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河南考古新發現 中國水井歷史有近9000年

歷史長河

河南考古新發現 中國水井歷史有近9000年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河南考古新發現 中國水井歷史有近9000年

2018年02月20日 13:34 最後更新:13:34

河南省西平縣謝老莊遺址新發現距今近九千年的水井和完整汲水器。這是迄今中國以至東亞地區發現的最早水井,將中國擁有水井的歷史提早了二千多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魏興濤說,一般認為,中國水井最早出現在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晚期。距今七千至六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內,曾發現帶井架的水井遺跡。

在謝老莊遺址發現的古井 (網上圖片)

在謝老莊遺址發現的古井 (網上圖片)

新發現的六眼水井是位於謝老莊遺址西,距著名的舞陽賈湖遺址約50公里。考古隊進行試掘時,發現了與一般窖穴有著明顯差異的深坑。專家綜合研究判定,這些深坑應是古人投入很大勞力挖鑿的水井,距今近九千年。

古代水井復完圖 (網上圖片)

古代水井復完圖 (網上圖片)

出土五件保存完整的汲水器——罐形壺、圓腹壺,不同於一般的陶器,它們都有便於提吊的雙耳。這是判斷水井性質的關鍵證據之一。

這些水井最深的距現在地表5.2米,都呈圓形或近圓形直筒狀,直壁平底,接近底部時內收,與下部外張的窖穴有著明顯差異。考古人員在兩眼水井內部發現有半圓形的臺階——可能是供人們站在上面汲水或打撈之用。

事實上,臺階也是判斷這些深坑為水井的關鍵證據。如果作為儲物的窖穴,深坑下部一般會外擴,而不應內縮半周減少儲存空間,人們可直接立於坑底,沒有必要設置臺階。

河姆渡文化遺址 (網上圖片)

河姆渡文化遺址 (網上圖片)

為進一步確定水井的性質,考古隊還請來了地質專家,對水井周壁土層的土質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水井下層土質為含水層,上為弱透水層,具備開鑿水井的地質條件。不過,水井的功用是為了灌溉?還是為了飲用?或是為了解決制陶等手工業用水之需?仍要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水井的發明在上古時期具有跨時代意義,表明當時的人們已能擺脫水源的束縛,在遠離河流的地方生存。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國「武王墩墓」果蔬清單大公開!檢測確認為:梅核、栗子及甜瓜籽

2024年04月20日 14:20 最後更新:18:16

楚國「武王墩墓」項目近日有新進展,出土了梅核、栗子及甜瓜籽等果蔬產品,為研究當時飲食文化提供了線索。

「武王墩墓」漂浮物含梅核、栗子及甜瓜籽

武王墩墓是目前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考古隊員在武王墩墓的東Ⅰ槨室中發現了一批漂浮的植物遺存,其中包括梅核、栗子、甜瓜籽等果品。

這些果品被初步鑒定為漿果和乾果兩類。由於腐化和炭化等原因,漿果只留下了梅核和甜瓜籽,而栗子則保存得相對完整,並展現出仍具有彈性的特點。

CCTV圖片

CCTV圖片

從植物學考古的專業角度出發,考古專家通常將果實歸類到植物分類中的「屬」這一級。至於武王墩墓發現的栗子,專家一般不再進一步區分是板栗還是其他細分種類。

為楚國飲食文化提供線索

此前在其他楚墓的考古發現中,也曾出土過相對豐富的栗子和梅核等果品。這些發現提供了對古代楚國飲食文化的了解。在本次武王墩墓的考古發現中,甜瓜籽也被發現在果品遺物中。

CCTV圖片

CCTV圖片

果品遺物主要在東Ⅰ槨室  不同槨室或具不同功能

考古學家還注意到,果品遺物主要在東Ⅰ槨室中發現,而其他槨室則未有發現。這可能暗示不同槨室具有不同的功能,放置的文物也因此而異。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墓葬的發現提供了重要考古資料

據悉,武王墩墓位於中國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三和鎮徐窪村,自2020年開始進行考古發掘並取得多項成果。這座墓葬的發現對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墓葬制度以及楚國東遷後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資料。

CCTV圖片

CCTV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