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特朗普、奧地利的庫爾茨、意大利的孔特、加上波蘭、匈牙利等,一個又一個右翼政客成為選舉贏家,上台執政。即使法國及德國表面上仍由溫和派主導朝政,但是兩國的最大在野派別同是極端右翼政黨,在在反映歐美的右翼思潮日漸高漲。

右翼思潮極端化的後果,就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德國一樣,將國內的經濟及社會問題,歸咎於少數民族及對外關係,繼而以種族仇恨及屠殺對付備受指責的族裔,並發動戰爭以證明民族的優越性及擴張自身的利益。當年納粹德國的惡行,就造成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及數以千萬計的歐洲人民飽受摧殘,成為歷史的一大污點。

近年右翼主義抬頭,歸根究底,就是移民問題。以意大利為例,由於該國位處歐洲南端,成為不少非洲難民湧入歐洲的必經之途,令當地面對嚴重的難民問題。在過去五年,意大利已經接收約60萬名難民,成為社會的一大負擔。一方面,難民的習慣、文化、語言與當地人民大相逕庭,難以融入及適應社會,更加加劇治安、衛生等問題;另一方面,難民缺乏維生能力,依賴歐洲政府的財政或其他生活援助,致使當地人民強烈不滿。

左翼份子經常強調「包容」、「關愛」,對待外來人士,特別是因為生命安全問題而不得不離鄉別井的難民,應當給予平等的權利和待遇。只要長時間的教育和互動,讓他們更好投入新生活,就可以共同締造多元而友善的環境。可是,事實證明,這套思想陳義過高,一廂情願。以德國為例,由 1950年代開始大量接收土耳其移民,以補充勞動人口。不過,即使德國已經不算是十分排外的國家,政府亦曾嘗試推動融合政策,土耳其移民依然難以適應德國社會,反而往往自成一閣,不多往來,令本地人與移民有著一定的隔閡甚至歧視。

因此,大打反移民牌的右翼政客,便成為不少民眾的代言人。右翼政客將外來移民標籤為社會災難,加上媒體從旁煽風點火,大大提升民眾對移民的反感。部分選民寧願支持缺乏從政經驗的政客,或是名不經傳的政黨,也不會選擇在移民問題上立場軟弱的人士。

右翼政客為了兌現選舉承諾,制定有利本國的移民政策,進一步加速歐盟的分裂。相比留守歐盟必須遵守共同的處理移民規條,深受移民影響的國家都逐漸成為「疑歐派」,質疑歐盟的存在對國家利益的影響,因而過去一年各國「脫歐」的聲音此起彼落。

雖然右翼主義者打擊移民潮,但是他們在經濟政策上同樣採取右翼思維,即是強調低稅率、小政府、削減福利開支等,對於弱勢及基層市民而言極為不利。當社會反移民的情緒日益高漲,而這群社會多數人士的利益又面臨影響,就會進一步刺激民粹,令右翼思想容易推向極端,有可能造成極端排外及暴力的思想如納粹主義重新抬頭。

現時,香港的做法,就是經濟右翼,社會左翼。一方面鼓吹「小政府大市場」,福利開支受到嚴格限制,而稅率處於較低水平;一方面在移民政策上保持寬鬆。這種管治理念,明顯與民粹傾向相反,亦是近年特區政府在輿論及民意上「捱打」的主因。然而,是否為了滿足民粹,就將根深柢固的思維大幅修訂呢?這就是行政長官及其團隊需要思考的地方了。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