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 帶領年輕一代走進歷史隧道

歷史長河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 帶領年輕一代走進歷史隧道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 帶領年輕一代走進歷史隧道

2018年05月14日 12:30

鑑古知今,走進歷史,並非單純認識過去,更重要是找到新的出路,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第二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於上月27日(星期五),在一片既歡愉又緊張刺激的氣氛下順利舉行。當天參賽的同學,不論小學抑或中學組都準備充足、信心滿滿。畢竟來到總決賽,他們都已經從一眾學校當中脫穎而出!

英華小學最終勝出賽事。

英華小學最終勝出賽事。

董玉娣中學首次參實擠身三甲。

董玉娣中學首次參實擠身三甲。

這項比賽舉辦的目的,旨在提升學生對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增加對歷代重要史事的認識,同時促進學校之間的互動交流,豐富師生課外活動體驗。招商局慈善基金會作為今屆比賽的獨家贊助機構,認為整個過程非常成功。董事兼港區人大代表李引泉看過比賽後,都大讚參賽同學的表現,尤其是了解到小學組的同學們,大都透過課外資源學習中國歷史:「他們答對的比例相當高,表現得非常出色。」李引泉認為這次活動的形式及效果相當理想,希望借助今次比賽,加深和鞏固中、小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認同感。

更多相片
英華小學最終勝出賽事。

鑑古知今,走進歷史,並非單純認識過去,更重要是找到新的出路,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第二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於上月27日(星期五),在一片既歡愉又緊張刺激的氣氛下順利舉行。當天參賽的同學,不論小學抑或中學組都準備充足、信心滿滿。畢竟來到總決賽,他們都已經從一眾學校當中脫穎而出!

董玉娣中學首次參實擠身三甲。

董玉娣中學首次參實擠身三甲。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董事兼港區人大代表李引泉表示,扶持香港孩子學好中國歷史,是招商局集團的社會責任。

這項比賽舉辦的目的,旨在提升學生對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增加對歷代重要史事的認識,同時促進學校之間的互動交流,豐富師生課外活動體驗。招商局慈善基金會作為今屆比賽的獨家贊助機構,認為整個過程非常成功。董事兼港區人大代表李引泉看過比賽後,都大讚參賽同學的表現,尤其是了解到小學組的同學們,大都透過課外資源學習中國歷史:「他們答對的比例相當高,表現得非常出色。」李引泉認為這次活動的形式及效果相當理想,希望借助今次比賽,加深和鞏固中、小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認同感。

參賽隊伍偶爾有些極精彩的表現,現場掌聲雷動。

招商局由創立至今已踏入第146年,其發展與中國命運和時代脈絡緊密相連。因應晚清洋務運動而產生的招商局,開創了中國近代多個經濟領域,見證中國自強不息、奮發圖強,走到世界前端。剛巧今年是影響中國近代發展的「戊戌維新」120周年,招商局贊助今次中國歷史問答比賽,實在深具意義。

是次比實嘉賓政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聯同招商局慈善基金會代表、主辦單位代表、中國歷史顧問團隊與一眾晉身以總決實的精英合照。

今屆的比賽,參與人數相當踴躍,總共有超過100間學校,3000多位同學參加。為了讓年輕一代更易接觸中國歷史,招商局亦順應潮流,找來新媒體《巴士的報》合作,將比賽分為兩個階段,首階段比賽以手機app來進行電子「激答」比賽後,總共有32隊中學及8隊小學,晉身第二階段實體淘汰賽。

不少參賽的同學都表示,這次比賽都能夠提升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興趣。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跨度極廣,內容在教科書上不能盡錄。有參賽同學坦言,有些比賽題目,能夠讓他們追求在教科書中沒有提及的歷史事件及知識,從中吸收更多:「探究下去,就會發現更多新的東西,就對中史更加有興趣。」他們亦能了解到,中國歷史其實不是背誦,而是藏在日常生活中,好像坊間有不少以歷史作為題材的電視劇集、漫畫、電子遊戲等,再加上平時多看與歷史相關的文章,就能夠深化對史事的印象。

招商局前身為輪船招商局,於1872年由北洋大臣李鴻章,聯同盛宣懷等數名滿清大臣創立 (網上圖片)

國家正在崛起,邁進歷史新階段,香港究竟要怎樣融入中國發展的大局?李引泉認為,了解中國的過去,了解中華民族文化,就能夠了解自己在社會以及大環境當中的角色:「這樣能夠在變化萬千的大環境中,把握到發展的前途以及方向。」

1876年7月3日,仁和保險公司公啟 (網上圖片)

招商局,前身為輪船招商局,於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由當時北洋大臣李鴻章,聯同盛宣懷等數名滿清大臣創立,被認為是「洋務運動」的標誌性產物之一,為官督商辦模式創辦的航運企業。招商局的創建,打破當時外商壟斷中國航運的局面,開創中國近代民族航運業。

1872年11月,招商局購進大英輪船公司「伊敦」輪,是中國第一艘蒸汽動力商輪 (招商局提供圖片)

招商局亦重視中國的教育,先後資助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兩所新式大學。在近代史上著名的「中國留美幼童」計劃,也是由招商局資助。這些幼童學成歸國後,成為近代中國歷史上多個領域的佼佼者,如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民國政府第一任國務總理、復旦大學創辦人唐紹儀,以及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

招商局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民族工商企業,一直走在振興民族工商業的前端,勇於創新,在多方面貢獻社會。1979年,招商局集團開發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工業園區——深圳蛇口工業區,走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繼續踐行企業使命,以成功的商業模式推動社會前進。招商局集團經營總部設於香港,百多年來與香港社會各界形成緊密聯繫。2010年更在港捐資成立招商局慈善基金會,鼓勵青少年多元化發展,積極促進香港社區友好。截至2017年底,招商局已在香港支持46個公益項目,範圍涵蓋全人教育、青年職業生涯發展、跨文化交流、樂齡社會建設等多個領域,捐贈近2,150萬元。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董事兼港區人大代表李引泉表示,扶持香港孩子學好中國歷史,是招商局集團的社會責任。

招商局慈善基金會董事兼港區人大代表李引泉表示,扶持香港孩子學好中國歷史,是招商局集團的社會責任。

招商局由創立至今已踏入第146年,其發展與中國命運和時代脈絡緊密相連。因應晚清洋務運動而產生的招商局,開創了中國近代多個經濟領域,見證中國自強不息、奮發圖強,走到世界前端。剛巧今年是影響中國近代發展的「戊戌維新」120周年,招商局贊助今次中國歷史問答比賽,實在深具意義。

李引泉表示,招商局百多年來秉承「以商業成功推動時代進步」的企業使命,扶持香港孩子學好中國歷史,是招商局集團的社會責任:「只要年輕一代更好地了解歷史,就能更好地參與現在及未來。」

參賽隊伍偶爾有些極精彩的表現,現場掌聲雷動。

參賽隊伍偶爾有些極精彩的表現,現場掌聲雷動。

今屆的比賽,參與人數相當踴躍,總共有超過100間學校,3000多位同學參加。為了讓年輕一代更易接觸中國歷史,招商局亦順應潮流,找來新媒體《巴士的報》合作,將比賽分為兩個階段,首階段比賽以手機app來進行電子「激答」比賽後,總共有32隊中學及8隊小學,晉身第二階段實體淘汰賽。

能夠晉身第二階段的實體比賽,繼而躋身總決賽的同學,他們都經歷了重重考驗,付出不少努力和汗水,實力殊不簡單。不少參賽的同學都表示,這次比賽都能夠提升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興趣,令他們了解更多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因為同學備戰時需要多了解不同的歷史故事及資料,而主辦單位提供的「歷史長河」及「史空穿梭」網上專欄資料齊全,提供不少歷史人物的有趣故事,能夠有助比賽之餘,也能借此加深同學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認識,提高對中國歷史的興趣。

是次比實嘉賓政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聯同招商局慈善基金會代表、主辦單位代表、中國歷史顧問團隊與一眾晉身以總決實的精英合照。

是次比實嘉賓政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聯同招商局慈善基金會代表、主辦單位代表、中國歷史顧問團隊與一眾晉身以總決實的精英合照。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跨度極廣,內容在教科書上不能盡錄。有參賽同學坦言,有些比賽題目,能夠讓他們追求在教科書中沒有提及的歷史事件及知識,從中吸收更多:「探究下去,就會發現更多新的東西,就對中史更加有興趣。」他們亦能了解到,中國歷史其實不是背誦,而是藏在日常生活中,好像坊間有不少以歷史作為題材的電視劇集、漫畫、電子遊戲等,再加上平時多看與歷史相關的文章,就能夠深化對史事的印象。

招商局集團對參賽同學的努力、實力及毅力大為讚賞。在比賽時回答問題非常準確,尤其是小學組,小小年紀已經對中國歷史內容如數家珍,很不容易。李引泉希望,這次比賽能夠加深中、小學生對中國歷史的了解,他又認為,多了解中國歷史,對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規劃未來有所裨益:「所謂『借古可以鑑今』,如果我們了解中國史,了解人類史,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很多困惑,都會比較容易找到答案。」這次比賽,完全符合招商局慈善基金會支持香港青少年發展的目標。

不少參賽的同學都表示,這次比賽都能夠提升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興趣。

不少參賽的同學都表示,這次比賽都能夠提升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興趣。

國家正在崛起,邁進歷史新階段,香港究竟要怎樣融入中國發展的大局?李引泉認為,了解中國的過去,了解中華民族文化,就能夠了解自己在社會以及大環境當中的角色:「這樣能夠在變化萬千的大環境中,把握到發展的前途以及方向。」

其實,透過歷史去認識人類文化及文明的發展路程,也能欣賞及學習前人智慧,透過總結前人的經驗去溫故知新,借古鑑今,更能令我們思考更透徹,去面對社會的問題及尋找相應解決方法,李引泉亦勉勵一眾年輕人,多點認識中國歷史。走進歷史時光隧道,不單可了解前人留下的無數文化科學遺產,在詩詞歌賦之外,也能發現古人給予我們向前發展的智慧:「不論中方及西方,都重視歷史和人文教育。了解歷史的人,會較容易有宏觀的視野,看事情會變得更深更闊,對社會更有擔當。其實,歷史對個人、社會以及國家都是重要的,招商局集團和招商局慈善基金會很樂意幫助香港年青一代學習歷史,培養宏觀視野,看清楚自己、社會、國家,甚至人類的發展,這樣,我們在實際生活當中,就會少一點困惑及矛盾。」

招商局前身為輪船招商局,於1872年由北洋大臣李鴻章,聯同盛宣懷等數名滿清大臣創立 (網上圖片)

招商局前身為輪船招商局,於1872年由北洋大臣李鴻章,聯同盛宣懷等數名滿清大臣創立 (網上圖片)

招商局,前身為輪船招商局,於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由當時北洋大臣李鴻章,聯同盛宣懷等數名滿清大臣創立,被認為是「洋務運動」的標誌性產物之一,為官督商辦模式創辦的航運企業。招商局的創建,打破當時外商壟斷中國航運的局面,開創中國近代民族航運業。

此後,招商局帶領著眾多民族工商企業興起,包括中國首家保險公司「仁和保險」(1876)、中國首家大型煤礦開採企業「開平礦務局」(1878)以及中國首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1897)等等,為中國變革及國富民強作出重大貢獻。

1876年7月3日,仁和保險公司公啟 (網上圖片)

1876年7月3日,仁和保險公司公啟 (網上圖片)

招商局亦重視中國的教育,先後資助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兩所新式大學。在近代史上著名的「中國留美幼童」計劃,也是由招商局資助。這些幼童學成歸國後,成為近代中國歷史上多個領域的佼佼者,如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民國政府第一任國務總理、復旦大學創辦人唐紹儀,以及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

1872年11月,招商局購進大英輪船公司「伊敦」輪,是中國第一艘蒸汽動力商輪 (招商局提供圖片)

1872年11月,招商局購進大英輪船公司「伊敦」輪,是中國第一艘蒸汽動力商輪 (招商局提供圖片)

招商局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民族工商企業,一直走在振興民族工商業的前端,勇於創新,在多方面貢獻社會。1979年,招商局集團開發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工業園區——深圳蛇口工業區,走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繼續踐行企業使命,以成功的商業模式推動社會前進。招商局集團經營總部設於香港,百多年來與香港社會各界形成緊密聯繫。2010年更在港捐資成立招商局慈善基金會,鼓勵青少年多元化發展,積極促進香港社區友好。截至2017年底,招商局已在香港支持46個公益項目,範圍涵蓋全人教育、青年職業生涯發展、跨文化交流、樂齡社會建設等多個領域,捐贈近2,150萬元。

招商局開創民族工商業之先河,始終把國家命運、社會責任置於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繼續秉承招商局百年公益傳統,兼顧著社會擔當精神,投身建設香港社會穩定繁榮,為下一代提供更豐富資源和發展機會。

往下看更多文章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

2024年04月19日 10:00

松齡圍位於廣東惠州龍門縣平陵街道山下村,距離圩鎮約3公里。松齡圍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該處在近代中國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為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由松齡圍、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成立遺址老屋祠堂、鏟頭坳伏擊戰遺址、白芒坑保衛戰遺址、洪亞仁茶店遺址組成現今的白芒坑革命遺址群,面積約3.5平方公里。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1927年12月27日,由廣州起義餘部組建的工農紅軍第四師在師長葉鏞率領下,由龍門縣城轉戰白芒坑,在松齡圍休整了三天。洪亞仁茶店的老闆用茶水熱情招待了紅四師官兵。紅四師官兵在白芒坑期間與群眾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白芒坑有個「三眼泉」,是當地群眾取水飲用的地方。紅四師駐紮在白芒坑期間,擔心飲用水不夠群眾喝,便將「三眼泉」挖深、拓寬。後來,經過抗日隊伍、解放軍隊伍不斷的修建完善, 「三眼泉」成為頗具革命傳奇色彩的「紅軍井」。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1944年3月10日,洪月沖、洪月明、洪亞仁、洪木安及呂甫英等人以舞醒獅為名進行串聯活動,在白芒坑老屋祠堂成立了30多人的農會組織,洪月沖任會長,洪月明任副會長;同時成立了婦救會,劉運英任會長,朱石妹任副會長。6月25日,白芒坑民兵自衛隊洪進光、洪水安在茶店地段放哨時,在洪亞仁的協助下抓獲了1名為日軍探路的漢奸,當場查獲其隨身攜帶的日軍軍用地圖和指南針。白芒坑民兵自衛隊與平陵鄉聯防隊配合在鏟頭坳伏擊巡迴騷擾平陵地區的日軍,傷敵10多人,斃敵2人,繳獲槍支和彈藥若干。農會會長洪月沖為掩護部隊撤退受重傷犧牲。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1948年4月12日,國民黨軍保八團一個加強營和平陵吳伯梅聯防隊共500餘人從西、南、北三面圍了當時駐守平陵白芒坑村的博龍河人民解放軍部隊——飛龍隊。飛龍隊60多人在謝光、邵國良、林志的指揮下和白芒坑民兵的配合下奮起反擊,搶佔制高點,激戰一天,最終將敵擊潰。此戰擊斃國民黨軍8人,擊傷30多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保衛戰。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整體保存較為完整。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遺址松齡圍,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坐東南向西北,總面闊55.15米,通進深26.4米,占地面積約1456平方米,有房屋80多間,結構形式為土坯磚瓦結構,是典型的客家三進式建築,目前保存較好,用於開放展覽。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遺址老屋祠堂,原為三堂三橫、土木結構的客家圍龍屋,前有池塘,後有群山,中間為洪氏祠堂,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目前,舊址只剩下一個用鐵片臨時搭建的拜祭點,其他房屋都已坍塌。現在已經平整土地,重新開始種植作物。遺址前有村道橫穿而過,後種有30畝樟樹。鏟頭坳伏擊戰遺址,位於山坳,兩邊是高山密林,植被保存良好,前往遺址的沿途現已鋪設好水泥路。白芒坑保衛戰遺址,位於山林,林木茂盛。洪亞仁茶店是白芒坑村民洪陽明夫婦帶著兒子洪亞仁,在村口路邊開設的一個茶亭,方便過往客人歇腳、飲食。目前,洪亞仁茶店遺址已經納入龍門紅軍園建設,在距離原址20米處重建。重建後是是一間鋼筋混凝土水泥磚砂石結構的瓦房,牆體土黃色,琉璃瓦頂,位於龍門紅軍園入口右側,前有小廣場,側面是荷花塘,建築占地面積約46.6平方米。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於2010年10月28日被龍門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龍門縣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授予其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2月13日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9月被中共惠州市委公佈為惠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8月被中共龍門縣委授予龍門縣黨員教育基地。2018年被惠州學院授予繼續教育培訓專案現場教學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