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從社會倫理角度看全民退休保障 羅裔昌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員

博客文章

從社會倫理角度看全民退休保障   羅裔昌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員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從社會倫理角度看全民退休保障 羅裔昌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員

2017年07月03日 10:17 最後更新:10:20

香港政府統計處於6月9日公布香港住戶收入分布研究結果:據香港住戶收入分布,二零一六年按原本每月住戶收入編製的堅尼系數為0.539,遠超過同期其他國家地區,如中國(0.465)和新加坡(0.458)。堅尼系數是最常用於分析收入差距程度的指標,其數值在0和1之間,數值愈大,反映住戶收入差距愈大,貧富愈懸殊。造成社會貧富懸殊,有很多原因,而社會貧富懸殊,亦會帶來很多惡果,包括社會怨氣的產生及擴大。

去年10月,在扶貧委員會高峰會上,行政長官重申扶貧、安老、助弱是政府的重點施政範疇。政府因應不同群組的需要,推出多項扶貧助弱的措施,包括「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支援少數族裔共融、促進殘疾人士就業、提升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支援服務等。

現時,最受社會貧富懸殊影響的就是老年人。不少長者靠拾荒來增加收入,已是人盡皆知的香港社會現況。面對這樣,難道政府以致整個香港社會,可以視若無睹,無動於衷嗎?

香港的退休保障主要由三方面組成,包括俗稱「綜援」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俗稱「長生津」及「生果金」的兩項高齡津貼計劃、以及俗稱「強積金」,由僱員和僱主每月各供款薪金百份之五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可惜,根據政府2015年所公布的數字顯示,本港的長者貧窮率仍然超過百份之三十,即全港有接近31萬名長者是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每3名長者中,便有1名要捱窮,情況非常嚴重,非常令人難過。事實擺在眼前,現時政府的退休保障制度,根本未能夠保障長者退休後的生活。

雖然政府現時有向合資格長者提供「綜援」、「長生津」或「生果金」,但申請人必須要合乎指定的入息及資產限額方可領取。這種需要透過經濟審查來提供的福利,表面上看似公平及合乎經濟效益,但其實存在著不少的問題。經濟審查不但令有儲蓄習慣的市民無法得到他們應有的福利,而且更帶有強烈的標籤效應,令社會分化。而且審查制度亦變相令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令資源投放了在錯誤的地方。

除此之外,現時的強積金計劃只能為在職人士提供退休後的經濟保障。社會上部份人士如家庭主婦、傷殘人士、及永久失去工作能力的人等,根本無法受到計劃的保障。而且強積金計劃有不少為人詬病的地方,如行政管理費用高昴。再者,若供款者為低收入人士,他們退休時的積累供款也不會高。若單靠強積金,低收入人士退休後根本不足以維持生計。

因此,社會上有很多人提出不同建議,包括全民退休保障。例如2015年時,180多名學者曾向政府建議推行社會共責三方供款的「全民養老金2064方案」,簡稱「學者方案」。「學者方案」若能被政府接納推行,全港所有65歲以上的長者便毋須經濟審查,每月可獲得3500元的退休金,幫補生活。又例如周永新教授更早前所提出的方案等。任何方案總有會人贊成,有人反對。全民退保這個概念已提出多年,至今毫無寸進。而社會卻愈來愈貧富懸殊,愈來愈怨氣沖天,老年人生活愈來愈艱難。

孔子在《禮運大同篇》曾經寫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意思即是社會上每一個人不應該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及愛護自己的子女,還應該讓社會上的老人家得以安享晚年;令壯年人能在社會發揮所長;使幼年人能良好地成長起來。並使鰥夫、寡婦、孤兒、沒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有殘障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顧。社會在轉型,經濟產生結構性變化,人口老化等,這是世界各國各地都要面對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有一個信念,一個理想作為出發點。而後落實到教育政策,社會服務政策,房屋政策,醫療政策,稅收政策等等之上。

香港提供了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就業機會。今年九月亦將會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可算是達成了壯有所用和幼有所長。可惜我們仍然未能使老有所終,亦未能做到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在香港這個高度發達的社會,全民退休保障理應屬於所有人的基本權利。香港現時的長者貧窮問題已經愈來愈嚴重,全民退保計劃實在不能再拖,新一屆政府有必要承擔更大責任,為勞碌一生的長者提供更完善的退休保障,令他們可安享晚年。否則,真是太麻木不仁了。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恒安標準人壽(亞洲)有限公司公布最新2024年第二季宏觀經濟觀點分析,預期全球經濟具有韌性但增長緩慢,硬著陸可能性降低,通脹整體下降但仍有黏性,分析美國將延後於今年下半年開始減息,亦由於利率繼續大幅上升的空間有限,利率債當前的收益率水平已具備配置價值。

AP圖片

AP圖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維持在3.1%,之後在2025年小幅上升至3.2%,與上一次預測相比,2024年的經濟增速上調約0.2個百分點,主要反映美國經濟2023年強於預期的數據滯後影響,但全球經濟增速預測仍低於2000-2019年間年均3.8%的增速。

全球供應鏈改善,近期整體通脹和核心通脹均下降至接近疫情前的平均水平,預計2024年全球約80%的經濟體的整體通脹率和核心通脹率都將按年下降。恒安標準人壽亞洲首席投資總監張弘(Harriet Zhang)認為,短期而言,通脹數據仍有黏性,美國通脹數據普遍高於預期。在一致預期經濟軟著陸的情況下,美國2月核心通脹率連續第二個月超乎預期,環比增長0.4%,2月生產者價格指數創六個月以來最大漲幅,表明美聯儲對抗通脹之路並不平坦。數據發布後,市場的減息預期亦有所延後,目前預期今年下半年第一次減息。

恒安標準人壽亞洲首席投資總監張弘(Harriet Zhang)認為,短期而言,通脹數據仍有黏性,美國通脹數據普遍高於預期。

恒安標準人壽亞洲首席投資總監張弘(Harriet Zhang)認為,短期而言,通脹數據仍有黏性,美國通脹數據普遍高於預期。

張弘表示,中國市場方面,兩會期間的經濟增速目標和政策表態符合預期,產業政策更值得關注。市場期待的財政政策方面,赤字率3%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都在預期之內,新質生產力,例如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資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十分值得重視。」

中國經濟數據短期錄得改善,今年年初的經濟增長受到工業增加值和投資強勁的推動,消費復蘇持續。今年1-2月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均超市場預期;1-2月出口同比增速加快,對金磚國家出口的強勁增長帶動出口數據整體超預期。但在金融數據方面,例如人民幣貸款餘額和社融規模存量增速仍處於低位,未來1-2個月經濟數據或進一步提供更多指引。

日本在3月如期加息,但表明貨幣政策將保持寬鬆。日本最大的工會組織日本工會總聯合會表示,2024年度薪資漲幅達到5.28%,遠高於去年的3.8%,並為30多年以來的最大漲幅。日本央行隨即結束負利率,將基準利率從-0.1%上調至0%到0.1%,但表態距離完全實現2%的通脹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張弘認為,資產配置方面,公司對美國及中國股市維持中性評級。美股風險溢價有所回落,短期內指數呈現震盪的可能性較大,至於A股與港股估值有所修復,走勢仍取決財政及貨幣政策和經濟預期的改善。另外,公司對利率債和信用債則維持中性樂觀評級。考慮到利率繼續大幅上升的空間有限,當前收益率水準已具備配置價值;目前信用債收益率頗具吸引力,利率處於高位,疊加信用利差增厚,在充分評估信用風險後,可買入並持有債券帶來的穩定票息,或適當通過交易捕捉利率波動帶來的機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