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紫禁城失火最多的宮殿 終成西洋爛尾樓

歷史長河

紫禁城失火最多的宮殿 終成西洋爛尾樓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紫禁城失火最多的宮殿 終成西洋爛尾樓

2018年01月20日 15:00

故宮諸多的宮院中,延禧宮最古怪。這裡經常發生詭異火災,住著一些不受重視,被冷待的妃嬪,逐步成為紫禁城中,一座還未完工的西洋建築,即是西洋爛尾樓。為甚麼如此另類?就要從一場神秘大火說起。

延禧宮今貌 (網上圖片)

延禧宮今貌 (網上圖片)

延禧宮是紫禁城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的東側,建於公元1420年,初名長壽宮,清朝更名為延禧宮。公元1845年5月22日,晚上9點多,宮人向道光皇帝報告延禧宮失火。這次已經不是延禧宮首次失火,據說,單單在道光登基後,就發生了大大小小好幾次火災。然而這場大火因為滅火措施不力,燒毀了延禧宮的正殿、後殿以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25間。

更多相片
延禧宮今貌 (網上圖片)

故宮諸多的宮院中,延禧宮最古怪。這裡經常發生詭異火災,住著一些不受重視,被冷待的妃嬪,逐步成為紫禁城中,一座還未完工的西洋建築,即是西洋爛尾樓。為甚麼如此另類?就要從一場神秘大火說起。

延禧宮「靈沼軒」電腦修復示意圖 (網上圖片)

延禧宮是紫禁城東六宮之一,位於東二長街的東側,建於公元1420年,初名長壽宮,清朝更名為延禧宮。公元1845年5月22日,晚上9點多,宮人向道光皇帝報告延禧宮失火。這次已經不是延禧宮首次失火,據說,單單在道光登基後,就發生了大大小小好幾次火災。然而這場大火因為滅火措施不力,燒毀了延禧宮的正殿、後殿以及東西配殿等建築共25間。

瑾妃 (中) 在延禧宮觀賞金魚 (網上圖片)

隨著清室衰落,皇帝後宮也越發冷清,倒是後來的隆裕太后,閒來無事,決定重建延禧宮。一種說法是,重建延禧宮時,末代太監總管小德張提議,在延禧宮建一座水晶宮來壓火,獲隆裕太后批准,在延禧宮建一座西洋式建築-水殿,俗稱水晶宮,隆裕太后題匾額曰「靈沼軒」。

1931年在延禧宮院新建成的庫房 (網上圖片)

事實上,該殿所有構架均為鐵鑄,殿內4根蟠龍紋柱也是鑄鐵鍛造。整座建築大都以漢白玉砌成,很少用磚,外牆雕花,內牆貼有白色和花色瓷磚。然而水殿還未完工,宣統就被迫退位,這座延禧宮也成了西洋爛尾樓,無人問津。

1949年後,延禧宮文物庫房分別成為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心和中國古書畫研究中心。2013年12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今後延禧宮經過修繕,將作為故宮博物院的外國文物館,填補中國沒有外國文物館的空白。

大火熄滅後,延禧宮化為一片焦黑的瓦礫,僅剩下宮門一座。道光皇帝命人徹查延禧宮屢次失火之事。原因是,延禧宮離蒼震門很近,出了蒼震門便是東筒子長街,因為出入人員複雜,關防難以嚴密,所以經常有事故,包括火災。延禧宮從未住過特別受寵的妃嬪,不得寵的恬嬪富察氏就居住在此,大火過後兩個月恬嬪富察氏就離開人世了。大火後,重修延禧宮一事,由於國庫空虛一拖再拖,後來終於修好延禧宮,但到了咸豐帝時又有火災,自此,延禧宮再也沒有完全修復。

延禧宮「靈沼軒」電腦修復示意圖 (網上圖片)

延禧宮「靈沼軒」電腦修復示意圖 (網上圖片)

隨著清室衰落,皇帝後宮也越發冷清,倒是後來的隆裕太后,閒來無事,決定重建延禧宮。一種說法是,重建延禧宮時,末代太監總管小德張提議,在延禧宮建一座水晶宮來壓火,獲隆裕太后批准,在延禧宮建一座西洋式建築-水殿,俗稱水晶宮,隆裕太后題匾額曰「靈沼軒」。

另一種說法是,在宣統元年(1909年),端康太妃(即是光緒帝的瑾妃)主持在延禧宮原址興工修建一座3層西洋式建築—水殿。當時對這座西洋宮殿的設想是:水殿的牆壁隔著兩層玻璃,玻璃夾層裡注水養魚,在建築外面也注水養魚,環以假山相饒。主樓每層9間,底層四面當中各開一門,四周環以圍廊。水殿的四角各接3層六角亭1座,底層各開兩門,分別與主樓和迴廊相通。

瑾妃 (中) 在延禧宮觀賞金魚 (網上圖片)

瑾妃 (中) 在延禧宮觀賞金魚 (網上圖片)

事實上,該殿所有構架均為鐵鑄,殿內4根蟠龍紋柱也是鑄鐵鍛造。整座建築大都以漢白玉砌成,很少用磚,外牆雕花,內牆貼有白色和花色瓷磚。然而水殿還未完工,宣統就被迫退位,這座延禧宮也成了西洋爛尾樓,無人問津。

到了1917年張勛復辟,水晶宮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毀。1931年,故宮博物院在延禧宮遺址上修建了一座文物庫房,為了讓庫房能和故宮其他建築相平衡,所以在庫房上又覆蓋了一層黃色琉璃瓦。

1931年在延禧宮院新建成的庫房 (網上圖片)

1931年在延禧宮院新建成的庫房 (網上圖片)

1949年後,延禧宮文物庫房分別成為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心和中國古書畫研究中心。2013年12月,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今後延禧宮經過修繕,將作為故宮博物院的外國文物館,填補中國沒有外國文物館的空白。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鄧炳強遊故宮關心緊急應變 娓娓道來水缸救火歷史

2023年10月13日 14:01 最後更新:14:02

紀律部隊出身的保安局長鄧炳強,參觀北京故宮時對緊急應變工作特別感興趣,兩個大水缸吸引了鄧SIR的注意。

鄧炳強FB短片截圖

鄧炳強FB短片截圖

鄧炳強在社交平台貼出短片,親自解構故宮的防火工作,娓娓道來太和門前的大水缸故事。

片中所見,他站在大水缸旁邊,先道出太和門左右兩邊兩個大水缸的歷史,原來這兩個水缸已有500年歷史,是故宫內最古舊的水缸,而類似的水缸在故宮內約有300個。

鄧炳強FB短片截圖

鄧炳強FB短片截圖

這些水缸是用來滅火的,又名「門海」,意即「門前有大海,可震懾火災」。鄧炳強說,古時這些水缸長期保持裝滿水,確保隨時有水救火。

鄧炳強FB短片截圖

鄧炳強FB短片截圖

至於冬天結冰時怎麼辦呢?鄧炳強說,水缸下面有一裝置可放炭,冬天時一直燃燒,令缸中水隨時保持液體狀態,以便救火。

鄧炳強FB短片截圖

鄧炳強FB短片截圖

鄧炳強FB短片截圖

鄧炳強FB短片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