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建制元氣大傷

博客文章

建制元氣大傷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建制元氣大傷

2018年03月13日 19:48 最後更新:19:50

立法會補選結束,港島區當選人區諾軒形容民主派在這場戰役中只是「慘勝」,但事實上這句說話更加適合形容建制派的處境。

表面上,建制陣營在重選四席中取得兩席,與泛民平分秋色,實際上,四席補選是對建制最有利的一次選舉,因為一方面建制全力出擊,成功團結陣營內各大政黨和社團,另一方面反對派的候選人實力一般。在如此情況下,建制派未能在選票和議席上取得優勢,其實只是表面風光,實是整個陣營的一大打擊。

先講反對派,筆者認為,四個議席的候選人都有致命的弱點。范國威人緣欠佳,同道中人都不願助他一臂;區諾軒知名度低,經驗尚少,欠缺政治魅力;姚松炎政治觸覺弱,亦從未參與直選;司馬文深受僭建醜聞困擾,本身亦不是專業人士。對於建制而言,四人是容易應付,足以力拼的對手。

隨著激進及本土勢力崛起,反對派支持者的光譜日益擴大,同時愈趨碎片化,令單一政黨及候選人難以取得整個反對派陣營的支持。筆者可以斷言,往後的單議席選舉,反對派都會陷入這個煩惱。派出傳統民主派如民主黨、公民黨的代表,又未必可以贏得激進分子的支持,一如2016年新界東補選,支持激進勢力的選民都寧願支持梁天琦,而不是政壇新星,勝算較高的楊岳橋。反之,以激進勢力的代表掛帥,溫和民主派支持者又看不上眼,甚至部分極為偏激的人士又嫌不夠激進。因此,在選舉前夕,網上出現「白票論」、「焦土論」等聲音,加上反對派得票率未能過半的結果,反映三位直選候選人在動員支持者方面出現困難,可以說是一大選情危機。

反觀建制,正如部分建制巨頭所說,確是難得一見的大團結。以鄧家彪為例,支持的團體除了代表的工聯會和民建聯外,還包括新民黨、經民聯、自由黨、實政圓桌及新界社團聯會,甚至連上次補選不願支持周浩鼎的鄉事派也成功招攬,完全整合在新界東具有影響力的建制組織。再者三區的候選人早早進入備戰階段,在去年年中已經密鑼緊鼓地在街站現身或與市民拉近關係,可以話,建制已經精銳盡出,施展渾身解數,將所有能夠發動的人力「榨乾榨淨」。

當建制派全力一擊,而反對派深受候選人實力不足的困境下,依然能夠輕鬆取勝,甚至因爲失去九龍西一席而公開道歉,證明反對派對自身能力極有信心,在選舉上仍然保持絕對優勢。換一個角度看,即是建制派已經到達極限,即使集結力量也未能扭轉局面。

建制派支持者可能會以鄭泳舜勝出,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在兩大陣營對戰下勝出的建制人物,作為反駁筆者的理由。然而,必須指出姚松炎落敗,背後牽涉多個複雜的因素,而筆者估計,主要原因是輕敵,以為自己知名度高企,而對手是三位候選人聲勢稍遜的一位,因而陰溝翻船。因此,鄭泳舜取得勝利,並不代表建制贏得九龍西多數選民的認同,只是反對派「輸自己」。否則,九龍西就不會先後捧出黃毓民、游蕙幀、劉小麗等激進人物,亦不會是與新界東並列「泛民票倉」。

如果因為一時僥倖就沾沾自喜,建制派很快就會受到教訓。反對派候選人「讓出一馬」,得票明顯未能覆蓋整體支持者下,仍然壓倒出盡吃奶之力的建制派,可以想像得到,在2020年換屆選舉中,當反對派各大政黨傾巢而出,嚴陣以待之時,黃金六四定律又會重視。

建制派的唯一出路,就是改變,改變多年以來依賴鐵票、組織票的選舉模式,否則,當主要支持者年華老去,而新一代選民大多表達抗拒,建制可能連四成力量也未必可以穩守。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黃元山﹕施政報告發表前特首政策組內部研究避免公開

2024年04月16日 15:52 最後更新:16:34

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表示,特首政策組內部研究,或會成為政府政策制定綜合考慮的一部分,在施政報告發表前,要避免公開。

江玉歡提問特首政策組問題。 立法會直播截圖

江玉歡提問特首政策組問題。 立法會直播截圖

根據當局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特首政策組資助高等院校及智庫進行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截至24年3月底共批出39個研究項目,涉款1320萬元。至於較長期的「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批出的兩項研究分別涉款近400萬元及約300萬元。特首政策組在2023/24年度,用作人員薪酬及相關開支約6700萬元,而2024/25年度相關預算開支達8100多萬元。

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會議上,議員江玉歡關注,特首政策組進行的研究不對外公開的做法,認為並非所有報告都不能公開,又指個別資助院校進行的研究費用過高,研究後亦不見當局採納意見。議員梁子穎認為,研究項目應該設定完成期限,議員周文港關注政策組有無面對請人難問題。

黃元山回答議員提問。 立法會直播截圖

黃元山回答議員提問。 立法會直播截圖

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表示,特首政策組內部研究,或會成為政府政策制定綜合考慮的一部分,在施政報告發表前,要避免公開。至於兩項資助院校及智庫的研究計劃,撥款有專門的委員會考慮及批出,其研究成果會公開,其中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下的項目,一般為期6個月至一年完成,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則為期兩至三年。黃元山又提到,23年政策組仍在招聘階段,目前陸續招聘中,希望快一日得一日增加人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