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詩人作品中,「金」配上戰甲很常見,唐代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中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另外「詩鬼」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裡,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而流傳最廣的一句,就是黃巢那首《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網上圖片)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網上圖片)

「黃金甲」是以黃金所造的甲嗎?黃金是珍貴的金屬,能夠彰顯富貴與氣派,但若用黃金打造鎧甲,除了軍費開支龐大,事實上黃金是很軟的物料,在戰場上起不了保護作用,所以,用之來製作為鎧甲或盾都不是首選;再加上黃金很重,打造盔甲再穿在身上,反而靈活及機動性大大降低,在戰場上命懸一線,是致命的。所以,黃金不僅不是做武器,也不是做防具的物料。而古詩詞中的「黃金甲」、「金鱗」,事實上並非真正黃金。

更多相片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網上圖片)

在古代詩人作品中,「金」配上戰甲很常見,唐代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中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另外「詩鬼」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裡,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而流傳最廣的一句,就是黃巢那首《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網上圖片)

「黃金甲」是以黃金所造的甲嗎?黃金是珍貴的金屬,能夠彰顯富貴與氣派,但若用黃金打造鎧甲,除了軍費開支龐大,事實上黃金是很軟的物料,在戰場上起不了保護作用,所以,用之來製作為鎧甲或盾都不是首選;再加上黃金很重,打造盔甲再穿在身上,反而靈活及機動性大大降低,在戰場上命懸一線,是致命的。所以,黃金不僅不是做武器,也不是做防具的物料。而古詩詞中的「黃金甲」、「金鱗」,事實上並非真正黃金。

出土的漢代中山靖王劉勝金鏤玉衣 (網上圖片)

所謂的「金甲」,或許是貴族為了顯示身份而在鎧甲上的鍍金,古代也有甲胄的製作中用上絲狀黃金,最廣為人知的當屬漢代皇帝駕崩後身穿的「金縷玉衣」。漢代帝王陵墓中,有出土金縷為線製作的服飾或甲胄。

《武備志》局部,描繪「鋼絲連環甲」 (網上圖片)

到了唐代,即使不是皇親國戚,只要家庭富裕也能穿上金縷織成的衣服。白居易在《秦中吟十首·議婚》中就有「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的詩句。用在戰甲方面也同理,無論是中國自漢代開始出現的「環鎖鎧」,還是古代歐洲「鎖子甲」,都是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另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皇帝或貴族為顯示身份的尊貴,便以金絲取代鐵絲作為製作專屬鎧甲的材料。

乾隆大閱甲胄 (網上圖片)

比較出名的還有「金絲軟甲」,這種甲胄造價相當昂貴,其優點是透氣性好,重量小,缺點是防護能力差,不能抵擋大力的打擊和刺擊,通常只用於重要人物在重要場合穿著防止刺殺,如御駕親征時,皇帝上戰場但不需要直接進行戰鬥時才會穿著。因為「金絲」在古代既能指絲狀黃金,也可指絲狀的其他金屬,故而缺少實物「金絲甲」是否黃金製成尚未可知。而乾隆皇帝的鎧甲作為存世的文物,就印證用絲狀黃金裝飾戰甲的說法。

康熙皇帝戎裝像 (網上圖片)

乾隆鎧甲於1860年英法聯軍之役時被掠奪流失海外,現收藏於法國軍事博物館,官方對此文物的描述為:「此甲為明黃緞繡五彩朵雲、金龍紋,下為海水江崖圖案,月白綢裡。甲面有規則的金帽釘。衣正中懸鋼質護心鏡,鏡四周飾鋄金雲龍紋。兩袖用金絲條編織,袖口月白緞繡金龍。裳分左右,腰以布相連,裳面以金葉片、金帽釘、彩繡龍戲珠紋相間排列。」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網上圖片)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照 (網上圖片)

所謂的「金甲」,或許是貴族為了顯示身份而在鎧甲上的鍍金,古代也有甲胄的製作中用上絲狀黃金,最廣為人知的當屬漢代皇帝駕崩後身穿的「金縷玉衣」。漢代帝王陵墓中,有出土金縷為線製作的服飾或甲胄。

出土的漢代中山靖王劉勝金鏤玉衣 (網上圖片)

出土的漢代中山靖王劉勝金鏤玉衣 (網上圖片)

到了唐代,即使不是皇親國戚,只要家庭富裕也能穿上金縷織成的衣服。白居易在《秦中吟十首·議婚》中就有「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的詩句。用在戰甲方面也同理,無論是中國自漢代開始出現的「環鎖鎧」,還是古代歐洲「鎖子甲」,都是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另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皇帝或貴族為顯示身份的尊貴,便以金絲取代鐵絲作為製作專屬鎧甲的材料。

《武備志》局部,描繪「鋼絲連環甲」 (網上圖片)

《武備志》局部,描繪「鋼絲連環甲」 (網上圖片)

比較出名的還有「金絲軟甲」,這種甲胄造價相當昂貴,其優點是透氣性好,重量小,缺點是防護能力差,不能抵擋大力的打擊和刺擊,通常只用於重要人物在重要場合穿著防止刺殺,如御駕親征時,皇帝上戰場但不需要直接進行戰鬥時才會穿著。因為「金絲」在古代既能指絲狀黃金,也可指絲狀的其他金屬,故而缺少實物「金絲甲」是否黃金製成尚未可知。而乾隆皇帝的鎧甲作為存世的文物,就印證用絲狀黃金裝飾戰甲的說法。

乾隆大閱甲胄 (網上圖片)

乾隆大閱甲胄 (網上圖片)

乾隆鎧甲於1860年英法聯軍之役時被掠奪流失海外,現收藏於法國軍事博物館,官方對此文物的描述為:「此甲為明黃緞繡五彩朵雲、金龍紋,下為海水江崖圖案,月白綢裡。甲面有規則的金帽釘。衣正中懸鋼質護心鏡,鏡四周飾鋄金雲龍紋。兩袖用金絲條編織,袖口月白緞繡金龍。裳分左右,腰以布相連,裳面以金葉片、金帽釘、彩繡龍戲珠紋相間排列。」

其中提到的「金帽釘」「金葉片」以及金絲條編織的兩袖皆為黃金裝飾,鎧甲雖已有200多年歷史,但保存完整、色彩明艷。只是這套鎧甲雖名為戰袍,卻始終與戰場無緣,因為清代自康熙之後,就再沒有皇帝御駕親征。

康熙皇帝戎裝像 (網上圖片)

康熙皇帝戎裝像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