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人的居住面積愈住愈細,不是新鮮事,然而,近日網上瘋傳的一個實用面積僅40呎的「溫馨套房」文章,卻叫標德大開眼界,連劏房都「納米化」,只能說句劏房「沒有最細的,只有更細的」!

這個「溫馨套房」位於旺角一幢樓齡超過50年的大廈,圖片顯示單位內只有一張黑色的單人梳化床,毗鄰是抽水馬桶,馬桶前有一個洗手盤,單位內並無牆壁分隔。換言之,租客要與「馬桶同眠」。此納米劏房月租為$2,900,即平均呎租$72.5,媲美豪宅。標德好奇,上手租客租了一年便搬走,如今去了哪裡?是否租用另一個劏房,還是租客並非本地人,回鄉去了?無論如何,事情反映這種呎價甚高,但整體租金仍算是低的「納米劏房」有價有市。

香港01  網上圖片

香港01  網上圖片

對居所再沒有所謂、沒有要求的人都會認同,這種環境絕不是安居的地方。或許有些人會說,這只是「中途站」,住幾個月至一年「頂住先」,解決緊急問題後便走;然而,基層市民住屋問題就在這裡,不知要待在這種環境惡劣的中途站多久,才能有一個符合人均居住面積的居所出現。是三年?還是四年又五年呢?

香港的住屋問題,真的嚴重到「瞓廁所房」嗎?究竟是香港沒有土地令市民的居所要愈住愈細,愈住愈差?還是有地,卻因為其他原因而令土地未能釋放作建屋之用?

面對愈來愈惡劣的居住環境,是否仍要堅持寸土不讓?不能利用已荒廢多年的農地建屋?不能開闢新發展區?不能減少郊野公園面積?不能填海?但卻可以眼白白地看著基層市民以高昂租金租住廁所﹑走廊﹑廚房、走火通道這種「納米劏房」,過着沒有尊嚴兼有欠安全的生活?




標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