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總會有部分人隱居於山中,入世但不受世間喧嚷,著名詩詞人如:陶淵明和晚年的蘇軾,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隱士」。在中國歷史中有一位隱士,雖未聞名於後世,卻在史冊中留名。他叫嚴光,字子林,會稽餘姚人,生於東漢初年,是後世許多學者大夫的榜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撰《嚴先生祠堂記》,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讚語,使嚴光以高風亮節聞名天下。

嚴光這個人名不經傳,又不是皇親國戚,那他為何受到如此敬仰?這名默默無聞的隱士,為何能夠留名史冊?原來,靠的是他的同窗-漢光武帝劉秀。

更多相片
《後漢書》局部 (網上圖片)

在歷史長河中,總會有部分人隱居於山中,入世但不受世間喧嚷,著名詩詞人如:陶淵明和晚年的蘇軾,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隱士」。在中國歷史中有一位隱士,雖未聞名於後世,卻在史冊中留名。他叫嚴光,字子林,會稽餘姚人,生於東漢初年,是後世許多學者大夫的榜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撰《嚴先生祠堂記》,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讚語,使嚴光以高風亮節聞名天下。

1921年《晩笑堂竹莊畫傳》中的嚴光 (網上圖片)

據《後漢書·逸民列傳》載,嚴光從小就是神童,這一名學霸在小時候,與劉秀曾是坐在一起上課的同窗,劉秀很是欣賞嚴光的才學。所以,當後來劉秀稱帝,秉著求才的心態,十分希望嚴光出來做官,幫助自己打理江山。

光武帝劉秀 (網上圖片)

據指,嚴光到京城後,一直待在驛站不願去見劉秀。官員們也不敢多言,畢竟他是皇帝的故友,無奈之下,劉秀只好親自來請嚴光。劉秀到訪,嚴光依然躺著床上,雙目緊閉不發一言。看到昔日老友,劉秀心裡五味雜陳,說:「子林,你就這麼不想出來做官輔佐我嗎?」

清代畫家任伯年繪嚴光 (網上圖片)

回宮以後,劉秀並沒有死心,深思熟慮一會,決定改變策略,先特意把嚴光召進宮中敘舊。在兩人相談甚歡時,劉秀突然切入正題,向嚴光問道:「子林,你覺得我做了皇帝後,和以前比起來如何呀?」嚴光答道:「還行吧,比以前稍微進步了些許。」劉秀心知意圖已被看穿,再說下去就自討沒趣,於是,他尷尬的笑了笑,兩人繼續用膳。

第二天早朝,劉秀正在批閱奏摺,負責觀察天象的官員突然驚慌失措的衝進內堂,大吼:「聖上!大事不好啦,臣昨晚夜觀天象,有一不知名凶星衝了聖上的帝王座!」劉秀大笑了起來,說道:「愛卿不必惶恐,只是昨晚子林睡覺時把腿壓在了我身上,並無大礙。」

《後漢書》局部 (網上圖片)

《後漢書》局部 (網上圖片)

據《後漢書·逸民列傳》載,嚴光從小就是神童,這一名學霸在小時候,與劉秀曾是坐在一起上課的同窗,劉秀很是欣賞嚴光的才學。所以,當後來劉秀稱帝,秉著求才的心態,十分希望嚴光出來做官,幫助自己打理江山。

嚴光才學雖高但個性淡泊,隱居的他把金錢權利皆視為糞土,孑然一身過著悠閒生活。當嚴光得知劉秀做了皇帝,也料到必會來讓他做官,於是他在劉秀動身之前便悄悄改了名字,四處躲藏,隱居起來。劉秀也不會輕易放棄,為了找到嚴光,派出密探全國查訪,最終在富春江附近找到他,將他請回京城。

1921年《晩笑堂竹莊畫傳》中的嚴光 (網上圖片)

1921年《晩笑堂竹莊畫傳》中的嚴光 (網上圖片)

據指,嚴光到京城後,一直待在驛站不願去見劉秀。官員們也不敢多言,畢竟他是皇帝的故友,無奈之下,劉秀只好親自來請嚴光。劉秀到訪,嚴光依然躺著床上,雙目緊閉不發一言。看到昔日老友,劉秀心裡五味雜陳,說:「子林,你就這麼不想出來做官輔佐我嗎?」

嚴光聽到此話半睜雙眼,盯著劉秀緩緩的引述一個《史記》的故事:「上古時期,皇帝堯如此賢德,想讓許由任職,許由聽到後都馬上用清水清洗耳朵,覺得玷污了他的信念。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秀你又何必強迫我做官?」劉秀聽了這番話,已知道自己無法說服嚴光,便遺憾的離開。

光武帝劉秀 (網上圖片)

光武帝劉秀 (網上圖片)

回宮以後,劉秀並沒有死心,深思熟慮一會,決定改變策略,先特意把嚴光召進宮中敘舊。在兩人相談甚歡時,劉秀突然切入正題,向嚴光問道:「子林,你覺得我做了皇帝後,和以前比起來如何呀?」嚴光答道:「還行吧,比以前稍微進步了些許。」劉秀心知意圖已被看穿,再說下去就自討沒趣,於是,他尷尬的笑了笑,兩人繼續用膳。

當晚,兩人又像同窗時那樣睡在一張床上。凌晨時分,劉秀突然驚醒,也不知道嚴光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他的一隻腳竟然搭在了劉秀的腹部上,壓得劉秀難受,這才驚醒了他。雖然,劉秀不舒服,但害怕打擾到老同學,他還是絲毫未動,一夜沒睡安穩。

清代畫家任伯年繪嚴光 (網上圖片)

清代畫家任伯年繪嚴光 (網上圖片)

第二天早朝,劉秀正在批閱奏摺,負責觀察天象的官員突然驚慌失措的衝進內堂,大吼:「聖上!大事不好啦,臣昨晚夜觀天象,有一不知名凶星衝了聖上的帝王座!」劉秀大笑了起來,說道:「愛卿不必惶恐,只是昨晚子林睡覺時把腿壓在了我身上,並無大礙。」

在後來的日子,劉秀幾乎嘗盡方法說服嚴光做官,但嚴光依然不為所動,劉秀只好將他放回富春江。回到故地後,嚴光整日耕地寫作、垂釣放牧,在山水之間怡然自得,十分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