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與西夏戰爭 北宋連吃敗仗

史空穿梭

與西夏戰爭 北宋連吃敗仗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與西夏戰爭 北宋連吃敗仗

2017年11月03日 10:00 最後更新:10:37

北宋期間,北邊的外族,除了有遼、金兩國外,西夏王朝的崛起,亦對宋室構成威脅。

夏景宗 (網上圖片)

夏景宗 (網上圖片)

西夏是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這批遊牧民族,本姓拓跋,後來於唐朝時期,因平亂有功,獲賜姓李。北宋時,仍為宋的藩屬。仁宗年間,即1038年,党項族領袖李元昊脫離宋自立為帝,是為夏景宗,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更多相片

夏景宗 (網上圖片)

北宋期間,北邊的外族,除了有遼、金兩國外,西夏王朝的崛起,亦對宋室構成威脅。

西夏版圖 (網上圖片)

西夏是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這批遊牧民族,本姓拓跋,後來於唐朝時期,因平亂有功,獲賜姓李。北宋時,仍為宋的藩屬。仁宗年間,即1038年,党項族領袖李元昊脫離宋自立為帝,是為夏景宗,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西夏王朝遺址 (網上圖片)

李元昊少年時身型魁梧,而且勤奮好學,很愛讀書,尤其對法律和兵書最有興趣。不單如此,他又精通漢語、繪畫等,可以說是多才多藝。其父在位時,他率軍不斷對外出戰,大大擴展了族人的勢力。

西夏王陵 (網上圖片)

西夏獨立後,宋朝很多官員都認為應該出兵伐夏,好好教訓這個小國。北宋與西夏在仁宗在位期間,一共展開過三場大規模的戰役,宋軍三次都以失敗告終,史稱「鎮戎三敗」。不過,西夏也只是慘勝,國力大為損耗。

北宋與西夏最終達成協議,西夏向宋稱臣,夏景宗要接受宋的封號,又要將西夏所占領部份土地歸還宋朝。不過,宋室每年要賞賜西夏大量財寶,包括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另外,在每年節慶時,又要額外賞賜。這條和約,史稱「慶曆和議」。兩國因此出現過一段短時間的和平,其後雙方在邊境戰事再生,直至北宋滅亡為止。

西夏版圖 (網上圖片)

西夏版圖 (網上圖片)

李元昊少年時身型魁梧,而且勤奮好學,很愛讀書,尤其對法律和兵書最有興趣。不單如此,他又精通漢語、繪畫等,可以說是多才多藝。其父在位時,他率軍不斷對外出戰,大大擴展了族人的勢力。

西夏王朝遺址 (網上圖片)

西夏王朝遺址 (網上圖片)

西夏獨立後,宋朝很多官員都認為應該出兵伐夏,好好教訓這個小國。北宋與西夏在仁宗在位期間,一共展開過三場大規模的戰役,宋軍三次都以失敗告終,史稱「鎮戎三敗」。不過,西夏也只是慘勝,國力大為損耗。

西夏王陵 (網上圖片)

西夏王陵 (網上圖片)

北宋與西夏最終達成協議,西夏向宋稱臣,夏景宗要接受宋的封號,又要將西夏所占領部份土地歸還宋朝。不過,宋室每年要賞賜西夏大量財寶,包括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另外,在每年節慶時,又要額外賞賜。這條和約,史稱「慶曆和議」。兩國因此出現過一段短時間的和平,其後雙方在邊境戰事再生,直至北宋滅亡為止。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