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社群日賀賽馬會獎學金20週年 多年栽培逾500位學人回饋社會

社會事

社會事

社會事

社群日賀賽馬會獎學金20週年 多年栽培逾500位學人回饋社會

2018年04月23日 18:30 最後更新:17:39

適逢香港賽馬會獎學金成立20週年,馬會日前於「香港賽馬會社群日」與逾200位社福界及社區合作夥伴,以及歷屆賽馬會獎學金得主在沙田馬場聚首一堂,慶祝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

馬會主席葉錫安 (中)及行政總裁應家柏(右一),連同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左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 (右二)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左一)為獎學金成立20週年主禮

馬會主席葉錫安 (中)及行政總裁應家柏(右一),連同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左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 (右二)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左一)為獎學金成立20週年主禮

多位嘉賓祝酒慶祝「香港賽馬會社群日」舉辦成功

多位嘉賓祝酒慶祝「香港賽馬會社群日」舉辦成功

香港賽馬會獎學金成立20年,總撥款額達4億港元,栽培了超過500位學人,讓他們在八間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學,以及香港演藝學院,修讀本科生課程。

更多相片
馬會主席葉錫安 (中)及行政總裁應家柏(右一),連同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左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 (右二)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左一)為獎學金成立20週年主禮

適逢香港賽馬會獎學金成立20週年,馬會日前於「香港賽馬會社群日」與逾200位社福界及社區合作夥伴,以及歷屆賽馬會獎學金得主在沙田馬場聚首一堂,慶祝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

多位嘉賓祝酒慶祝「香港賽馬會社群日」舉辦成功

多位嘉賓祝酒慶祝「香港賽馬會社群日」舉辦成功

首屆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得主李嘉齡

香港賽馬會獎學金成立20年,總撥款額達4億港元,栽培了超過500位學人,讓他們在八間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學,以及香港演藝學院,修讀本科生課程。

蕭凱恩為首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得主之一

李嘉齡是首屆獎學金得主,她得獎後遠赴波蘭參加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以第六名的佳績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港人。李嘉齡直言獲得獎學金後,減少了她對學費的擔憂,更可爭取機會到外地見識交流,「雖然當時還是一名學生,但獎學金能夠讓我遠赴外地的音樂節交流,擴闊視野,對我日後在音樂路上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馬會主席葉錫安表示,領袖非關權力,而是關乎服務社會之心。

賽馬會獎學金近年增設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名額,關懷各界需要。愛好音樂的蕭凱恩獲得獎學金,在中文大學攻讀音樂,「作為一個視障人士,我很感恩得到賽馬會獎學金,讓我可以不用擔心學費及宿舍費的問題,繼續專心參與慈善演出,用我的歌聲回饋社會。」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馬會主席葉錫安表示,馬會相信要投資香港的未來,最重要莫過於為香港培育關愛社會的領袖,讓他們薪火相傳,把關愛之心延續至未來。他續指:「我們期望賽馬會學人不單要做好自己,更要關愛別人,個人成績優異以外,亦積極回饋社會,這正是賽馬會獎學金與别不同的地方。」

眾學人與馬會主席葉錫安及行政總裁應家柏留影

擔任主禮嘉實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致辭時表示:「政府視教育為一項投資,若我們不投資在下一代身上,香港難言將來。我感謝賽馬會有著相同理念,與我們一路手牽手、肩並肩,風雨不改走過這麼多年。」

首屆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得主李嘉齡

首屆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得主李嘉齡

李嘉齡是首屆獎學金得主,她得獎後遠赴波蘭參加蕭邦國際鋼琴大賽,以第六名的佳績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港人。李嘉齡直言獲得獎學金後,減少了她對學費的擔憂,更可爭取機會到外地見識交流,「雖然當時還是一名學生,但獎學金能夠讓我遠赴外地的音樂節交流,擴闊視野,對我日後在音樂路上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蕭凱恩為首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得主之一

蕭凱恩為首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得主之一

賽馬會獎學金近年增設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名額,關懷各界需要。愛好音樂的蕭凱恩獲得獎學金,在中文大學攻讀音樂,「作為一個視障人士,我很感恩得到賽馬會獎學金,讓我可以不用擔心學費及宿舍費的問題,繼續專心參與慈善演出,用我的歌聲回饋社會。」

馬會主席葉錫安表示,領袖非關權力,而是關乎服務社會之心。

馬會主席葉錫安表示,領袖非關權力,而是關乎服務社會之心。

馬會主席葉錫安表示,馬會相信要投資香港的未來,最重要莫過於為香港培育關愛社會的領袖,讓他們薪火相傳,把關愛之心延續至未來。他續指:「我們期望賽馬會學人不單要做好自己,更要關愛別人,個人成績優異以外,亦積極回饋社會,這正是賽馬會獎學金與别不同的地方。」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擔任主禮嘉實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致辭時表示:「政府視教育為一項投資,若我們不投資在下一代身上,香港難言將來。我感謝賽馬會有著相同理念,與我們一路手牽手、肩並肩,風雨不改走過這麼多年。」

眾學人與馬會主席葉錫安及行政總裁應家柏留影

眾學人與馬會主席葉錫安及行政總裁應家柏留影

在社群日當天,沙田馬場同日舉行社群盃賽事。社群盃已有超過160年歷史,這座純銀酒壺獎盃首度在1852年跑馬地春季賽事的「黃泥涌錦標」,頒發予賽事冠軍。獎盃後來不知何故飄洋過海到南美,直至2003年才在一個拍賣會上再度出現,由一位已故香港銀器收藏家雷剛(Tobias Brown)將獎盃買下,並把這座珍貴獎盃贈予馬會,以表揚馬會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他不求回報的慷慨精神,促使馬會創辦「社群日」及「社群盃」。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馬會《駿步人生》 訪「魔鬼教練」沈金康 暢談單車情緣與香港情懷

2024年03月21日 15:09 最後更新:15:15

馬會刊物《駿步人生》最新一期專訪香港單車隊前總教練沈金康,他笑言單車已溶入血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香港單車隊前總教練沈金康,年少成為國家單車運動員,一場意外失去左腿,同時把他推向教練崗位;期間利用科技改良訓練,更於執教港隊接近30年間,把香港的單車隊推向國際。自言身體流著「單車的血」、70歲的沈金康暢談「倒下去再站起來」的經歷、港隊育成記、運動科學的應用,我是運動員及港生活等幾大方面,細數他的香港情懷。

香港單車隊前總教練沈金康接受《駿步人生》訪問,笑言單車溶入血液,已成為他的一部分。

香港單車隊前總教練沈金康接受《駿步人生》訪問,笑言單車溶入血液,已成為他的一部分。

沈金康指,1994年受聘擔任香港單車隊總教練,參觀過後認為香港體育學院設備媲美北京的國家體育中心,但後來才發現,單車當時並不是體院的重點項目,所以資源很少,甚至運動員也沒有一個是全職的。

那時的香港單車隊,全是業餘性質。他笑着憶述,出外比賽最少要四個人,但港隊不夠人,唯有公開招募,結果只得一個人報名,就是黃金寶。阿寶追隨沈20多年。問沈算不算是情同父子?沈說:「肯定不是父子情,如果是我兒子才不會聽我的。(我)照顧他、幫助他、培養他,感情已超過父子了。」

談到運動科學,沈金康可能是全中國第一個用上電腦的單車隊教練,也是最早一批注意到心率對訓練產生影響的教練。不過,當初沒有這樣的儀器,工科出身的他竟然自己做出來。為了提升運動員的水平,沈金康還涉獵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以至運動心理學。藉着訓練,提升水平,造出成績。

沈金康人稱「魔鬼教練」,執教生涯逾41年,換言之未夠30歲便當上教練。說起自己為何一早便從運動員轉執教鞭,全因一場車禍。1980年,他跟隊友在距離上海50公里外的太倉附近進行公路訓練,結果他給一輛大貨車撞倒,車轆更輾過他的左腳,最終需要截肢報名。

沈金康認為,「受傷是一件壞事,但它也是一件好事。」今天,沈金康這樣總結當年的意外。「那時我失去了一條腿,知道自己沒辦法像之前那樣生活,但腿子不成,腦子還成,我就開始讀書,重新生活,重新奮鬥。」

沈金康特別注重科學方法訓練,亦涉獵運動醫學、生理學,以至心理學,難怪在1985年他年僅32歲時,便獲同儕推選出任國家單車項目主教練,九個月後的1986年漢城亞運會,國家隊獲得男子100公里團體計時賽冠軍,也是國家隊單車項目首個亞運金牌。一年後,他出任國家隊總教練,並於五年後帶領中國單車隊在北京亞運合共取得6金的佳績,其中由他直接訓練的運動員,取得2金2銀。

沈金康在香港前後生活差不多30年,來自上海的他喜歡廣東「飲茶」,茶葉至愛普洱。退休後的沈金康常到不同地方交流。「我也想休息,但當我想到我幾十年經驗,就是財富;而這財富,不是我一人產生,有很多香港及內地運動員共同付出,才能得到。」他希望把「財富」傳承下去。

最新一期《駿步人生》全書內容:https://charities.hkjc.com/corporate/common/chinese/pdf/bi-monthly-magazine/ebook2403.pdf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