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報章頭條主要報道沙田污水廠搬入岩洞,釋放28公頃地起屋,及東區海濱起樓惹截斷長廊憂慮等要聞。

《星島日報》

為釋出土地建屋,當局近年一直部署將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入對岸女婆山的岩洞之內;渠務署最近完成設計,擬分五個階段搬遷污水處理設施,最新估計造價料逾三百億元。署方表示,沙田岩洞污水處理廠最快在一九年初開始施工,前後需時十一年,意味佔地二十八公頃的沙田污水處理廠用地,可於二○三○年釋出,剛好配合毗鄰馬料水填海計畫的時間表,合共提供近九十公頃土地作高科技及知識型工業、房屋等用途。隨着東涌新市鎮擴展,目前為北大嶼山供應食水的小蠔灣濾水廠,預計到了二○二五年將不足以應付地區的用水需求,水務署最新亦建議為該個使用二十一年的濾水廠進行擴展工程,將廠房的每日產水量倍增至三十萬立方米,更計畫趁機探索最適合及符合成本效益的濾水工藝。

《明報》

政府計劃於北角一段東區海濱興建行人板道,連接鰂魚涌及西灣河一帶東區海濱長廊。惟鰂魚涌海旁兩幅私人地皮近期突展開地基工程,將興建一幢25層高的工業大廈。該項目雖違反現有規劃用途,但有關圖則早於16年前批出,故近期仍獲屋宇署批准展開工程。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及區議員均擔心,項目將截斷將來的東區海濱長廊。立法會議員則指事件反映規劃條例有漏洞。發展局回覆明報表示,過往政府曾與有關土地業權人就該用地的發展溝通,近期亦已再與其接觸,希望了解其意願,並探討能否尋求一個能夠配合當前規劃意向的發展方案。兩幅私人地皮由太平協和集團汪世忠擔任董事的海外註冊公司持有,本報記者曾以傳真、致電及親身到太平協和辦公室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

《成報》

世界衞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前公布新一批的致癌物清單,當中包括了116種「一類致癌物」,即已確定對人體具有致癌性,而廣東人常會食用的「中國式鹹魚」也列入當中,與酒精飲品、吸煙或二手煙等也同在「一類致癌物」清單當中,而最新被列入清單的還包括空氣污染,顯示這些日常接觸的物質可以令人患上癌症。

《大公報》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張智良表示,鹹魚的蛋白質含量高,在製作過程中產生的亞硝酸胺,該物質與胃液中的亞硝酸鹽產生作用變成亞硝胺或N-亞硝基化合物,均為對基因有害的物質,增加患癌風險。張智良稱過去亦有研究表明吃鹹魚和鼻咽癌、食道癌、胃癌有一定關係,建議市民盡量不要吃。

《蘋果日報》

《蘋果》記者直擊發現,發展局政治助理馮英倫也有參加共青團在蓮花山的活動。本月12日下午約4時,共青團廣東省委副書記張志華帶隊率領約70至80人到蓮花山參觀。發展局政助馮英倫亦在團中,其間他曾與團友討論香港基建問題,並抱怨立法會議員經常針對超支問題。發展局回應指,馮英倫是青聯委員,今次以個人身份利用周末時間及自己的假期參與共青團及廣東青聯活動,討論十九大、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等議題。該活動在本月11至13日舉行,強調沒違反公務員及政治委任官員職務的職責。

《經濟日報》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調查顯示,本港每7名小學生,就有一人有抑鬱徵狀;經常感壓力的學生人數更創3年新高,而壓力元兇為學業。不過有小六女生是因為被投訴,不堪老師責備而觸發抑鬱,經歷了2年拒絕上學的日子,甚至在課堂脫掉校服抗議。精神健康綜合服務協調主任盤鳳愛亦指,家長跟子女聊天,已可令學童感愉快,家長應多陪伴子女,放下手機、不談學業,亦要協助子女擴闊朋友圈子,教導子女處理被取笑、欺凌的情況。

資料來源:香港電台《晨早新聞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