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藍屋」保存鄰里關係 化身潮食社企糖水鋪

美善人生

「藍屋」保存鄰里關係 化身潮食社企糖水鋪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藍屋」保存鄰里關係 化身潮食社企糖水鋪

2018年05月20日 14:00 最後更新:17:07

能夠一邊欣賞歷史建築,一邊品嘗糖水美食,太好了!

We嘩藍屋

We嘩藍屋

藍屋建築群保育及活化工程,去年第二季竣工和開幕,取得建築群營運權的聖雅各福群會聯同藍屋居民權益小組、社區文化關注、香港文化遺產基金會及多位專家提出「留屋留人」方案,將項目定名為「We嘩藍屋」。名字來自英文Viva,意指藍屋建築群是滿載歡樂的地方,讓原有居民可在復修後的舊建築及社區安居樂業。

更多相片
We嘩藍屋

能夠一邊欣賞歷史建築,一邊品嘗糖水美食,太好了!

We嘩藍屋

藍屋建築群保育及活化工程,去年第二季竣工和開幕,取得建築群營運權的聖雅各福群會聯同藍屋居民權益小組、社區文化關注、香港文化遺產基金會及多位專家提出「留屋留人」方案,將項目定名為「We嘩藍屋」。名字來自英文Viva,意指藍屋建築群是滿載歡樂的地方,讓原有居民可在復修後的舊建築及社區安居樂業。

藍屋空地及遊廊

活化後的藍屋建築群有多個地方向公眾開放,包括「香港故事館」、藍屋小型展覽室「舊物敍述空間」、兩間社會企業「本地薑」素食店、「時間關係」甜品店及社區公所「時分天地」。

左起︰李玉芝、「時間關係」甜品店職員曾潔華

We嘩藍屋承傳唐樓文化,保留「下鋪上居」的特色,開創兩間社會企業—「本地薑」素食店和「時間關係」甜品店,同時又保育樓上一個單位作「舊物敍述空間」。

左起︰李玉芝、「時間關係」甜品店職員曾潔華

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解釋,開設社企旨在提倡天然健康飲食文化,支持本地生產及生態種植,同時製造社區就業機會。

藍屋小型展覽室「舊物敍述空間」

整個「舊物敍述空間」的策展過程,就保留了超過300件藍屋舊物,包括幾十年前的蟲蛀棉衣、褪色花紙、霉菌佈滿的器具等。這些東西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拼湊起來卻道出藍屋居民的生活故事和文化。

藍屋小型展覽室「舊物敍述空間」

聖雅各福群會又邀請一眾年青人整理及研究舊物,藉著分析文獻、電影、報章、書信以及跟當代人的深度訪談,補充大家對物品及好些年代人的認識。

李玉芝指邀請年青人參與策展,與他們共同成長

李玉芝說希望透過保留復修前的板間單位,鼓勵年青人參與策展,讓參觀者從舊物中一起重構社區關係歷史,了解不同年代、不同階層的住屋及生活狀況。

We嘩藍屋

We嘩藍屋

活化後的藍屋建築群有多個地方向公眾開放,包括「香港故事館」、藍屋小型展覽室「舊物敍述空間」、兩間社會企業「本地薑」素食店、「時間關係」甜品店及社區公所「時分天地」。

藍屋空地及遊廊

藍屋空地及遊廊

We嘩藍屋承傳唐樓文化,保留「下鋪上居」的特色,開創兩間社會企業—「本地薑」素食店和「時間關係」甜品店,同時又保育樓上一個單位作「舊物敍述空間」。

兩間社會企業提供新渠道,供該區街坊參與營運,發展所長。好像經常到灣仔做義工的阿華,在這兒生活十多年,當甜品店「時間關係」招募人手時率先入場幫忙,並參與研究新菜式。「甜品店可提供彈性上班時間,讓我兼顧照顧家庭之餘,還可重投職場,連繫社區。這裏保留以往老區的鄰里關係,歡迎街坊隨時進來歇腳休息,正正是We嘩藍屋吸引我的地方。」她希望藍屋繼續保留老區濃厚的人情味。

左起︰李玉芝、「時間關係」甜品店職員曾潔華

左起︰李玉芝、「時間關係」甜品店職員曾潔華

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解釋,開設社企旨在提倡天然健康飲食文化,支持本地生產及生態種植,同時製造社區就業機會。

左起︰李玉芝、「時間關係」甜品店職員曾潔華

左起︰李玉芝、「時間關係」甜品店職員曾潔華

整個「舊物敍述空間」的策展過程,就保留了超過300件藍屋舊物,包括幾十年前的蟲蛀棉衣、褪色花紙、霉菌佈滿的器具等。這些東西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拼湊起來卻道出藍屋居民的生活故事和文化。

藍屋小型展覽室「舊物敍述空間」

藍屋小型展覽室「舊物敍述空間」

聖雅各福群會又邀請一眾年青人整理及研究舊物,藉著分析文獻、電影、報章、書信以及跟當代人的深度訪談,補充大家對物品及好些年代人的認識。

藍屋小型展覽室「舊物敍述空間」

藍屋小型展覽室「舊物敍述空間」

李玉芝說希望透過保留復修前的板間單位,鼓勵年青人參與策展,讓參觀者從舊物中一起重構社區關係歷史,了解不同年代、不同階層的住屋及生活狀況。

李玉芝指邀請年青人參與策展,與他們共同成長

李玉芝指邀請年青人參與策展,與他們共同成長

她說We嘩藍屋的核心價值是復修建築、復修社區,提倡社區關係和社區網絡再生,鼓勵由下而上的社區參與,建立可持續發展社區。

如果想參觀藍屋建築群,可瀏覽相關網頁

往下看更多文章

聖雅各福群會首創「一站式」支援系統 「慈善版消費券」模式關顧受惠者

2023年05月25日 18:36 最後更新:20:18

為回應社會需要,並集結援助資訊以更有效運用資源,讓有需要的家庭能夠更清晰地了解社會目前可申請的資助計畫,聖雅各福群會推出援助搜尋及申請平台「CharityToday」,讓有需要的人士可以「一站式」搜尋及申請合適支援。並以「慈善版消費券」電子模式提供援助,以八達通發放津貼予合資格人士,為服務使用者提供更便利和多元化選擇,同時關顧受惠者個人尊嚴。

(由左至右) 聖雅各福群會扶貧服務高級經理吳雯賢女士、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女士、社創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李正儀博士、社創基金專責小組副主席繆志仁先生、嘉里控股有限公司社區投資及員工參與高級經理李培德先生,及八達通卡有限公司署理行政總裁甘志深先生,分享建構 CharityToday 的過程。

(由左至右) 聖雅各福群會扶貧服務高級經理吳雯賢女士、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女士、社創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李正儀博士、社創基金專責小組副主席繆志仁先生、嘉里控股有限公司社區投資及員工參與高級經理李培德先生,及八達通卡有限公司署理行政總裁甘志深先生,分享建構 CharityToday 的過程。

「CharityToday」平台的手機應用程式於本年2月中啟動,並以八達通卡作為首個數碼錢包作為津貼發放途徑。平台同一時間推出首個食物援助計畫「Charity-To-Give」。合資格的服務使用者即可通過應用程式提交資料,並於平台登記八達通,經認證符合資格後,便可連續8周,領取每周不多於400元的資助,並於指定的餐廳及商鋪消費或購買食物。截至今日(25日),計畫已經成功向636個家庭,約1,319名服務使用者發放食物援助津貼。

現居東區的家庭主婦阿衛,與三名子女同住。

現居東區的家庭主婦阿衛,與三名子女同住。

聖雅各福群會總幹事李玉芝指,聖雅各福群會自2003年起開展全港首個食物銀行至2016年,希望以科技結合社會服務,解決資源分配不均及地區局限問題。她感謝社創基金支持,讓會方能繼續以科技回應社會需要,提升服務使用者獲得服務的方便性和選擇性,並且關顧他們的尊嚴。

主要運用資助金額購買白米、牛肉、奶類以及水果。

主要運用資助金額購買白米、牛肉、奶類以及水果。

聖雅各福群會亦向100個服務使用者發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的受訪者對計畫感滿意,以5分為滿分,平均分高達4.6分。調查亦顯示,92%受訪者表示以八達通形式獲取食物十分「方便」(4.46 分)、95%受訪者認同以八達通消費領取援助感覺更為自在(4.63分)、94%認為不會擔心被標籤或別人的目光(4.63分)。會方又指,服務者亦認同計畫提升申領食物的方便性和選擇性,包括方式、地點和時間等。

家庭主婦阿May,與丈夫及兩名兒子在天水圍居住。

家庭主婦阿May,與丈夫及兩名兒子在天水圍居住。

聖雅各福群期望於 CharityToday 平台的第二個階段,能進一步提升資助項目至不同層面,如學生學習物資資助、身體檢查資助等,並呼籲各電子支付平台加入。

現居東區的家庭主婦阿衛,與三名子女同住,丈夫則在內地任職建築公司,家中只有丈夫一人工作的收入,「生活掹掹緊」。經社工推薦後,阿衛、丈夫、大女和細女每周合共可獲1,600元資助,細仔因未滿12歲,因而不合資格申請,爲期8周。主要運用資助金額購買白米、牛肉、奶類以及水果,亦會買洗潔精、洗衣液和廁紙等日用品。

May一家四口每周獲得合共港幣$1,600資助,為期8周。

May一家四口每周獲得合共港幣$1,600資助,為期8周。

家庭主婦阿May,與丈夫及兩名兒子在天水圍居住。先生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但由於工資不高,應付一家四口每月生活費及學習開支方面較為吃力。May一家四口每周獲得合共1,600元資助,為期8周。May表示獲得這個計畫的資助,可以約朋友「一齊食吓嘢傾吓計,講吓心事,心情都好咗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