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廢物」或許是他人的「寶物」,易物有助減廢,愛護環境。

潮興「斷捨離」,鼓勵人們捨棄身邊物件,不要執着,反省真正的需要。自己的「廢物」或許是他人的「寶物」,為免造成浪費,數名年輕女子去年義務發起「染南-不是垃圾站」組織,定期於南區「擺賣」街坊捐贈的舊物,讓有需要人士免費「尋寶」,提倡環保和共享,減少過度消費,逐漸變成街坊的落腳點。

幾名發起人組織「染南-不是垃圾站」,定期於南區「擺賣」街坊捐贈的舊物,讓有需要人士免費「尋寶」。

幾名發起人組織「染南-不是垃圾站」,定期於南區「擺賣」街坊捐贈的舊物,讓有需要人士免費「尋寶」。

資源共享  環保教室

「不是垃圾站」活動起源自元朗,去年初由一班街坊義務發起,結合分類回收、資源共享及環保教室等元素,在區內宣揚環保訊息。有關概念啟發者為居住港島的陳曉茵,二十出頭的她兩個多月前與舊同學陳幗恩(Pat)合力成立「染南-不是垃圾站」,效法元朗「不站」的理念,每隔兩個星期六定期在港島南區開檔,讓街坊把家人舊物捐出,再為它們尋找新主人,資源共享,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及廢物。

陳太成功「買走」賀年揮春。

陳太成功「買走」賀年揮春。

記者到訪觀察她們開站情況,僅僅兩小時的「開放時間」,人流絡繹不絕,恍如墟市,相當熱鬧。不少街坊對這種新穎的「買賣」模式讚不絕口。育有一女的陳太成功於攤檔中「買走」一件賀年揮春,女兒凱瑩亦挑選了一條玩具項鏈,滿載而歸。首次參與活動的陳太直言這種免費交換物件的「自由市場」,不但可避免浪費,父母可身教孩子,讓他們了解「原來垃圾都可以這麼有用」,從減廢中學習環保。

陳太的女兒凱瑩亦挑選了一條玩具項鏈。

陳太的女兒凱瑩亦挑選了一條玩具項鏈。

日用品換飾物  街坊聯誼

阿茵分享,以往不少人於站內成功「選購」垃圾桶蓋、袋甚至鏡子等日常用品,認為此類人棄我取的活動不但減少不必要消費,將「自己的草變成別人的寶」,藉著免費分享,亦凝聚一班街坊。至今,南區版的「不站」逐漸變成當區街坊的落腳點。

「不是垃圾站」亦會回收塑膠,藉機宣揚教育垃圾分類。

「不是垃圾站」亦會回收塑膠,藉機宣揚教育垃圾分類。

回收塑膠  垃圾分類

另外,「不是垃圾站」亦會協助街坊回收塑膠,藉機於社區教育垃圾分類及乾淨回收的重要性。據「染南」的統計資料顯示,自它們成立以來,已一共於區內收集逾50公斤的塑膠,成績斐然。

發起人之一的Pat強調,她們的角色絕非「服務街坊的義工」,而是希望站在與街坊平等的立場,一同學習塑膠回收分類,以及回收前先洗乾淨、撕下標籤等工序的重要性。二人冀望藉此感染更多南區街坊,令回收活動普及化,甚至推動政府為回收業界尋找更多出路;未來亦可有更多戰友加入,為將現有垃圾站改革成「社區資源回收及共享中心」的最終目標努力,令環保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