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劣質民主是民主制的最大敵人

博客文章

劣質民主是民主制的最大敵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劣質民主是民主制的最大敵人

2018年01月22日 20:16 最後更新:20:25

一批浸會大學學生因不滿學校的普通話考試太難,上周三(17日)佔領校內的語文中心長達8小時,期間不斷指罵中心的老師及職員,行為令人側目。

其中浸大學生會會長劉子頎更用粗口辱罵一名女英語教師,該英語教師嘗試向學生解釋事件,劉子頎卻要求另找「話到事的人」,又話「依家係我Judge(批判)你哋!......你話唔X回應!」該女教師則反問:「你們知道應如何對老師講說話嗎?」

另外一名上年紀的外籍女老師前來協助該名女教師,話「現時情況令我感覺受威嚇(threaten)」,要求學生退後,一名男學生不但不理,反而再衝前指罵那兩位女士。

看完片段只有搖頭輕嘆。又是一宗佔領事件,又是因為示威表達訴求不果,佔領不走,不理當事人的人身自由,甚至安全受到威脅。從佔中,到港大學生包圍校委會,再到這次浸大事件,性質都是一樣,示威者將自己的自由凌駕他人的自由,是「劣質民主」的典型。由於學生採用的示威方式令人難以接受,也沒有人去看他們示威有沒有道理了。

看到這些事件,最高興的應該是建制派,最痛苦的是民主派,這是一個親者痛、仇者快的格局。如果說過去高官鬧出這麼多僭建風波,為何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上任前不搞好自己的僭建?過去也有很多激進派的佔領搞到神憎鬼厭,為何學生仍然繼續做?難度歷史真是這樣無意義地不斷重覆?

民主老大哥美國也在上演劣質民主的好戲,就是不通過臨時支出法案,令聯邦政府關門。今次的爭拗是移民問題,重點是「童年抵達者暫緩驅逐辦法」(DACA),特朗普要取消DACA,趕走這些「非法移民」,主要是奧巴馬年代收容的薩爾瓦多難民,而多位民主黨參議員則堅持,如果預算法案不包括通過DACA的話,就會抵制表決。

結果上週四美國眾議院通過了臨時支出法案,讓政府可以繼續運作到2月16日,但參議院卻在上週五否決法案,結果令聯邦政府關門大吉!美國因為政黨鬥爭令政府關門不是首次,最長一次發生在1995年,關門21天;上一次在奧巴馬時代,政府關門17天。反對黨派議員也不敢令政府長期不能運作,但偏要令政府關關門展示實力。政治變成遊戲,只是麻煩了要用政府服務的市民。

這是第三波民主的退潮。這一波民主的起點是上世紀70年代的中期,高潮是90年代的初期,蘇聯解體和東歐鐵幕解散,走向高峰。但其後西方民主制的勢頭急促滑落,新保守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興起,令本來已有病的民主制度快速變質,帶來各種各樣的治理危機,好像病毒一樣,感染全世界。

如今你愛西方民主制度,主要有兩種樣板,要麼就學特朗普式保守排外,香港反陸客的踢喼行為,就屬此類。要麼就學佔領運動,本來這是民粹式反財團壟斷的運動,抄到香港就變成粗口式暴力式佔領。

民主制講理性法治,講權力約制,但異變成新保守主義,就完全被財團操控,令財富分配極度不均;異變成民粹主義,就成為暴民政治,令人失去安全感,兩者皆屬民主制的最大敵人。劣質民主流行,治理危機失控,就會令人相信,溫和專政,才是最佳的制度,所以民主的信徒,最應該讉責這些暴力佔領行為。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樓真是被買爆倉嗎?

2024年03月27日 19:35 最後更新:21:53

自從2月28日財政預算案宣布樓市撤銷辣招後,本地樓市回暖,成交增加,內地媒體開始湧現一些「香港樓被買爆倉了」、「香港新樓大幅搶購」的標題。感覺是內地的輿論比香港的真實樓市熱。

毫無疑問,撤辣後香港樓市的確回暖,成交增加。據中原地產的數據,撤辣之後短短4日,香港新樓錄得590宗成交,之前整個2月才只有276宗成交,即是4日成交量就已經是2月總成交的1.1倍。另外近期推出的新盤去貨情況的確有改善,入飛的數字亦比較理想,所以說撤辣後香港樓市活躍起來,並不為過。

有人開始擔心這樣下去,可能樓價又要大升了。甚至開始有人質疑,政府撤辣是否撤得太徹底。

我看這種擔心有點過慮。最近有朋友剛剛沽出她的港島東豪宅,單位七百多呎,全海景單位,最後以1700萬成交。今年年初樓價最低的時候,同一類型的單位成交過1500多萬,兩年前房價最高的時候,同類單位亦曾試過賣2000萬以上。如今1700萬成交價,的確從低位反彈。但朋友說,撤辣後她本來以為會有很多買家問價,結果只有一個買家詢價,是一名內地移居香港人士,雙方議價了一陣子,最後就是這個唯一的買家追價成交。

從最後能夠成交的角度來看,市場氣氛的確變好了。但從出售的過程來看,樓市並無內地媒體說得那麼熾熱。成交數字大幅上升,只因之前的數字太低。過去香港正常巿道時每年會賣出一萬多間新樓,即一個月過千間,所以今年整個2月才只賣出276間,是成交數字少到不正常,而不是撤辣後的數字多得太誇張。

對內地人而言,撤辣之後千多萬的樓,減少26%的稅項開支,可以省下數百萬的稅款,如果一直是想來香港買樓的內地客,就會抓緊機會入市買樓,特別是已經移居香港的人士,更加會覺得機不可失,反正租樓都有支出。另外亦有些內地人想把資金調來香港,借香港撤辣的機會調資來港買樓,亦是另一種需求。

不過有地產發展界商估計,撤辣後釋放出來的購買力,估計可持續3個月至半年,但未必會一直熱落去,主要有幾個因素。

第一,積壓新盤的數量龐大。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香港的樓市逐步回落,發展商不想減價賣樓,成交大幅減縮,2022年一手住宅成交只有10,261宗,創9年低位,去年一手住宅成交亦只有10,681宗,反彈4.3%,但仍處低位,新盤賣不去就變成倉底貨。估計住宅新盤存貨有4萬多至6萬個,數量極之龐大。假設這一波反彈浪潮能夠消耗一兩萬個單位,發展商今年已經可以交到功課,但除非樓巿有很高的熱度,否則一時三刻亦難消化所有存貨,供過於求的狀況未有改善。

第二,利息高企。現在買樓的按揭利息和最低潮比高了3厘有多,買樓的負擔相當重,買1000萬的單位一年等於要多付30萬元的利息,投資要承受重壓,自住亦是租平過供。現在一直說美國下半年會開始減息,會帶動香港利息向下,問題是香港一日未大幅減息,樓巿整體氣氛亦難全面扭轉。未來走向,要視乎利息幾時開始下降和下降的速度有多快。

第三,內地經濟。有人認為香港的樓市主要看本地經濟,樓巿固然受本地的經濟甚至股巿影響,但更大影響是內地經濟。如果內地經濟復甦良好,甚至比較熾熱,內地資金多,很多資金湧來香港,會帶旺本地樓市。但是內地經濟復甦得較慢,所以內地資金來港有限。

總體而言,宏觀環境未完全改善,減辣後樓市這股反彈浪未必可以長期持續,所以毋需太擔心樓價會大幅上升。換一個角度,樓巿能夠穩定下來,不會進一步拉低經濟,政府已算達成撤辣的目的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