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吳三桂引狼入室再反清 被康熙碎屍示眾儆百

歷史長河

吳三桂引狼入室再反清 被康熙碎屍示眾儆百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吳三桂引狼入室再反清 被康熙碎屍示眾儆百

2018年04月12日 10:00 最後更新:10:49

吳三桂作為明清兩朝的重臣,在歷史上處境比較尷尬,他「引清兵入關」後,清軍攻入北京,清廷就由東北的盛京遷都至北京,並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吳三桂投降清朝後,雖然繼續為清室所用,但也防他。

影視中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網上圖片)

影視中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網上圖片)

被人且用且防的滋味並不好受,但有著「背叛前主」之名也令吳三桂沒法申辯。當時,吳三桂乃清室為數不多的能幹的臣子,受滿清之命,先跟李國翰一起率軍入川,攻打割據自立的張獻忠,平定重慶、成都,接著又南征雲貴,揮刀向自己舊主,追入緬甸捉拿逃亡的南明永曆帝,再帶回昆明處死,親手終結大明。他其後受命鎮守雲南,兼管貴州,形成割據勢力。

更多相片
影視中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網上圖片)

吳三桂作為明清兩朝的重臣,在歷史上處境比較尷尬,他「引清兵入關」後,清軍攻入北京,清廷就由東北的盛京遷都至北京,並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吳三桂投降清朝後,雖然繼續為清室所用,但也防他。

吳三桂畫像 (網上圖片)

被人且用且防的滋味並不好受,但有著「背叛前主」之名也令吳三桂沒法申辯。當時,吳三桂乃清室為數不多的能幹的臣子,受滿清之命,先跟李國翰一起率軍入川,攻打割據自立的張獻忠,平定重慶、成都,接著又南征雲貴,揮刀向自己舊主,追入緬甸捉拿逃亡的南明永曆帝,再帶回昆明處死,親手終結大明。他其後受命鎮守雲南,兼管貴州,形成割據勢力。

影視中的吳三桂(右) (網上圖片)

當吳三桂屢立戰功,清朝統治者轉而賜予高官厚祿加以籠絡,進爵親王,他的兒子吳應熊也跟公主聯姻,稱「和碩額駙」。及後,已獲清廷交付雲南軍政全權的吳三桂,開藩設府在雲南坐鎮,權力達到頂峰時,他蠢蠢欲動。《清史稿》載,吳三桂設平西王府於永曆帝五華山之舊宮、並將前明沐王府莊園納為己有,又私自開山鑄錢,與蒙古貿易購買軍馬,儼然有獨立王國的架勢。

康熙平定三藩圖 (網上圖片)

康熙十二年,康熙帝做出「撤藩」決定,吳三桂假惺惺上書朝廷請求撤藩,其實他心裡不想,彼此都在試探。康熙帝也是個聰明的,認為吳三桂「撤亦反,不撤亦反」,於是先發制人,雷厲風行撤藩。

康熙十三年,吳三桂親點大將馬寶,率領五萬精銳進攻清朝的軍事重地永興,連戰連捷大敗清軍。吳三桂興兵三年,內部就出現問題,不但財政跟不上,且離心離德,清朝有整個國庫的依托,長遠來說,清室比吳三桂經得起戰爭消耗。自吳三桂攻陷湖南之後,部隊在岳州一帶為清軍所阻,形勢逐漸走向下坡。隨著吳三桂的兒孫吳應熊、吳世霖被清廷絞死,部下尚之信、耿精忠、王輔臣先後投降清軍,吳三桂失去廣東、福建以及陝西外援,又失江西。清軍逐步收復失地,控制了局勢。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為振奮軍心稱帝,同年在衡陽病死。

十幾年間,吳三桂率部從西北打到西南邊陲,為清朝確立對全國的統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勞。然而他在清朝所得的榮耀及政治前途,被指都是以同族的鮮血換來,還有舊主的頭顱。為吳三桂這位人物籠罩上一層陰霾。清初許多漢族知識分子,因為厭惡滿清政權的異族統治,故吳三桂的名字,長時間被用作「漢奸」的代名詞。

吳三桂畫像 (網上圖片)

吳三桂畫像 (網上圖片)

當吳三桂屢立戰功,清朝統治者轉而賜予高官厚祿加以籠絡,進爵親王,他的兒子吳應熊也跟公主聯姻,稱「和碩額駙」。及後,已獲清廷交付雲南軍政全權的吳三桂,開藩設府在雲南坐鎮,權力達到頂峰時,他蠢蠢欲動。《清史稿》載,吳三桂設平西王府於永曆帝五華山之舊宮、並將前明沐王府莊園納為己有,又私自開山鑄錢,與蒙古貿易購買軍馬,儼然有獨立王國的架勢。

這個時候,吳三桂給清朝談條件要籌碼。自以為功勳高於尚耿,認為朝廷將仿效明朝沐英故事,使其世守雲南,然而,當時在位的康熙不允,以「雲貴軍事行動已經停止」為由,收繳了他平西大將軍的信印,剝奪其司法權。吳三桂藉口「構釁苗蠻,借事用兵」索要軍餉展開報復,清朝與之矛盾更加尖銳。

影視中的吳三桂(右)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吳三桂(右) (網上圖片)

康熙十二年,康熙帝做出「撤藩」決定,吳三桂假惺惺上書朝廷請求撤藩,其實他心裡不想,彼此都在試探。康熙帝也是個聰明的,認為吳三桂「撤亦反,不撤亦反」,於是先發制人,雷厲風行撤藩。

吳三桂在雲南經營十多年,一下子粉碎了他「永世鎮守雲南」的美夢,在同年十二月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周王,以「大明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之名義起兵反清。一說起兵,勢頭十分迅猛,一直打到湖南的衡州,這次他居然改打「反清復明」的旗號,陝西、河北等地也紛紛響應,形勢對吳三桂很有利。

康熙平定三藩圖 (網上圖片)

康熙平定三藩圖 (網上圖片)

康熙十三年,吳三桂親點大將馬寶,率領五萬精銳進攻清朝的軍事重地永興,連戰連捷大敗清軍。吳三桂興兵三年,內部就出現問題,不但財政跟不上,且離心離德,清朝有整個國庫的依托,長遠來說,清室比吳三桂經得起戰爭消耗。自吳三桂攻陷湖南之後,部隊在岳州一帶為清軍所阻,形勢逐漸走向下坡。隨著吳三桂的兒孫吳應熊、吳世霖被清廷絞死,部下尚之信、耿精忠、王輔臣先後投降清軍,吳三桂失去廣東、福建以及陝西外援,又失江西。清軍逐步收復失地,控制了局勢。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為振奮軍心稱帝,同年在衡陽病死。

康熙消滅吳三桂後,仰天長嘆,說:「倘复再延數年,將若之何?」然後康熙將吳三桂的屍體剁碎分發各省示眾。

往下看更多文章

細說慈禧(一)︰慈禧乳名叫「杏兒」?

2016年03月30日 08:25 最後更新:23:12

清代末年,中國又出了一名呼風喚雨的女人--慈禧太后。她管治中國長達四十八年,對清末歷史影響深遠。照道理,一位如斯重要的人物,歷史應對她有清晰記錄,可惜事實卻不是這樣,對於她的童年和出身,清宮檔案記載甚少,結果又引發歷史學家一番爭議。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清宮檔案》記載慈禧名為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她生於1835年,死於1908年,安徽寧池太廣道惠徵之女。檔案記錄了慈禧在咸豐元年大選秀女的時候獲選入後宮,封為「蘭貴人」。

蘭貴人得寵於咸豐帝,四年後獲封為懿嬪。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時,葉赫那拉氏誕下了載淳(即日後的同治帝)。葉赫那拉氏母憑子貴獲晉封為懿妃,翌年正月再被加封為懿貴妃。

1861年,咸豐駕崩,同治繼位,尊封母親為聖母皇太后,徽號慈禧。1908年10月22日,慈禧因病去世,享年74歲。

這些已算是對慈禧童年最詳細的記載,後世史家透過查證,提出很多關於慈禧身世的說法。究竟慈禧於何處出生?至少有六個說法,其中至今最具影響力的是「北京說」。根據這個說法,慈禧曾祖父和祖父曾在戶部和刑部做官,後來受牽連被革職。慈禧出於1835年農曆十月,她的爸爸惠徵正擔任吏部筆帖式,這是類似現今秘書的八品小官,當時他們一家住在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如果屬實,慈禧就是生於北京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這個說法得到慈禧後人認可,他們更澄清了史學界另外一個錯誤,就是慈禧的乳名叫「杏兒」,而並非歷史學家一直認為的「玉蘭」。

這個說法近年由慈禧家族後人葉赫那拉.根正提出,他自稱是慈禧弟弟桂祥的曾孫,照計他是慈禧的內侄曾孫。那根正在2005年出版《我所知道的慈禧——慈禧曾孫口述實錄》一書,提到當中的故事。那根正說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跟爸爸談起慈禧,爸爸告訴他︰「慈禧的小名叫杏兒。學名叫杏貞,貞潔的貞。所以你爺爺叫她『杏兒姑』。」

「姑」是滿人對未成年女子的稱呼,至於慈禧小名叫「杏兒」,據說當時家中種了幾顆白杏樹,所以慈禧的爺爺為她取名「杏兒」。當時家裡條件較好,加上她是長孫女,所以她從小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家中有不少傭人任她差遣。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至於咸豐初時封她為蘭貴人,史學家相信是咸豐最愛玉蘭花,加上宮中認為只有玉蘭花最高貴和純潔,所以賜給她這個封號了。

根據《宮女談往錄》一書,入面說到慈禧最喜歡西頭臥室內一盆蘭花。「在宮裡,誰都知道老太后的乳名叫蘭兒,可誰也不說,都暗暗地記在心里,避著聖諱。譬如該給蘭花澆水啦,我們只提給花澆水,不提蘭字。如是偶然說一個蘭字,老太后也不怪罪。」宮中人對名字甚為忌諱,主子名字說不得,這就是一個佐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