書有誤的結論。宋人趙明誠通過對秦代石刻和《史記》的對比考證,發現司馬遷的《史記》其實存有不少謬誤。

泰山秦刻石(網上圖片)

泰山秦刻石(網上圖片)

宋亡之後,元代的金石研究陷入低谷,一方面因為儒生社會地位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因為元人社會文化的不同使然。而明代因為承襲了元代的風氣,雖略有起色,但其金石學著作在水平上遠遜於宋代,金石大家亦寥寥無幾。

直至清代,金石學才呈現復興之象。清代金石研究的著述豐富,且內容擴展至錢幣、封泥、璽印、兵符、畫像、古鏡、陶器等諸多領域。據統計,目前已知的清人所著金石類書籍多達1200多部、7500多卷。

清代發現的甲骨文殘片(網上圖片)

清代發現的甲骨文殘片(網上圖片)

清人和宋人一樣,非常重視利用金石學補闕正史。清人孫星衍在其《京畿金石考》中就認為:「夫金石實一方文獻,可以考證都邑、陵墓、河渠、關隘、古今興廢之跡,大有裨於政事,不獨奇文妙墨,足垂永久。」試圖靠金石學補充古文獻的不足之處,進而起到對政治的借鑒作用。

再加上清代金石學所涉範圍更廣,其成就更在宋代之上。尤其是清人羅振玉對甲骨文、漢晉簡牘以及敦煌遺書等領域的收藏和研究,檢驗了《史記》等古代正史的記載,對後世的考古研究具有深遠影響。

羅振玉關於甲骨文的研究(網上圖片)

羅振玉關於甲骨文的研究(網上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迄今楚國規模最高等級墓葬!直徑88釐米「最大楚鼎」將現世

2024年04月17日 14:20 最後更新:15:17

國家文物局近日公布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為目前考古發掘的楚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墓葬,墓室中南端放置的大鼎直徑88釐米。

楚國規模最高等級墓葬  墓主或是楚國考烈王

中國國家文物局16日在安徽淮南發布了關於「考古中國」重要項目的最新進展,揭示了武王墩墓的考古新發現。據了解,武王墩墓的規模超過了楚國貴族墓葬,屬於一級王族大墓,推測墓主可能是楚國的考烈王。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墓園佔地超150萬平方米  主墓是「甲」字形竪穴土坑墓

根據央視的報導,在考古調查和勘探確認的情況下,武王墩墓目前保存有主墓(一號墓)、墓園、車馬坑、陪葬墓和祭祀坑等重要遺跡,整個墓園佔地超過150萬平方米。從2020年至今,考古工作者主要對主墓(一號墓)進行了發掘,確認主墓(一號墓)是一個大型的「甲」字形竪穴土坑墓。墓坑近乎正方形,邊長約50米,墓坑的東側有一條長約42米的斜坡墓道。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考古人員發現,武王墩墓的主墓坑中央設有一個「亞」字形的槨室,周圍有8個側室,槨室中間設有棺室,由長條形木構架組成,頂部覆蓋著多層蓋板。此外,槨室的蓋板上發現了墨書文字,目前已經發現和採集了100多句、近千字的文字,標示了蓋板的位置和各側室的功能。

直徑88釐米「最大楚鼎」將現世

墓葬中已經提取出超過千件的編號文物,包括青銅禮器、生活用具、漆木器、樂器和俑等珍貴文物。其中,漆木器的數量和種類非常多,還需要考古人員進行分類和鑑定。墓室中南端放置的大鼎的粗測口徑超過了88釐米,比現存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鑄客大鼎)還要巨大。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根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41年,戰國末期,楚國國君考烈王將都城遷至現今的安徽壽縣。在此期間,楚國經歷了考烈王、幽王、哀王和負芻四代君王的統治,直到被秦國滅亡。

武王墩墓遭盜掘後追回77件文物

武王墩墓在遭到盜掘後曾經追回了77件文物,其中包括一套「漆木虎座鳥架鼓」、一套「阜平君銘文銅虎座」和一套「銘文編磬」等一級文物,還有兩套二級文物,其中一套有9件,另一套則有14件。從追回的文物等級和數量可以看出,該墓的規格遠遠超過一般的楚國貴族墓葬。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