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連接中原與中亞、西亞、南亞、北非及地中海沿岸之間的聯繫,促進東西貿易、文化、宗教和技術交流。一批富代表性、且罕有的絲路一級文物,將於本月尾在港展出,屆時大家便可透過文物,見證絲路發展歷程。

這次展覽名為《綿亘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展品共167件(組),包括163件(組)文物展品及4件(組)複製品,近六成展品為一級品,極具代表性。展品種類繁多,由陶器、壁畫、青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絲錦帛製品、木質品、紙質文物、玻璃器、石刻、泥塑等。展品跨越的時代,更由最早的鐵器時代開始,一直到唐朝。

更多相片
絲綢之路由西安出發,經過中亞地區,直達歐洲。(網上圖片)

「絲綢之路」連接中原與中亞、西亞、南亞、北非及地中海沿岸之間的聯繫,促進東西貿易、文化、宗教和技術交流。一批富代表性、且罕有的絲路一級文物,將於本月尾在港展出,屆時大家便可透過文物,見證絲路發展歷程。

伎樂紋八棱金杯 (網上圖片)

絲綢之路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東西長達一萬公里,南北寬約三千公里;當中分佈於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三國的「長安 — 天山廊道的路網」,更於201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而今次展出的文物,也是集中這三個國家。

三彩藍釉白斑馬 (網上圖片)

其中比較矚目的是伎樂紋八棱金杯。這金杯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4厘米,口徑7.2厘米,原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主題紋飾為八位手執樂器的樂工,分布於八個棱面。樂工手執豎箜篌、曲項琵琶、排簫等。這些樂器是隋唐時期屬西涼、龜茲、高麗樂器種類,而樂伎的服飾和髮式則具有當時粟特人的特色。故此,金杯無論造型還是裝飾風格都有著濃郁的域外特徵,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唐盤口細頸淡黃色琉璃 (網上圖片)

另一件重點文物是三彩藍釉白斑馬。這件瓷器馬呈站立狀,頸部自然前伸,目視前方,身施藍釉加白斑、白鬃、綠鞍,白邊韉。頭、頸、背等系黃色革帶,上系13枚黃色桃形垂飾。由於非常罕見,堪稱國寶級文物。這件藍釉馬身上施用的是當時中原地區很少見的「鈷」料,這亦即是元明清青花瓷所用鈷料的前身。

至於唐盤口細頸淡黃色琉璃瓶亦相當罕見,玻璃瓶於1987年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細頸鼓腹,體型流暢,下底平,上口為盤式。由上腹部開始至腹下連續裝飾五層點線紋飾,這些飾紋均是在製成瓶體後,再用熔融的玻璃條在體外壁堆塑成點、線形圖案,冷卻後即粘貼於瓶體上,這一裝飾工藝又稱貼花。據考證,此物應是唐代時大食國進奉的貢品,其用途應為穆斯林朝拜時凈禮的法器。在當時,這件玻璃器皿的工藝水平,明顯高於中原的水平。

絲綢之路由西安出發,經過中亞地區,直達歐洲。(網上圖片)

絲綢之路由西安出發,經過中亞地區,直達歐洲。(網上圖片)

絲綢之路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東西長達一萬公里,南北寬約三千公里;當中分佈於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三國的「長安 — 天山廊道的路網」,更於2014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而今次展出的文物,也是集中這三個國家。

伎樂紋八棱金杯 (網上圖片)

伎樂紋八棱金杯 (網上圖片)

其中比較矚目的是伎樂紋八棱金杯。這金杯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4厘米,口徑7.2厘米,原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主題紋飾為八位手執樂器的樂工,分布於八個棱面。樂工手執豎箜篌、曲項琵琶、排簫等。這些樂器是隋唐時期屬西涼、龜茲、高麗樂器種類,而樂伎的服飾和髮式則具有當時粟特人的特色。故此,金杯無論造型還是裝飾風格都有著濃郁的域外特徵,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三彩藍釉白斑馬 (網上圖片)

三彩藍釉白斑馬 (網上圖片)

另一件重點文物是三彩藍釉白斑馬。這件瓷器馬呈站立狀,頸部自然前伸,目視前方,身施藍釉加白斑、白鬃、綠鞍,白邊韉。頭、頸、背等系黃色革帶,上系13枚黃色桃形垂飾。由於非常罕見,堪稱國寶級文物。這件藍釉馬身上施用的是當時中原地區很少見的「鈷」料,這亦即是元明清青花瓷所用鈷料的前身。

唐盤口細頸淡黃色琉璃 (網上圖片)

唐盤口細頸淡黃色琉璃 (網上圖片)

至於唐盤口細頸淡黃色琉璃瓶亦相當罕見,玻璃瓶於1987年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細頸鼓腹,體型流暢,下底平,上口為盤式。由上腹部開始至腹下連續裝飾五層點線紋飾,這些飾紋均是在製成瓶體後,再用熔融的玻璃條在體外壁堆塑成點、線形圖案,冷卻後即粘貼於瓶體上,這一裝飾工藝又稱貼花。據考證,此物應是唐代時大食國進奉的貢品,其用途應為穆斯林朝拜時凈禮的法器。在當時,這件玻璃器皿的工藝水平,明顯高於中原的水平。

展覽將於11月29日(星期三)起,直至明年3月5日(星期一),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