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方國珊模式與姚松炎落敗

博客文章

方國珊模式與姚松炎落敗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方國珊模式與姚松炎落敗

2018年03月22日 16:32 最後更新:16:35

立法會補選告一段落,正是政壇中人和時事評論員工作的開始,就著選舉結果表達個人看法。

今次補選的兩大驚喜,就是方國珊和姚松炎。前者在選情被一致看淡的情況下,有著驚人的成績增長,由16年換屆選舉約34000票,增加到超過6萬票,增幅接近一倍。後者則完全相反,在選前被一致看好能夠輕鬆勝出的情況下,大熱倒灶。

兩個截然不同的例子,給予不少傳媒人無限遐想。有資深時事評論人甚至認為,姚松炎落敗的原因,是缺乏堅實的地區工作,因此應該學習方國珊,以「揼石仔」的方式,在社區深耕細作,爭取選票。

雖然姚、方二人同是落敗者,但鼓勵一個僅以二千票落敗的人,向一個距離勝選相差十二萬票的人學習,未免令人啼笑皆非。

方國珊成績明顯進步的原因,與其在新界東默默耕耘其實關係不大。若然選民如此看重實幹的人,試問如何解釋為何方國珊以獨立人士身分參選以來未嘗一勝?

再仔細檢視得票分佈,方國珊在沙田、大埔及北區合共取得3萬2千票,佔其得票比例超過一半,較16年換屆選舉增長一倍。如果實幹是其異軍崛起的原因,何以方國珊的老巢西貢區的得票比例不高,反而她沒有刻意經營的區域則有亮麗成績?

過往成績平平,如今有所突破,證明關鍵在於「如今」二字。經過過去數年激烈的對抗和撕裂,如今的政治氣候已經有所不同,由以往不少市民憎恨政府,到現在較多市民回復理性,渴望休養生息。他們一方面不願看到議會拉布問題惡化,另一方面也不願支持一個與政府過從甚密,無法為社會帶來改變的人。所以,沒有政黨背景,政治立場模糊,走中間路線的方國珊就成為部分選民的最佳選擇。

事實上,不論筆者認識的「黃絲」朋友,或是網上留言,都有不少人士認為方國珊才是理想的立法會人選。但是,由於他們根深柢固追求民主普選的思想,以及希望透過選票表達對政府某些決定的不滿,使他們只會考慮投票給反對派候選人。他們亦明白,假如要將方國珊送入議會,需要耗時費力的協調和推廣,組織大量選民投票才有機會實現。萬一出現失誤,就有可能「兩頭唔到岸」,范國威和方國珊雙雙落敗,由建制候選人勝出。為了避免此一情況出現,於是他們寧願「含淚」支持范國威。

雖然傳統智慧認為,選民對從政者有著較高的期望,希望議員多做實事,但是口是心非的選民為數不少,真正付出的人未必如願得到收穫。君不見以實幹見稱的鄧家彪和王國興未能得到選民垂青?民協在九龍西的樁腳甚多,亦是服務出色的反對派政黨之一,但他們已經連續兩屆在該區落敗。相反,空談口號,善於制造噱頭的人,則不時獲得選民認同,例如在新界東毫無建樹的梁天琦,只是引發一場旺角暴動,就足以取得比耕耘十載的方國珊更多的選票;目無法紀,破壞中港關係的梁頌衡和游蕙幀,甚至成功晉身議會。可見,在這個只看表面而不重內涵的年代,候選人要成功突圍,已經不能單靠實幹。

因此,各大政黨和傳媒對姚松炎落敗原因的評價,都是只看樹木而不見樹林。姚的落敗,與姚懶做街站無關,亦不是因為「空降」問題,因為選民看重的不是實幹。尤其對於反對派支持者而言,理念、立場比實幹更加重要。

綜觀各大媒體和時事評論員的分析,都極少指出關鍵的一點,就是這是反對派的結構性問題。雖然筆者習慣「籠統」地用「反對派」這個字眼,但反對派其實是一個多元而復雜的群眾組合。尤其是08年立法會選舉和14年佔領運動後,反對派陣營已經變得高度碎片化。當中,有人支持以溫和手法爭取民主、有人支持本土主義、有人支持激進手法、有人支持港獨、亦有人只是單純覺得反對派候選人形象、水平較高而支持,可算是游離選民。

在比例代表制下,由於當選門檻不高,各大政黨、各種定位都有捧場客,所以他們便會傾巢而出。由於選擇較多,光譜廣闊,將所有反對派政黨的得票結合起來,大約網羅接近六成選民。

然而,補選屬於單議席單票制,假如反對派需要確保勝出,必須在協調下推出一位候選人,否則容易分薄票源,兩敗俱傷。

不過,正如上文指出,所謂六成選民支持基礎,是基於選擇多、光譜闊的客觀環境。當反對派協調一名候選人出戰,不論其立場如何,也不可能一網打盡所有支持者。

雖然九龍西曾經產生黃毓民、劉小麗等激進派議員,但是傳統溫和民主派如民主黨、民協等勢力亦不容小覤。縱然姚松炎外表斯文、學歷甚高,但毫無疑問其政治定位屬於本土派,因而較難取得相對溫和、理性選民的認同,亦是其落敗的主要原因。

回歸以來,單議席的選舉,多由反對派勝出。但是,在反對派碎片化日益嚴重,而愛國愛港陣營愈趨團結的情況下,未來的單議席選舉,反對派的優勢將會大減,反而更加有利建制派爭取議席。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黃元山﹕施政報告發表前特首政策組內部研究避免公開

2024年04月16日 15:52 最後更新:16:34

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表示,特首政策組內部研究,或會成為政府政策制定綜合考慮的一部分,在施政報告發表前,要避免公開。

江玉歡提問特首政策組問題。 立法會直播截圖

江玉歡提問特首政策組問題。 立法會直播截圖

根據當局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特首政策組資助高等院校及智庫進行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截至24年3月底共批出39個研究項目,涉款1320萬元。至於較長期的「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批出的兩項研究分別涉款近400萬元及約300萬元。特首政策組在2023/24年度,用作人員薪酬及相關開支約6700萬元,而2024/25年度相關預算開支達8100多萬元。

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會議上,議員江玉歡關注,特首政策組進行的研究不對外公開的做法,認為並非所有報告都不能公開,又指個別資助院校進行的研究費用過高,研究後亦不見當局採納意見。議員梁子穎認為,研究項目應該設定完成期限,議員周文港關注政策組有無面對請人難問題。

黃元山回答議員提問。 立法會直播截圖

黃元山回答議員提問。 立法會直播截圖

特首政策組組長黃元山表示,特首政策組內部研究,或會成為政府政策制定綜合考慮的一部分,在施政報告發表前,要避免公開。至於兩項資助院校及智庫的研究計劃,撥款有專門的委員會考慮及批出,其研究成果會公開,其中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下的項目,一般為期6個月至一年完成,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則為期兩至三年。黃元山又提到,23年政策組仍在招聘階段,目前陸續招聘中,希望快一日得一日增加人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