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Facebook看到一位血癌病人出post,表示目睹同房有剛接受化療的病友,因床位不足而被安排睡在走廊和洗水盤底的臨時病床,情況如難民般捲縮,令人心噏。

公立醫院床位不足一直為人詬病,而且問題彷彿愈來愈嚴重,由過往主要在流感高峰期出現,到近一、兩年內科病房經常爆滿,有時甚至連一些插著鼻胃喉、尿袋,身上接駁著監察儀器的較虛弱病人,都被安排在臨時病床。有人話,香港公立醫院服務近乎免費,病人不應多多要求,要有好的服務就去私家醫院云云,然而,這些都是意氣說話。說到底,有多少人能夠長期負擔私院高昂的收費呢?更何況病人只是希望毋須睡在走廊等公眾地方,談不上是要求「五星級」服務。

標德不懂得甚麼經濟、理財哲學,但單從政府年年有財政盈餘的情況來看,病房長期迫爆、每年有數千名長者等資助宿位等到死等情況都不應出現!即使政府早前建議增加醫護及輔助醫療學科的學額,亦只能舒緩人手不足的問題,減輕醫護人員的壓力。要解決公院病床、安老或殘疾人士院舍、日間護理中心等設施不足的困局,除了加快覓地來興建,就別無他法。然而,在所謂的「土地大辯論」過程中,又有誰會為這群弱勢階層發聲?




標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