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94年甲午黃海海戰,北洋水師「致遠」號巡洋艦艦長鄧世昌英勇抗敵,打算率艦撞向日艦同歸於盡。最終致遠艦中彈爆炸,抱著他的愛犬一起沉入大海殉國,艦上僅7人生還。這個史詩式悲壯場面,一直深入不少歷史愛好者心中。

鄧世昌 (網上圖片)

鄧世昌 (網上圖片)

不少的歷史讀物,關於鄧世昌殉國一幕,普遍這樣描述:「鄧世昌見致遠艦被日本海軍發砲擊中,正在下沉,鄧世昌憤而跳入海水,當鄧世昌浮在海面上的時候,他的『太陽犬』游過去銜住他,不讓他下沉,鄧世昌把他的狗按了下去,雙雙一同沉入水中,壯烈殉國。」這個說法其中一個出處,就是新聞連環圖《點石齋畫報》,說鄧世昌落水之後,拒絕戰友拋來的救生圈,喊救國口號,並按住自己的狗一同沉入海中。

更多相片
鄧世昌 (網上圖片)

在1894年甲午黃海海戰,北洋水師「致遠」號巡洋艦艦長鄧世昌英勇抗敵,打算率艦撞向日艦同歸於盡。最終致遠艦中彈爆炸,抱著他的愛犬一起沉入大海殉國,艦上僅7人生還。這個史詩式悲壯場面,一直深入不少歷史愛好者心中。

點石齋畫報的《鴨綠江戰勝圖》,內容說明鄧世昌與敵艦同歸於盡 (網上圖片)

不少的歷史讀物,關於鄧世昌殉國一幕,普遍這樣描述:「鄧世昌見致遠艦被日本海軍發砲擊中,正在下沉,鄧世昌憤而跳入海水,當鄧世昌浮在海面上的時候,他的『太陽犬』游過去銜住他,不讓他下沉,鄧世昌把他的狗按了下去,雙雙一同沉入水中,壯烈殉國。」這個說法其中一個出處,就是新聞連環圖《點石齋畫報》,說鄧世昌落水之後,拒絕戰友拋來的救生圈,喊救國口號,並按住自己的狗一同沉入海中。

致遠號 (網上圖片)

事實上,鄧世昌之死的具體情況細節,傳世的都有不同說法。

致遠號艦船員合照 (網上圖片)

至於現場的海員又有如何說法?近代知名歷史學者、甲午戰爭史研究權威戚其章,在著作《北洋艦隊》中,收錄兩份描述鄧世昌殉國過程的水手證言,其一是「來遠艦」老水手谷玉霖:「鄧管帶見致遠行將沉沒,不肯獨生,憤然投入海中,他平時所養的愛犬鳴叫,急跳入海中救主人,轉瞬間銜住鄧管帶的髮辮將他拖出水面,這時,搭救落水官兵的魚雷艇也趕來,艇上水手高呼:『鄧大人,快上紮桿!』鄧管帶用手示意,不肯苟生,跟狗一起沒入水中。」至於另一位「來遠艦」老水手陳學海說:「鄧船主是自己投海的,他養的一條狗叫太陽犬,想救主人,跳進水裡咬住鄧船主髮辮,鄧船主看船都沉了,就按住太陽犬一起沉到水裡。」

甲午海戰畫作 (網上圖片)

正史《清史稿·鄧世昌列傳》也有記載鄧世昌殉國過程:「……鍋船裂沉。世昌身環氣圈不沒,汝昌及他將見之,令馳救。拒弗上,縮臂出圈,死之……」這裡則說是鄧世昌,首先抱著救生圈,暫時還沒想著要死,見到戰友來救自己,才突然想起自己要殉國。他的愛犬在這裡並沒有出現。

點石齋畫報的《鴨綠江戰勝圖》,內容說明鄧世昌與敵艦同歸於盡 (網上圖片)

點石齋畫報的《鴨綠江戰勝圖》,內容說明鄧世昌與敵艦同歸於盡 (網上圖片)

事實上,鄧世昌之死的具體情況細節,傳世的都有不同說法。

甲午海戰後,北洋大臣李鴻章在鄧世昌殉國的報告中,提到鄧世昌落水後,被戰友救了上來,但是鄧世昌說:「整隻艦艇都沉沒了,我沒有獨自求生的道理。」說完,鄧世昌重新跳入海中自沉身亡:「自以闔船俱沒,義不獨生,仍復奮擲自沉,忠勇性成,一時稱嘆……」不過李鴻章不在現場,加上報告是李鴻章上的奏摺,建議光緒從優撫卹鄧世昌,所以鄧世昌之死寫得越壯烈越好,也能反映李鴻章自己也已經盡了力。

致遠號 (網上圖片)

致遠號 (網上圖片)

至於現場的海員又有如何說法?近代知名歷史學者、甲午戰爭史研究權威戚其章,在著作《北洋艦隊》中,收錄兩份描述鄧世昌殉國過程的水手證言,其一是「來遠艦」老水手谷玉霖:「鄧管帶見致遠行將沉沒,不肯獨生,憤然投入海中,他平時所養的愛犬鳴叫,急跳入海中救主人,轉瞬間銜住鄧管帶的髮辮將他拖出水面,這時,搭救落水官兵的魚雷艇也趕來,艇上水手高呼:『鄧大人,快上紮桿!』鄧管帶用手示意,不肯苟生,跟狗一起沒入水中。」至於另一位「來遠艦」老水手陳學海說:「鄧船主是自己投海的,他養的一條狗叫太陽犬,想救主人,跳進水裡咬住鄧船主髮辮,鄧船主看船都沉了,就按住太陽犬一起沉到水裡。」

致遠號艦船員合照 (網上圖片)

致遠號艦船員合照 (網上圖片)

正史《清史稿·鄧世昌列傳》也有記載鄧世昌殉國過程:「……鍋船裂沉。世昌身環氣圈不沒,汝昌及他將見之,令馳救。拒弗上,縮臂出圈,死之……」這裡則說是鄧世昌,首先抱著救生圈,暫時還沒想著要死,見到戰友來救自己,才突然想起自己要殉國。他的愛犬在這裡並沒有出現。

不過,當年在「鎮遠艦」上當大副的美籍清軍水兵馬吉芬(Philo Norton Mc Giffin) 事後寫了一篇回憶錄,名為《The Battle of the Yalu》,他的說法相對以上「英雄式」說法有所不同,且帶有顛覆性:鄧世昌當時緊緊抱住了一塊木頭,根本就不想死,不料在此時,鄧世昌的狗游了過去,撲到他身上,木頭不堪負重,人和狗才一同沉入水中,不幸溺亡。

甲午海戰畫作 (網上圖片)

甲午海戰畫作 (網上圖片)

綜合以上的資料,可見「鄧世昌殉國」的具體過程,說法至少有六個版本,有些甚至互相矛盾。有分析指,是因為當時需要突出鄧世昌的英雄形象。其實,也許沒有細節支撐,鄧世昌也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不過清廷和知識人有意識地對細節加以建構,最終令國人相信鄧世昌是一個「理想型」的民族英雄。這個賦與在鄧世昌身上的「民族大義」,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救亡圖存」也許是社會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