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圍城

博客文章

圍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圍城

2018年03月21日 19:47 最後更新:20:26

偶有機會讀起錢鍾書的名作《圍城》,發覺跟香港如今的情景頗相類似,書中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主角方鴻漸從海外留學回國,認識了一個朋友叫蘇文紈。蘇文紈講出一句金句說:「婚姻是圍困的城堡,城外人想衝進去,城內人就想逃出來。」這就是《圍城》故事的精髓。

香港也像一座圍城,有些媒體老是喜歡叫人移民台灣,說到香港狀況很差,移民台灣可以尋找「小確幸」的生活云云,但是同一張報紙訪問旅港的台灣人時,那些台灣人就覺得香港很好,很容易賺到一、兩萬港元的月薪,在台灣只能賺得五、六千港元。

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是香港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香港如一座新城,撇除當中經過的政治風波,很多人想湧入這新城生活,感覺前景璀璨,光芒四射。近年香港慢慢變成一座圍城,不少人的著眼點在政治衝突和低壓,但亦都忽略了香港經濟發展進入高原後的緩慢,大學生畢業的月薪由八十年代中的二、三千元,一路急漲到九七年時的一萬元,但之後的二十年,到現在都是一萬元多一點。單是大學生的待遇,已顯示出經濟上的呆滯特色。香港這個城市,吸引力在減退。

有學者評論上周發生的三件大事,包括泛民首次在立法會單對單的直選中慘嚐敗果、《壹週刊》的紙面版停刊,以及李嘉誠退休,形容這是香港政治、文化、經濟的一個時代的終結。或許香港當年出現這些經濟社會文化現象,跟英國政府行將撤走,以及中國政府尚未接收有關,在各方面形成一個很大的空隙,讓各種形式的本地力量走上舞台,成為主角,一度改寫歷史,最後回歸平淡。

在香港經濟起飛、政治權力真空的二、三十年間,香港的確展現出一個很獨特的面貎,但隨著中國愈趨強大,遇上2014年佔中前後本地一度出現撕烈性政治抗爭,最後令中央落閘,香港就由政治高熱中急促降溫。

有人問我阿爺的種種措施,是否會令香港再無兩制。我就覺得這倒未必,如果用一個圍城的概念,在香港此城之內,還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有著自由的特色,但阿爺的確會在香港的周圍劃一個圈,出了這個圈之外就是一國。香港執政者就不要指望將香港的一套輸出去中國,中國並不覺得香港的自由體制,特別是政治上的自由(民主都只是半吊子的)有何優越性,值得中國學習。所以香港的圓圈之外,一國不容侵犯。

但話得說回來,香港的圍城故事,只在政治方面,所以並不一定有悲慘的結局。當我們戴上一副政治眼鏡,將甚麼問題都用政治角度去衡量,香港的確會有局限。但我們若除下政治眼鏡,從一個社會經濟角度去看,香港亦都不一定是一個圍城。

按阿爺的設計,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正好跟圍城的概念相反,大灣區就締造各種機遇,希望讓香港年青人有機會盡展各長。如果年輕人不滿在香港住190呎的納米樓,又覺做事的機會有限,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對未來有憧憬的話,何不走出這座圍城,去看看別處的風光。生於西雅圖、波士頓的年輕人,不會介意去紐約、三藩市打工,相信香港的後生仔,將來也可以在大灣區工作生活,周末可花一小時搭高鐵回港,那樣就會有更多發展的機遇。

 一個時代的終結,正正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一個「支爆」大陰謀

2024年04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21:03

黎智英案進入戲肉,但由於審訊曠日持久,外界的注意度下降,但近日從犯證人、律師助理陳梓華的作供非常有爆炸性,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 揭露「支爆」大計。之前作供的李宇軒由於無直接接觸黎智英,因此他間接引述黎智英或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的說話,只屬由第三方聽到的「聞說證供」(hearsay evidence),較易受到挑戰。但陳梓華是和黎智英有直接接觸的人,曾和黎智英見面3次,包括一班人2020年年初在台北開過會,並有不少和黎智英直接溝通的電話短訊,所以他的供詞不是聞說證供,而是直接證據。

陳梓華參與的台北會議,黎智英會上提出「支爆」大計,所謂「支爆」,即是「支那爆炸」。支那是日本當年侵華時對中國的一個貶損名稱,光是名稱已經顯見其惡毒含意。而所謂「支爆」就是要令中國從政治上和經濟上崩潰,政府倒台。當日在台北會議上,其中一名與會者「攬炒巴」劉祖迪,不相信真的會做到「支爆」,但是黎智英就很有信心,指根據歷史經驗很快就會「支爆」,因為中國政府用了很多資源監控人民,例如中國明朝就是這樣。

黎智英並具體詳述「支爆」4部曲,教導與會的「攬炒團隊」說,「國際游說唔係好似你哋咁做,要有4個步驟:1. 要令外國政府知道香港發生什麼事情;2. 再呼籲他們譴責及關注;3. 將外國的『枱底人』或外國政府想法帶回香港,只有這樣做香港人才會知道,外國政府冇離棄或者忽視佢哋; 4. 與『枱底人』建立關係,可影響到他們的對華政策,可以推動到制裁,甚至將來可以推翻中共。」

黎智英的「支爆」計劃,不單是一種空想,還設計了非常具體的步驟。

第二, 要做反對派大佬。從陳梓華的作供可以知道,在台北與黎智英開會期間,另一名從犯證人李宇軒不在現場,但會後陳梓華及「攬炒巴」劉祖迪與李宇軒開網上會議,向李交代黎智英建議,話要改變國際游說方向,團結不同板塊及民間力量,達到「支爆」,推動制裁,3人決定分工,由劉祖迪做精神領袖及打「議會線」、李宇軒打「國際線」,陳梓華則續聯繫「勇武派」及聯絡政治素人,並推廣「攬炒」論述,推動制裁政府措施。

黎智英做幕後大佬,出謀獻策,出錢出力,主動提出要支付流亡海外的劉祖迪生活費,並安排自己的助手Mark Simon為他們解決聯繫外國政要推動制裁中國的困難。整件事清楚見到黎智英不單是一個反政府傳媒的老闆,還是一個想推翻中共的政治行動核心策劃者,要做大佬,指點江山。

第三,     勾連外地的政府。黎智英最可疑的外地政治聯繫,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台灣,他搞《台灣蘋果日報》,和民進黨的高層關係密切,在之前的壹傳媒高層作供中可知,黎智英見過蔡英文,和蔡英文十分友好。而陳梓華等在台北的時候,黎智英又安排民進黨元老施明德和他們見面,施明德親自教授他們鬥爭方略,教他們如何長期鬥爭,以圖推翻政府。

至於美國方面,黎智英的關係更深,他的助理Mark Simon 曾任美國海軍情報員,而黎智英自己就見過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內等高層,和共和黨核心人物關係密切。不過這次作供最得人驚的,是不斷提到美國的「枱底人」,黎智英並沒有和陳梓華具體交代這些美國「枱底人」到底是什麼人,但美國「枱底人」和黎智英顯然有緊密聯繫。

從犯證人的作供,全面勾勒出一幅想全面顛覆中國政權的圖畫,而黎智英就是幕後大佬,所以說黎智英案是香港黑暴案件的眾案之母,一點也不為過。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