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的故事膾炙人口,淒美得令人潸然淚下,其後不少文學、戲曲的創作,更將王昭君被冷落宮中,歸咎於貪婪的宮廷畫師毛延壽,但實際又是甚麼的一回事?

影視中的王昭君。(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王昭君。(網上圖片)

昭君出塞的故事,最詳細的版本來自東晉的歷史筆記小說《西京雜記》,講述漢元帝後宮美女眾多,需要依靠畫師為其畫像,以方便漢元帝能從中挑選相貌出眾之人。為了能夠早日得寵,後宮眾人都爭相賄賂畫師,希望畫師能把自己畫得更美。

更多相片
影視中的王昭君。(網上圖片)

昭君出塞的故事膾炙人口,淒美得令人潸然淚下,其後不少文學、戲曲的創作,更將王昭君被冷落宮中,歸咎於貪婪的宮廷畫師毛延壽,但實際又是甚麼的一回事?

影視中的王昭君。(網上圖片)

昭君出塞的故事,最詳細的版本來自東晉的歷史筆記小說《西京雜記》,講述漢元帝後宮美女眾多,需要依靠畫師為其畫像,以方便漢元帝能從中挑選相貌出眾之人。為了能夠早日得寵,後宮眾人都爭相賄賂畫師,希望畫師能把自己畫得更美。

明代仇英《明妃出塞圖》(網上圖片)

不過,王昭君高風亮節,不願賄賂畫師,於是被畫師醜化,無緣得見龍顏。後來匈奴單于入朝,請求和親,皇帝便按畫像選人,便選中了樣貌不佳的昭君。等到皇帝召見她時,才發現她樣貌出眾,知書識禮。元帝此時才懊侮不已,但又不能失信於匈奴,於是遷怒於畫師並下令殺之。

日本江戶時代久隈守景繪《王昭君圖》(網上圖片)

史實中的昭君出塞,最初可見於《漢書·元帝紀》和《漢書·匈奴傳》,但都只很簡略地說到元帝將王昭君賜給匈奴單于。其中《漢書·匈奴傳》便只略述:「單于自言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宫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上書願保上谷以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昭君字嬙,南那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單于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影視中的王昭君。(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王昭君。(網上圖片)

不過,王昭君高風亮節,不願賄賂畫師,於是被畫師醜化,無緣得見龍顏。後來匈奴單于入朝,請求和親,皇帝便按畫像選人,便選中了樣貌不佳的昭君。等到皇帝召見她時,才發現她樣貌出眾,知書識禮。元帝此時才懊侮不已,但又不能失信於匈奴,於是遷怒於畫師並下令殺之。

《西京雜記》中提到的畫師並不止毛延壽一人,還有陳敞、劉白、龔寬、陽望、樊育等人,均在同一天被殺。至於要醜化王昭君的畫師是誰?其實書中並未交代。不過,其後的文學創作,則以毛延壽作為代表,甚至說他在王昭君的畫像加上了一粒「喪夫落淚痣」,嚇怕了漢元帝。此後,陷害王昭君的罪名,便都落在毛延壽的身上。

明代仇英《明妃出塞圖》(網上圖片)

明代仇英《明妃出塞圖》(網上圖片)

史實中的昭君出塞,最初可見於《漢書·元帝紀》和《漢書·匈奴傳》,但都只很簡略地說到元帝將王昭君賜給匈奴單于。其中《漢書·匈奴傳》便只略述:「單于自言婿漢氏以自親。元帝以後宫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單于歡喜,上書願保上谷以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即使到了南朝《後漢書·南匈奴傳》有另一版本,但亦只是詳述了王昭君被冷落在宮中,最後自動請纓前往匈奴。元帝當時是首次見到王昭君,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住,但無奈不可失信於人,於是仍將王昭君送到塞外,但當中完全未有提及毛延壽或畫師受賄的細節。

日本江戶時代久隈守景繪《王昭君圖》(網上圖片)

日本江戶時代久隈守景繪《王昭君圖》(網上圖片)

「昭君字嬙,南那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單于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事實上,歷史上不乏為毛延壽喊冤之人,如宋代著名詩人兼畫家王安石。他在《明妃曲》中云:「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在他看來,毛延壽並不是故意將昭君醜化,而是因為人的神韻儀態,本來就很難用畫像的形式準確地表現出來,因此才出現了毛延壽筆下的昭君與真人不符。

不容否定的是,無論是正史或野史,昭君出塞都有明確記載,但後世對毛延壽的負面評價,很多都來自說書人的穿鑿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