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革命史上,曾有長時期孫中山地位並未獨尊,儘管他是革命黨大頭目,還有一人與他並駕齊驅,甚至有人心目中,他的威望還要蓋過孫中山-「湖南騾子」黃興。同盟會建立之初,就是當時32歲的黃興主動推戴,孫中山才能不經選舉,直接成為同盟會首領。民國之初,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黃興作用也關鍵。孫中山曾評價黃興:「一身為同人之所望,亦革命成敗之關鍵也」。

武昌起義炮兵團 (網上圖片)

武昌起義炮兵團 (網上圖片)

1912年初,革命黨與北洋系和談成功,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由北洋系袁世凱接任。這時南方諸事未定,在孫中山去職期間,都是由黃興挑起重擔,擔任南京留守,最主要職責就是整編南方各省軍隊,遣散民軍。

更多相片
武昌起義炮兵團 (網上圖片)

中國近代革命史上,曾有長時期孫中山地位並未獨尊,儘管他是革命黨大頭目,還有一人與他並駕齊驅,甚至有人心目中,他的威望還要蓋過孫中山-「湖南騾子」黃興。同盟會建立之初,就是當時32歲的黃興主動推戴,孫中山才能不經選舉,直接成為同盟會首領。民國之初,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黃興作用也關鍵。孫中山曾評價黃興:「一身為同人之所望,亦革命成敗之關鍵也」。

1912年2月,清帝退位後三天,孫中山 (前排左五) 與黃興 (前排左四) 一身戎謁祭明孝陵 (網上圖片)

1912年初,革命黨與北洋系和談成功,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由北洋系袁世凱接任。這時南方諸事未定,在孫中山去職期間,都是由黃興挑起重擔,擔任南京留守,最主要職責就是整編南方各省軍隊,遣散民軍。

黃興 (網上圖片)

黃興若是熱衷權勢,大可憑藉此勢打造「黃家軍」,汰弱留強打天下。當時,不少雄心壯志、並因臨時政府解散而失業的革命軍官,大大小小都蜂擁而至「出謀劃策」企圖擁戴黃興,為的討一官半職。可惜黃興卻認為和議告成,南方革命軍論公論私都得遣散。黃興更公開登報聲明,不能徇私,無職位可給。

網上圖片

黃興目睹慘狀,十分痛心,也愧疚萬分,可是他在上海募捐所得無多,只好急電北京政府,說明狀況緊急催問撥款,袁世凱繼續置若罔聞。當時北京的唐紹儀內閣,即使盡了力也拿不出多少款項。結果黃興只好以「愛國」號召,鼓勵軍人自動離職。他自己以身作則,不顧同盟會內部強烈反對,屢次向袁世凱請求辭去南京留守。

黃興自解兵權,為要為天下人做一表率,故不願意把持戀棧權位。此舉後來卻備受黨內一些少壯派批評,亦曾引起不少非議。在他解職之前,另一位革命黨老大譚人鳳,特地趕到南京當面勸他:「閣員去職後(當時唐紹儀內閣因故垮台),所恃保障共和者,君一人而已。何忍放棄責任,博功成身退之虛名?」雲南都督蔡鍔,得知黃興請辭引退,即致電勸說,認為:「功尚未成,身何能退?」由於後來宋教仁案發生後,袁世凱與革命黨徹底鬧翻,並在「二次革命」中將革命黨掃出門,不少人出於黨派的觀念看,更認為黃興辭去留守是一大失策。

由於形勢特殊,「南京留守」之職權勢顯赫,手握30萬重兵。在當時不少人認為,以聲勢來說,黃興幾乎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時駐南京的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則指:「黃興的地位,相當於一身而兼六個總督,統治約六分之一中國。」

1912年2月,清帝退位後三天,孫中山 (前排左五) 與黃興 (前排左四) 一身戎謁祭明孝陵 (網上圖片)

1912年2月,清帝退位後三天,孫中山 (前排左五) 與黃興 (前排左四) 一身戎謁祭明孝陵 (網上圖片)

黃興若是熱衷權勢,大可憑藉此勢打造「黃家軍」,汰弱留強打天下。當時,不少雄心壯志、並因臨時政府解散而失業的革命軍官,大大小小都蜂擁而至「出謀劃策」企圖擁戴黃興,為的討一官半職。可惜黃興卻認為和議告成,南方革命軍論公論私都得遣散。黃興更公開登報聲明,不能徇私,無職位可給。

面對著遣散南方軍的任務,黃興很頭痛,因為沒遣散費,遣散前也沒有糧餉維持軍隊。袁世凱當時要求火速遣散,卻表示中央政府沒有餘糧,即是叫黃興自己想辦法。黃興只能想出兩個辦法:一是要求北京政府代借外債,二是提倡「國民捐」,但兩也有難處,非一時能辦妥。在1912年4月11日晚,部分擠於南京城內外的軍隊在反動團體「宗社黨」等煽動下譁變,大肆搶劫。當時黃興正在上海發動「國民捐」,他得知兵變消息,立刻星夜趕回去,當他回到南京時,兵變已被駐寧各部以殘酷手段鎮壓:除當夜擊斃,事後處死的革命軍士兵高達七八百人。

黃興 (網上圖片)

黃興 (網上圖片)

黃興目睹慘狀,十分痛心,也愧疚萬分,可是他在上海募捐所得無多,只好急電北京政府,說明狀況緊急催問撥款,袁世凱繼續置若罔聞。當時北京的唐紹儀內閣,即使盡了力也拿不出多少款項。結果黃興只好以「愛國」號召,鼓勵軍人自動離職。他自己以身作則,不顧同盟會內部強烈反對,屢次向袁世凱請求辭去南京留守。

黃興因此也心力交瘁,眼看大部分軍隊已遣散安置,堅決辭去留守,離開南京返回家鄉湖南,途中正值他39歲生日,感慨萬千的賦詩一首:「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風歌好不如歸;驚人事業如流水,愛我園林想落暉。入夜魚龍都寂寂,故山猿鶴正依依;蒼茫獨立無端感,時有清風振我衣。」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黃興自解兵權,為要為天下人做一表率,故不願意把持戀棧權位。此舉後來卻備受黨內一些少壯派批評,亦曾引起不少非議。在他解職之前,另一位革命黨老大譚人鳳,特地趕到南京當面勸他:「閣員去職後(當時唐紹儀內閣因故垮台),所恃保障共和者,君一人而已。何忍放棄責任,博功成身退之虛名?」雲南都督蔡鍔,得知黃興請辭引退,即致電勸說,認為:「功尚未成,身何能退?」由於後來宋教仁案發生後,袁世凱與革命黨徹底鬧翻,並在「二次革命」中將革命黨掃出門,不少人出於黨派的觀念看,更認為黃興辭去留守是一大失策。

當時史家公論,黃興此舉不能不承認是「苦心孤詣,高風亮節」,當時名學者李劍農指:「後來的新舊軍閥,再不能有此舉動」。黃興的做法,以章士釗當時在《民立報》上的評論最能道出真諦:「黃興本一書生,以戰術絕人譽之,此誠阿附之言;然其能以死報國,義勇蓋天下,則神人之所共信。黃興本一武夫(此與書生之誼並行不悖),於政情法理,研求或不深;至邇時所政見,誠不必盡饜人意,即記者持論,亦恒有立於反對之地位者;至其心地之光明磊落,其不失為一明道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