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樹,水土流失就特別嚴重。」黃生紅花了22年,讓家鄉荒山披上綠裝。

50歲的黃生紅,人人稱他「種樹大王」,過去22年來,他自費超過200萬元,種下400多萬株樹。

更多相片
黃生紅查看樹木生長狀況(新華網圖片)

「沒有樹,水土流失就特別嚴重。」黃生紅花了22年,讓家鄉荒山披上綠裝。

黃生紅扛着鐵鍬在植樹點行走(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是青海省湟中縣田家寨鎮毛二村村民,他的家位於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地帶的半淺山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周邊山上光禿禿。

喜鵲在樹上搭巢,黃生紅用樹杈支撐樹苗(新華網圖片)

「從我記事起,每年夏天一下大雨,山洪夾著泥石流就從山上往下淌,有時候連一人抱的大石頭都被洪水沖下來。泥石流淹了莊稼,堵了大門,全巷道都泥糊糊的。」黃生紅回憶道。

黃生紅扛着鐵鍬上山,旁邊是他幾年前種下的樹苗(新華網圖片)

他後來買了輛三輪車收舊家具,接著又買了輛卡車販運煤和煤渣,幾年下來攢了些錢,這時他決定將綠化家鄉的夢想付諸行動。

黃生紅看到樹苗發出嫩芽時面露笑容(新華網圖片)

1996年,他的「義務植樹生涯」正式展開,萬事起頭難,由於半淺山地區土壤蓄水能力低,春旱嚴重,植樹存活率很低,有時種了20棵樹,最多有一、兩棵能活着。不過,黃生紅沒有氣餒,他自己動手拉樹栽苗,樹苗澆不上水,就用三輪車一趟趟往山上運水。

黃生紅和妻子魏翠英與僱來植樹的農民合影(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在外面經營煤炭生意,支撐一頭家和植樹的開支。「老黃這些年掙的錢都『種』到山上了。」黃生紅的妻子魏翠英説,她說丈夫開始植樹時,全家人反對,母親甚至為此好幾年不跟他説話。

黃生紅僱來植樹的農民扛着樹苗上山(新華網圖片)

家人不理解,村民也對黃生紅冷嘲熱諷。「他最初要種樹時,我勸他別白費工夫,還開玩笑説如果你種成了,我背著你在村裏繞三圈。即便這樣,他還是堅持要種。」村民王有清説。

黃生紅在植樹點吃午飯(新華網圖片)

如今在外打工賺錢的黃生紅,每年五月都會回到青海,用半年時間來種樹。他僱車從周邊林場拉運樹苗,帶領僱來的七、八十名農民在山上忙活,餓了就吃幾口乾饃饃,渴了就喝幾口水,每天從早忙到晚,直到把樹種完。

新華網圖片

多年的摸爬滾打,讓黃生紅積累一套在乾旱淺山地區種樹的經驗,例如怎樣選擇樹種和把握種樹季節,用冷水泡苗能夠延遲外地樹苗發芽等,植樹成活率由最初不到10%提高到現在的40%。

航拍湟中縣田家鎮部分植樹點(新華網圖片)

這一種就是22年,植下的400多萬株樹,100多萬棵在荒山上紮下了根,山坡上綠樹成蔭,鬱鬱蔥蔥。

黃生紅在自己種下的樹苗前露出笑容(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坦言除了自然條件限制,村民生態意識薄弱、人為破壞和牲畜啃食,都是植樹造林面臨的最大困難。「這些年做生意我跑了不少地方,覺得人們的意識還是有差距。」黃生紅説。

黃生紅在修建的攔洪壩內截流的淤泥上,查看樹木生長狀況(新華網圖片)

他在2014年成立一家生態發展公司,不單繼續綠化村裏荒山,還走出去承包外村的荒山治理,培育後續產業發展。

新華網圖片

2016年起,黃生紅將樹苗帶到離家200公里以外、沙漠化形勢更為嚴峻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黃沙頭,在這兒開闢新「戰場」。他想趁自己還有力氣,憑着經驗,將樹苗帶到三江源,帶到更多盼望綠色的地方。

黃生紅查看樹木生長狀況(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查看樹木生長狀況(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是青海省湟中縣田家寨鎮毛二村村民,他的家位於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地帶的半淺山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周邊山上光禿禿。

黃生紅扛着鐵鍬在植樹點行走(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扛着鐵鍬在植樹點行走(新華網圖片)

「從我記事起,每年夏天一下大雨,山洪夾著泥石流就從山上往下淌,有時候連一人抱的大石頭都被洪水沖下來。泥石流淹了莊稼,堵了大門,全巷道都泥糊糊的。」黃生紅回憶道。

1988年,黃生紅高中畢業,他先在麵粉廠打工。他記得1990年夏天,連夜暴雨引發山洪,沖毀鄰村工友李永奎家僅有的兩畝莊稼。李永奎回到麵粉廠時,抱着黃生紅痛哭。「我心裏特別難受,我也明白只要山上有樹,洪水就不會那麼厲害。」

喜鵲在樹上搭巢,黃生紅用樹杈支撐樹苗(新華網圖片)

喜鵲在樹上搭巢,黃生紅用樹杈支撐樹苗(新華網圖片)

他後來買了輛三輪車收舊家具,接著又買了輛卡車販運煤和煤渣,幾年下來攢了些錢,這時他決定將綠化家鄉的夢想付諸行動。

黃生紅扛着鐵鍬上山,旁邊是他幾年前種下的樹苗(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扛着鐵鍬上山,旁邊是他幾年前種下的樹苗(新華網圖片)

1996年,他的「義務植樹生涯」正式展開,萬事起頭難,由於半淺山地區土壤蓄水能力低,春旱嚴重,植樹存活率很低,有時種了20棵樹,最多有一、兩棵能活着。不過,黃生紅沒有氣餒,他自己動手拉樹栽苗,樹苗澆不上水,就用三輪車一趟趟往山上運水。

黃生紅看到樹苗發出嫩芽時面露笑容(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看到樹苗發出嫩芽時面露笑容(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在外面經營煤炭生意,支撐一頭家和植樹的開支。「老黃這些年掙的錢都『種』到山上了。」黃生紅的妻子魏翠英説,她說丈夫開始植樹時,全家人反對,母親甚至為此好幾年不跟他説話。

「他勤快又有想法,做生意早,我們家房子是2000年蓋的,當時在村裏算是比較好,如果把心思全放到生意上,我們早就發了。」魏翠英説。

黃生紅和妻子魏翠英與僱來植樹的農民合影(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和妻子魏翠英與僱來植樹的農民合影(新華網圖片)

家人不理解,村民也對黃生紅冷嘲熱諷。「他最初要種樹時,我勸他別白費工夫,還開玩笑説如果你種成了,我背著你在村裏繞三圈。即便這樣,他還是堅持要種。」村民王有清説。

黃生紅僱來植樹的農民扛着樹苗上山(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僱來植樹的農民扛着樹苗上山(新華網圖片)

如今在外打工賺錢的黃生紅,每年五月都會回到青海,用半年時間來種樹。他僱車從周邊林場拉運樹苗,帶領僱來的七、八十名農民在山上忙活,餓了就吃幾口乾饃饃,渴了就喝幾口水,每天從早忙到晚,直到把樹種完。

黃生紅在植樹點吃午飯(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在植樹點吃午飯(新華網圖片)

多年的摸爬滾打,讓黃生紅積累一套在乾旱淺山地區種樹的經驗,例如怎樣選擇樹種和把握種樹季節,用冷水泡苗能夠延遲外地樹苗發芽等,植樹成活率由最初不到10%提高到現在的40%。

新華網圖片

新華網圖片

這一種就是22年,植下的400多萬株樹,100多萬棵在荒山上紮下了根,山坡上綠樹成蔭,鬱鬱蔥蔥。

航拍湟中縣田家鎮部分植樹點(新華網圖片)

航拍湟中縣田家鎮部分植樹點(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坦言除了自然條件限制,村民生態意識薄弱、人為破壞和牲畜啃食,都是植樹造林面臨的最大困難。「這些年做生意我跑了不少地方,覺得人們的意識還是有差距。」黃生紅説。

黃生紅在自己種下的樹苗前露出笑容(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在自己種下的樹苗前露出笑容(新華網圖片)

他在2014年成立一家生態發展公司,不單繼續綠化村裏荒山,還走出去承包外村的荒山治理,培育後續產業發展。

黃生紅在修建的攔洪壩內截流的淤泥上,查看樹木生長狀況(新華網圖片)

黃生紅在修建的攔洪壩內截流的淤泥上,查看樹木生長狀況(新華網圖片)

2016年起,黃生紅將樹苗帶到離家200公里以外、沙漠化形勢更為嚴峻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黃沙頭,在這兒開闢新「戰場」。他想趁自己還有力氣,憑着經驗,將樹苗帶到三江源,帶到更多盼望綠色的地方。

新華網圖片

新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