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於焦慮和挫折的忍受度變低,面對問題時,只能本能性「切割處理」。」

心理醫生鄧惠文。(網上圖片)

心理醫生鄧惠文。(網上圖片)


台灣在短短不到兩星期內發生了3宗分屍兇案,到底疑兇是在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下作出如此殘忍的行為?有心理醫生就分析,遇到焦慮和挫折時,有人會本能地進行「切割處理」。

繼新北板橋區姓黃女台大生,遭健身教練姓朱男友殺害及碎屍,朱男其後再被發現上吊身亡後,再有37歲姓陳射箭教練涉殺死姓高女子,並碎屍成7袋棄屍於陽明山。接連的碎屍兇案在台灣島內引起民眾的恐懼。

台女遭健身教練男友殺害及碎屍。(網上圖片)

台女遭健身教練男友殺害及碎屍。(網上圖片)

當地電視節目就幾宗兇案進行分析,心理醫生鄧惠文在節目中表示,疑兇殺人碎屍其實跟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她指出,現今的人整體對焦慮、挫折的忍受度變低,當開始感覺無法掌控一些事情時,就會採用激烈的手段試圖。當殺人後沒有辦法承受這個後果,他們會在想當人變屍體後,該怎麼處理,得出的結論是,「我就把它切小塊。」

射箭教練殺學員分屍。(網上圖片)

射箭教練殺學員分屍。(網上圖片)

鄧惠文以射箭教練殺學員分屍案為例,疑犯向女死者害求歡被拒,「他就沒有辦法把這個人當做一個整體,她喜歡我,可是如果我要去碰她的身體,她是拒絕我、討厭我。」疑兇覺得在教學員時,學員是喜歡他的,但到求愛時卻被拒絕,鄧惠文說,「矛盾的事情放在一起,需要承受焦慮跟不安。」

被殺女學員。(網上圖片)

被殺女學員。(網上圖片)

鄧惠文再深入分析,現在台灣的教育常常讓小孩無法面對矛盾的事情,「因而越來越少人能夠處理複雜的狀況。」「弄死了之後沒有辦法承受,這一個『東西』變屍體了該怎麼處理,我就把它切小塊。」這個「切小塊」的行為背後正正反映出,現代人只會把事情「切小塊處理」,這變成了是很本能的反應。鄧惠文在作結時指出「這是很令人憂心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