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府公布財政預算案,坐擁1380億盈餘,並推出如退稅、退差餉及綜援派「三糧」等措拖與民共享。但推出後無論在政界及民間都劣評如潮。在財政預算案公布之前,坊間有很多要求全民派錢的聲音。筆者本是不主張派錢的,認為投資未來才是應該做的。可是,相比現今這個財政預算案,全民派錢實在要好上幾好幾倍。

政府相關官員一直說,派錢是不符合理財原則。那我們必須看看你那些是什麼原則,以及政府現在是否也是遵守這些原則。政府說優惠措施要聚焦在有需要的人士,但現在的退稅及退差餉都是向最有錢的一群人派錢,請問這個批人是需要幫助的嗎?業主可以退差餉,難道租客會得益嗎?退差餉本身就是不公義。有新聞報導說有年收入100多萬的中產家庭獲退稅六萬元,去旅行慶祝。難道他們也是有需要人士?其實綜援三糧也不應該,平時已獲資助,為什麼突然也要向他們派多一點?試問一個月薪一萬多元,不用交稅,但天天辛勞,卻沒有公屋,要住劏房捱貴租的香港市民可以拿到什麼?什麼都沒有。一筆現金對他們來說如同及時雨。難道他們的辛勞不值得尊重嗎?

其實,派錢真的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嗎?如果要讓全民受惠,每人獲得一個相同數額的現金資助,也是相對公平的,最少比現在的預算案公平。而全民派相同金額的現金,也有累退的性質,在百分比上對窮人資助較多,富人較少,也是公平。而派發現金也不會影響政府的財政,因為在財政預算案中退稅等措施都花了500億,而500億平均派給700萬香港人,粗略計算都可以每人有7000元。

很多人說如果派錢財政司司長會空閒很多,現在這樣安排是努力的表現。但可惜這世上不是做事多等如效果好。很多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表現比股票指數要差。現在財政司是體力上的勤勞,卻是思維的慵懶。開放思維,可以做到Less is more。「不派錢」其實也是一種迷信、迷思。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財政預算案中有一大批辛勞的香港人沒有得到關顧,特區政府應該要好好三思。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