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生命廚房」沒有山珍海錯,卻有無窮溫暖。

故事發生在南昌市,江西省腫瘤醫院旁邊的小巷內,萬佐成和熊庚香經營他們的油條攤位。

更多相片
南昌市的「生命廚房」(新華網圖片)

這家「生命廚房」沒有山珍海錯,卻有無窮溫暖。

病人家屬在廚房內煮菜(新華網圖片)

這種攤檔理應毫不起眼,但對於在醫院治療的患者和家屬來說,這兒是他們的加油站,每天都有超過一百名病人和家屬來到,向萬佐成夫婦借鍋灶炒菜,形成這間「生命廚房」。

寒冬中的「生命廚房」(新華網圖片)

在這間簡陋的廚房,有丈夫給患病妻子煮菜;有子女給父母煲湯;還有些患者無依無靠,自己煮完麵,就返回醫院獨自面對化療。

萬佐成和熊庚香(新華網圖片)

熊庚香說本來沒有收取費用,後來隨着人流增多,為了維持煤炭和用水等開銷,他們才收取每道菜一元費用,過年期間更免費開放。

熊庚香為年輕家屬示範切菜(新華網圖片)

為患者家屬提供鍋灶解決做飯難題之外,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還經常開導和幫助他們,讓大夥感受到家的溫暖。

寒冬中的「生命廚房」(新華網圖片)

好像2015年一個夏夜,一名50多歲女人又來煮菜,但這一夜,她將青菜換成煮魚和燒鴨。翌日早上準備早餐時,婦人紅著眼睛跟萬佐成說︰「丈夫牙齒沒力氣,咬不動葷腥,飯菜只能倒了。」三天後,萬佐成再無見過這個女人。

這位病人為自己煮麵(新華網圖片)

兩人十多年來,見證無數生離死別,送走一批又一批前來煮飯的家屬和患者,攤檔五隻煤爐已被病人和家屬使用近15萬次。這裏每一份飯菜和湯羹,可能是某位病人的最後回憶。

熊庚香(前左)陪李佳探望母親(新華網圖片)

這晚,18歲的李佳低頭緩步來到「生命廚房」,她的媽媽患上癌症,整個家庭的命運因而改寫。李佳選擇退學,留在醫院照顧媽媽,而這一晚將是她在「生命廚房」的最後一次烹飪。

萬佐成和熊庚香家中的牆壁,寫滿病人與家屬留下的電話號碼(新華網圖片)

萬佐成和熊庚香都年過六十,兒女都已成家立室,更有了孫子,孩子常常勸兩人退休安老。「孩子想讓我們閑着,可和患者家屬打交道習慣了,哪裡閑得住。能幫助人,我們心裡高興。我和老伴會一直幹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萬佐成說。

夜幕降臨,「生命廚房」仍燈火通明((新華網圖片)

社會上不少有心人想捐助他們,但熊庚香說目前收支平衡能撐下去,不需要捐款,反倒想改善廚房環境︰「現在廚房衛生不是很好,如果能搭建一個大棚就好了,還需要換一些用具,更衛生。如果附近有乾淨的出租屋,我們會租下。」

南昌市的「生命廚房」(新華網圖片)

南昌市的「生命廚房」(新華網圖片)

這種攤檔理應毫不起眼,但對於在醫院治療的患者和家屬來說,這兒是他們的加油站,每天都有超過一百名病人和家屬來到,向萬佐成夫婦借鍋灶炒菜,形成這間「生命廚房」。

熊庚香說:「我只是凡人,能做的太少,希望他們在這暖和一秒是一秒,開心一分是一分。」

病人家屬在廚房內煮菜(新華網圖片)

病人家屬在廚房內煮菜(新華網圖片)

在這間簡陋的廚房,有丈夫給患病妻子煮菜;有子女給父母煲湯;還有些患者無依無靠,自己煮完麵,就返回醫院獨自面對化療。

萬佐成和熊庚香2003年起在這兒賣油條,善行亦因而展開︰「一天,一個腫瘤醫院的患者家屬想借用我們爐子燒菜,我們當時很自然地就借給他了。後來這事傳開了,人愈來愈多。」

寒冬中的「生命廚房」(新華網圖片)

寒冬中的「生命廚房」(新華網圖片)

熊庚香說本來沒有收取費用,後來隨着人流增多,為了維持煤炭和用水等開銷,他們才收取每道菜一元費用,過年期間更免費開放。

萬佐成和熊庚香(新華網圖片)

萬佐成和熊庚香(新華網圖片)

為患者家屬提供鍋灶解決做飯難題之外,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還經常開導和幫助他們,讓大夥感受到家的溫暖。

熊庚香為年輕家屬示範切菜(新華網圖片)

熊庚香為年輕家屬示範切菜(新華網圖片)

好像2015年一個夏夜,一名50多歲女人又來煮菜,但這一夜,她將青菜換成煮魚和燒鴨。翌日早上準備早餐時,婦人紅著眼睛跟萬佐成說︰「丈夫牙齒沒力氣,咬不動葷腥,飯菜只能倒了。」三天後,萬佐成再無見過這個女人。

寒冬中的「生命廚房」(新華網圖片)

寒冬中的「生命廚房」(新華網圖片)

兩人十多年來,見證無數生離死別,送走一批又一批前來煮飯的家屬和患者,攤檔五隻煤爐已被病人和家屬使用近15萬次。這裏每一份飯菜和湯羹,可能是某位病人的最後回憶。

這位病人為自己煮麵(新華網圖片)

這位病人為自己煮麵(新華網圖片)

這晚,18歲的李佳低頭緩步來到「生命廚房」,她的媽媽患上癌症,整個家庭的命運因而改寫。李佳選擇退學,留在醫院照顧媽媽,而這一晚將是她在「生命廚房」的最後一次烹飪。

當晚燒完飯,熊庚香陪李佳來到媽媽病床邊話別,一些患者家屬亦自發跟隨。李佳的媽媽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看到女兒和陌路病友前來送別,她的眼角閃動着淚花。

熊庚香(前左)陪李佳探望母親(新華網圖片)

熊庚香(前左)陪李佳探望母親(新華網圖片)

萬佐成和熊庚香都年過六十,兒女都已成家立室,更有了孫子,孩子常常勸兩人退休安老。「孩子想讓我們閑着,可和患者家屬打交道習慣了,哪裡閑得住。能幫助人,我們心裡高興。我和老伴會一直幹下去,直到幹不動為止。」萬佐成說。

萬佐成和熊庚香家中的牆壁,寫滿病人與家屬留下的電話號碼(新華網圖片)

萬佐成和熊庚香家中的牆壁,寫滿病人與家屬留下的電話號碼(新華網圖片)

社會上不少有心人想捐助他們,但熊庚香說目前收支平衡能撐下去,不需要捐款,反倒想改善廚房環境︰「現在廚房衛生不是很好,如果能搭建一個大棚就好了,還需要換一些用具,更衛生。如果附近有乾淨的出租屋,我們會租下。」

夜幕降臨,「生命廚房」仍燈火通明((新華網圖片)

夜幕降臨,「生命廚房」仍燈火通明((新華網圖片)

一月份,南昌寒風刺骨,但「生命廚房」溫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