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文革雜想

博客文章

文革雜想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文革雜想

2018年01月23日 19:17 最後更新:22:32

見到香港激進大學生用粗口辱罵老師,有位上了年紀的朋友在電話中對我說,這些事件勾起了他對文化大革命的回憶,他批鬥過老師,拉過老師載高帽遊街示眾。他說對那個外藉女老師話受到威嚇,感受殊深。

1966年8月,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發表了一篇題為《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張大字報》的文章,為文化大革命掀開序幕。文章矛頭指向當時的政府領導人劉少奇和鄧小平。

文革開始初期,的確很像一個文化的革命,鼓吹「破四舊、立四新」,要將「地富反壞右」(即地主、富豪、反動派、壞位分子和右派)的反動份子清除掉,激發了大量青年學生響應。在正常的社會,政府掌握權力,魅力領袖和政府二為一體,但當時毛澤東大權旁落,而國家主席劉少奇掌握了政府的權力。毛澤東就發動年青群眾攻擊劉少奇為首的政府領導階層,出現一個罕見的魅力領袖發動社會,攻擊政府的造反局面。

文革時期的廣州

文革時期的廣州

這位朋友說,文革開始時他當時只有14歲,正在讀初中,很多事情都沒有想得很清楚,只是跟著同學一起,一窩蜂地跑去投入這場政治運動。開始的時候,也不算太過激烈,就像不用上課和同學到處去玩那樣,批鬥老師也好像鬧著玩似的。後來年青人越來越變得志氣昂揚,整個運動開始暴力化。

由年青人組成的紅衛兵慢慢分成不同派別組織,先鬥倒學校和政府那些「資產階級司令部」,然後就開始互相武鬥。初時只是用木棒互毆,用磚頭互擲,隨著運動越演越烈,有些學生領袖越來越大膽,也不知道背後是否有組織在發動,跑到解放軍的武器庫搶走槍支,武鬥就由互擲磚頭升級為開鎗互射。我聽另一位中醫朋友說,他們文革時在廣州就曾經埋伏在廣東省全國總工會對面大樓,當有總工會的人走出來,就用機關槍掃射,把人打成兩截。我問這些當年是紅衛兵的朋友,那時為什麼夠膽開槍殺人呢?他們都有點茫然,只說在當時的氛圍,覺得自己理直氣壯,覺得開槍殺人沒有什麼大不了。

朋友說,當2016年見到年青人在旺角近距離大力向警察擲磚頭,即時勾起了他對文革的回憶,他想如果在旺角暴動時有人給這些暴動者提供槍支,他們很大可能會開槍打警察。按他的經歷,當人處於激進的示威行動中,會受到現場氣氛感染,殺紅了眼,殺人也沒有什麼感覺了。

文革後期紅衛兵武裝起來,發生派系武鬥

文革後期紅衛兵武裝起來,發生派系武鬥

朋友說文革越演越烈,武鬥的暴力程度越觸目驚心。他最後覺得,再繼續參與,必定命喪街頭。於是決定遠離運動,回家去也,由於他已有大半年沒有回家,家人忽然見到他,既興奮又詫異。朋友後來舉家移民到香港,他四十年前來到香港,當時感覺香港很好,很安全,也沒有太多人關心政治。但想不到,時至今日,香港變得越來越政治化,現時的青年人的激烈行為,讓他聞到了文革的味道,覺得香港不再安全。

他以過來人的身份說,激烈的政治行動都有著奪權的目的,必定有政治勢力在發動和支持,否則何來那麼多的錢、這樣有組織地動員大量群眾出來暴動。千萬不要這樣笨,聽信那些叫你去進行激進抗議的政治宣傳,先要看看發動你去激烈示威的領袖,他們有沒有走在前頭,他們的子女有沒有參與,還是叫你去打頭陣,最後由你去獻身坐牢。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