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天鴿風災,暴露了本地抗災能力低下。政府檢討之後公佈十項重點工作,部分涉及長遠減災規劃,雖然不能完全防止災害,但總算未雨綢繆。

圖:政府十項重點工作。

圖:政府十項重點工作。

本地政府能力有限,今次災後檢討,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及國家減災委員會的指導,又委託了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北方工業大學新興風險研究院和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聯合編制了《澳門“天鴿”颱風災害評估總結及優化澳門應急管理體制建議》。有人話政府這種行為是「訴諸權威」,但有權威總好過無權威,這樣加強了市民對防災措施的信心。

今次公佈的長中短期措施,大項目如650米擋潮閘及供澳電源增加一個500千伏變電站,小如資助中小企建「防浸升降臺」,都是有針對性的措施。

如果比較香港和澳門的防洪措施,香港經過10多20年的經營,主要興建多個巨型的蓄洪池,協助排洪。兩地的地理情況不同,澳門很難完全照跟。但我們現在建議的長中短期措施,起碼能夠減緩災情,例如在內港加建2200立方米的集水涵箱渠及雨水泵房,將沿岸的雨水收集排走,相信可以減少水浸。

另一個例子是在低窪地區的停車場,在風球高掛後的一小時就要關閉,這種做法香港也沒有,我們比香港行得更前。

總的來說,政府算是汲取教訓,認認真真檢討問題,提出改善方法。但話得說回來,政府的執行能力往往被人詬病,即使計畫很好,是否可以快速執行,是一個關鍵問題。希望政府講到做到,仔細做好跟進執行工作,讓本地避免再遇上天鴿的災難狀況。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