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共是在解答最核心的政治問題

博客文章

中共是在解答最核心的政治問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共是在解答最核心的政治問題

2017年11月07日 18:18

中共十九大之後,很多人仍然以傳統的政治分析眼光,看這次的中共高層會議。坊間比較多的分析是說總書記習近平在集權,見到他把「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認定是在搞個人崇拜,覺得他所謂「新時代思想」,沒有什麼特別。作出這些批評的人,可能也沒有詳細研究所謂「習思想」,究竟是在探索什麼問題。

討論「習思想」之前,先講一個叫「窑洞對」的故事。1945年7月毛澤東和中國民主同盟的常委黃炎培在延安毛澤東居住的窑洞裏進行了一次關於民主中國的對話。黃炎培問及「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問題,意思說中國歷代皇朝興盛時很蓬勃,之後就轟然倒下,中共如何打破這個週期規律呢?毛澤東當時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規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毛澤東對著民主黨派人士強調人民監督,其政治動機可以理解,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強調對非共黨派的統一戰線,思路一脈相承。但黃炎培問的問題,到今天還是要中共要面對的問題,如今距離「窑洞對」已經過了75年,「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問題仍然存在。

記得有些記者朋友講過這樣的故事,在2012年十八大閉幕的時候,有中央媒體記者在閉幕式會場上拍照,公然地說:「不知道五年之後,還有沒有十九大了。」連官媒記者也這樣說,你既可以說當時的思想有多寬鬆,也可以說當時貪腐嚴重到自己人也沒有信心了,這也是習近平後來講「貪腐是亡黨亡國」的問題。不過中共為一個執政大黨,當遇到重大問題時,扭轉的速度也很快。過去五年,中共的確做了很多打老虎兼打蒼蠅的行為。不喜歡中共的人會視打虎行為是習近平在打擊政敵,但大力反貪已一定程度扭轉了黨風。以前在中秋節的時候,去衙門送禮的車會多到搞到大塞車,現時的中秋節前夕,已沒有了這種「盛況」。

上屆政治局常委王岐山是中紀委書記,十九大之前,外界只關心他年屆69歲,不知會否留任政治局常委,後來他沒有留任,媒體便對他失去興趣。在十九大之後,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 之中,寫了一篇五千多字的文章,內容涉及很多重大的問題。

王岐山在文章之初就提到一個重要的問題:中共執政基礎是什麼?王岐山的答案是為人民謀幸福,是黨的不變初心。國家發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由此積聚起的民心民意,是黨執政的最根本政治基礎。按王岐山的論述,中共如果出現貪腐問題,人民群眾對之深惡痛絕,就侵蝕了黨的執政基礎。所以自十八大開始,總書記習近平定出要全面從嚴治黨,有意從政治局立規矩開始,由上而下,更新黨風。

王岐山作為中紀委書記、反腐專家,在從嚴治黨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叫做「政治腐敗」:一是結成利益集團,妄圖竊取黨和國家權力;二是山頭主義宗派主義搞非組織活動,破壞黨的集中統一。他點名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人之後,說要剷除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相互交織的利益集團。這個要求也寫入了十九大的報告裡面。王岐山對貪腐定出來的新定義是官員貪腐,不單止是貪錢,還結成一些利益集團,互相包庇。王岐山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解決黨長期執政下的自我監督問題,另一個是跳出所謂歷史週期規律即,跳是出皇朝更替的宿命。王岐山的論述是指,在各種監督制度當中,黨內監督屬第一位。黨內監督失寧,其他監督就會失效。

看王岐山的文章,我發現中共沒有迴避政權會否倒台這個最核心的問題。沒有一個政黨或政權,可以擔保其能夠長期執政。中共如今發展出來的理論,不是以西方民主制度去監督政黨,反而是以專制政黨作出嚴格的自我監督:有錯就要急速扭轉。

這引來了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民主體制對政權的監督有效,還是專制高效的政黨自我監督管用。我們見到很多亞洲國家如泰國、菲律賓等,實行西方民主制度幾十年,但沒有見到她們消除了貪腐,亦沒有見到她們可以為國家帶來快速的發展。中共這個自我完善,以黨內核心去推動打擊貪腐的方法,過去五年已經有比較大的進展,未來還會堅持下去。兩種制度不止在推動發展上比併,還在打擊貪汚、自我完善上比賽。期望中共會轟然倒下的人,恐怕會愈來愈失望。

(如想看王歧山文章的長版本引述,可看人民日報俠客島欄目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xZdzKdrezBde9pxaDb48qA)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