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洲小鎮一夜變「停屍間」 逾900人集體服毒自殺亡

大視野

大視野

大視野

美洲小鎮一夜變「停屍間」 逾900人集體服毒自殺亡

2018年07月14日 18:20 最後更新:18:36

除911事件外,這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非自然死亡案件。

1970年代,南美洲國家蓋亞那(Guyana)發生一起震驚全球的集體自殺恐怖事件,900餘人集體服毒自殺,原本寧靜的小鎮上一夜之間屍橫遍野。事隔40多年後,其中幾名倖存者日前講述糾纏了他們一生的噩夢回憶,這也讓「失樂園」瓊斯鎮(Jonestown)和「人民聖教殿」再度出現在公眾眼前。

更多相片
網上圖片

除911事件外,這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非自然死亡案件。

瓊斯(左)(網上圖片)

瓊斯鎮由創始人吉姆·瓊斯(Jim Jones)以自己的姓名命名而來,他自幼就對宗教有著濃厚的興趣,不善結交朋友的他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了解到各類思想,並對「死亡」這個話題產生了異常興趣。

網上圖片

那時候,教內設立免費飯堂、日間托兒所、老年人診所等,還提供各種社會服務,信眾也因此不斷湧入,最多曾達到一千人,但醜聞也隨之不斷爆出。創始人瓊斯被指控竊取信眾財產、假裝神跡治癒、嚴重處罰信眾及自稱為救世主等,傳媒不斷要求政府展開調查,當局也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個組織。

網上圖片

瓊斯聲稱自己建立的是一個「人間天堂」,還設立了私人護衛隊,並要求所有人禁止離開城鎮,他甚至還相信這裡只是一個中轉站,如果他和信眾死在此處,他們就會被轉移到另一個星球上過上安寧的生活。正因如此,在外界的眼中,神秘的瓊斯鎮成為了世外桃源的代名詞。

機場慘劇(網上圖片)

調查團發現,無論他們去到哪裡,都有人密切地進行著監視,他們沒法和當地居民進行更親近地接觸。同時,在一場晚宴中,一名「信眾」偷偷塞給了一名記者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幾個人的名字,還希望調查團可以將他們帶走。調查團這時才知道有人被強制困在了鎮上。

獲救的倖存者(網上圖片)

但就在抵達機場時,一名極受瓊斯重視的信徒雷頓(Larry Layton)聲稱他也想要離開,請求帶上他,儘管其動機遭到不少人的質疑,但最終還是同意載上他。可惜到最後,悲劇還是發生了。

斯皮爾(網上圖片)

曾任瑞恩助理的國會議員斯貝爾(Jackie Speier)、全國廣播公司(NBC)音頻技術員史蒂夫(Stephen Sung)以及《舊金山紀事報》記者加沃斯(Ron Javers)就是鮮有的倖存者之三,他們在近日接受訪問,道出了當時所經歷的恐怖噩夢。

史蒂夫(網上圖片)

「我本來會死在那個航班上,真的。」斯皮爾表示,當時她和史蒂夫的大腿都幾乎被打穿,但幸運地是子彈並沒有傷及大動脈,才得以活下來。不過,在接下來的逃亡飛行中,更為難忍的痛楚讓他們體驗了生不如死的感覺,只有靠著不斷地飲烈酒度過那段煎熬時間。

加沃斯(網上圖片)

加沃斯憶述道:「當時我聽到有人說,『他們是在殺人,天啊,他們要把所有的嬰兒都殺死』。」實際上,意識到自己失敗了的瓊斯真的就如此行動了。就在瑞恩一行人離開之際,瓊斯通過廣播召集了信眾們,並讓助手在一個金屬大桶內倒入飲料,並加入鎮定劑、氰化鉀和氯化鉀等。

網上圖片

當時,瓊斯聲稱調查團的人會將「抓捕帶走」的「信眾」培養成傀儡,催促人民聖殿教的成員們進行「革命性自殺」,來獲取內心的平和。有人主動喝下了混合而成的毒藥,嬰兒也被他人注射吸入毒藥,瓊斯則用手槍自轟亡。最終,909個鮮活的生命變成了冰冷僵硬的屍體,其中甚至還有276名孩子,只有5人因躲藏起來而逃過了死劫。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瓊斯鎮由創始人吉姆·瓊斯(Jim Jones)以自己的姓名命名而來,他自幼就對宗教有著濃厚的興趣,不善結交朋友的他在閱讀書籍的過程中了解到各類思想,並對「死亡」這個話題產生了異常興趣。

瓊斯長大後,想向更多人宣揚自己的理念,建立起一個人人平等的「烏托邦」。他於1950年代中期,在美國印第安納州(Indiana)成立一個名為「人民聖殿教」的組織,支持種族平等的他常常幫助遭到種族歧視的人,這也讓他開始有了許多忠實的「信眾」,尤其是黑人群體。

但從60年代開始,美國社會開始變得相當動蕩,物質生活的豐富和傳統信仰的缺失讓年輕人迷惘不安,街頭暴力衝突事件也更常見,嬉皮士文化和黑人民權運動也隨之誕生。在這種氛圍之下,「人民聖教殿」以要建立消滅種族歧視、貧富懸殊的宗教社會為口號而出現在公眾視野內。

瓊斯(左)(網上圖片)

瓊斯(左)(網上圖片)

那時候,教內設立免費飯堂、日間托兒所、老年人診所等,還提供各種社會服務,信眾也因此不斷湧入,最多曾達到一千人,但醜聞也隨之不斷爆出。創始人瓊斯被指控竊取信眾財產、假裝神跡治癒、嚴重處罰信眾及自稱為救世主等,傳媒不斷要求政府展開調查,當局也開始將目光投向這個組織。

深感被迫害的瓊斯為了遠離美國,逃到一個被毀被監視的地區,便帶著信眾建立屬於自己的「烏托邦」國家,他在1974年和蓋亞那政府官員簽署了一份租約,獲得了一片超過3,800英畝的叢林土地。雖然地理位置偏遠,土壤貧瘠,最近的水源也有約11公里的路程,但藉由信眾的努力,還是成功建立起一個城鎮——瓊斯鎮。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瓊斯聲稱自己建立的是一個「人間天堂」,還設立了私人護衛隊,並要求所有人禁止離開城鎮,他甚至還相信這裡只是一個中轉站,如果他和信眾死在此處,他們就會被轉移到另一個星球上過上安寧的生活。正因如此,在外界的眼中,神秘的瓊斯鎮成為了世外桃源的代名詞。

1978年11月14日,美國北加利福尼亞國會議員里奧·瑞恩(Leo Joseph Ryan)帶頭組成了一個調查團前往到了瓊斯鎮進行調查,團中還包括數名政府官員、記者和部分信徒的親屬。他們進入鎮上後,看到的確實是一個熱情快樂的村落,但沒過多久不對勁的地方就掩藏不住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調查團發現,無論他們去到哪裡,都有人密切地進行著監視,他們沒法和當地居民進行更親近地接觸。同時,在一場晚宴中,一名「信眾」偷偷塞給了一名記者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幾個人的名字,還希望調查團可以將他們帶走。調查團這時才知道有人被強制困在了鎮上。

自那之後,越來越多的「信眾」希望能隨代表團一起離開,有的家庭甚至為此爭吵不休。18日,調查團在得到瓊斯同意後,帶上幾名「信眾」準備離開瓊斯鎮,而且因為想要逃離的「信眾」人數越來越多,美國大使館還安排了第二架飛機來載人。

機場慘劇(網上圖片)

機場慘劇(網上圖片)

但就在抵達機場時,一名極受瓊斯重視的信徒雷頓(Larry Layton)聲稱他也想要離開,請求帶上他,儘管其動機遭到不少人的質疑,但最終還是同意載上他。可惜到最後,悲劇還是發生了。

當時,坐上飛機的雷頓按動了扳機,瓊斯的護衛隊也趕到現場在機艙外對著人們掃射,最終將包括瑞恩在內的調查人五人射殺死,還有另外數人則身負重傷,不過他們幸運地逃出了生天。

獲救的倖存者(網上圖片)

獲救的倖存者(網上圖片)

曾任瑞恩助理的國會議員斯貝爾(Jackie Speier)、全國廣播公司(NBC)音頻技術員史蒂夫(Stephen Sung)以及《舊金山紀事報》記者加沃斯(Ron Javers)就是鮮有的倖存者之三,他們在近日接受訪問,道出了當時所經歷的恐怖噩夢。

斯皮爾(網上圖片)

斯皮爾(網上圖片)

「我本來會死在那個航班上,真的。」斯皮爾表示,當時她和史蒂夫的大腿都幾乎被打穿,但幸運地是子彈並沒有傷及大動脈,才得以活下來。不過,在接下來的逃亡飛行中,更為難忍的痛楚讓他們體驗了生不如死的感覺,只有靠著不斷地飲烈酒度過那段煎熬時間。

史蒂夫(網上圖片)

史蒂夫(網上圖片)

加沃斯憶述道:「當時我聽到有人說,『他們是在殺人,天啊,他們要把所有的嬰兒都殺死』。」實際上,意識到自己失敗了的瓊斯真的就如此行動了。就在瑞恩一行人離開之際,瓊斯通過廣播召集了信眾們,並讓助手在一個金屬大桶內倒入飲料,並加入鎮定劑、氰化鉀和氯化鉀等。

加沃斯(網上圖片)

加沃斯(網上圖片)

當時,瓊斯聲稱調查團的人會將「抓捕帶走」的「信眾」培養成傀儡,催促人民聖殿教的成員們進行「革命性自殺」,來獲取內心的平和。有人主動喝下了混合而成的毒藥,嬰兒也被他人注射吸入毒藥,瓊斯則用手槍自轟亡。最終,909個鮮活的生命變成了冰冷僵硬的屍體,其中甚至還有276名孩子,只有5人因躲藏起來而逃過了死劫。

後來,人們在現場發現了一段44分鐘長的錄音帶,記錄了民眾服毒自殺的部分過程。在這個被稱作「死亡錄音帶」中,人們聽見吉姆入魔般的洗腦言論,也聽到了孩子們的哭喊尖叫。而瓊斯鎮所發生的死亡事件,也成了除了911事件以外,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非自然死亡損失。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賽馬會《尋‧覓》青年計劃,《暴風中同行──支援有自傷與自殺傾向的青年》研討會。自殺數字並非「數字」多一個都嫌多,青年精神健康急須支援《尋‧覓》計劃共覓出路。

每個人在生活中均會遇到各種壓力,長期累積壓力將會對情緒造成負面影響,近年尤以青少年之精神健康問題更備受關注。協青社 (Youth Outreach/YO) 一向重視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和發展,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開展賽馬會《尋‧覓》青年計劃 (下稱「計劃」),並於今日(4月20日) 順利舉行《暴風中同行──支援有自傷與自殺傾向的青年》研討會。

賽馬會《尋‧覓》青年計劃舉辦的《暴風中同行──支援有自傷與自殺傾向的青年》研討會設有現場及線下直播,共吸引超過360名中小學校長、教師、社工、輔導員及青年工作者參與。

賽馬會《尋‧覓》青年計劃舉辦的《暴風中同行──支援有自傷與自殺傾向的青年》研討會設有現場及線下直播,共吸引超過360名中小學校長、教師、社工、輔導員及青年工作者參與。

是次研討會邀請到不同範疇的專家分享專業知識及實踐經驗,共同探討青少年自傷自殺的風險因素和預防策略,並吸引超過360位中小學校長、教師、社工、輔導員及青年工作者等於研討會現場及線上直播參與。

賽馬會《尋‧覓》青年計劃舉辦的《暴風中同行──支援有自傷與自殺傾向的青年》研討會設有現場及線下直播,共吸引超過360名中小學校長、教師、社工、輔導員及青年工作者參與。

賽馬會《尋‧覓》青年計劃舉辦的《暴風中同行──支援有自傷與自殺傾向的青年》研討會設有現場及線下直播,共吸引超過360名中小學校長、教師、社工、輔導員及青年工作者參與。

出席研討會的嘉賓包括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SBS, JP、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副總經理何施琪以及協青社會長黃紹基。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表示:「感謝協青社舉辦今天的研討會,提供一個寶貴的平台,一起探討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課題。我希望我們繼續攜手合作,保護和支援我們的青少年,發揮最大的協同力量,向他們傳達『關心自己,陪伴他人,攜手面對精神健康』的訊息。」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為研討會開幕禮致辭。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為研討會開幕禮致辭。

YO會長黃紹基致辭時表示:「衷心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大力支持,使我們得以展開為期四年的賽馬會《尋‧覓》青年計劃。近年來,青年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嚴重,令社會各界都深感關切。YO於社區及校園中主動接觸及辨識有精神健康需要的青年人,並提供免費臨床心理服務,期望提升他們的求助動機,提供適時、全面的預防及介入服務。同時,YO致力營造一個全方位的支援網絡,為教師及家長等提供支援,協助他們了解時下青年的需要,並建立他們面對及處理青年情緒狀況的技巧。透過提供一站式服務,YO致力為有需要的青年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並期望能夠為青年群體帶來正面影響,與青年同行。」

YO會長黃紹基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和支持。

YO會長黃紹基感謝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和支持。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暨YO榮譽顧問黃蔚澄教授指出:「近年來,青年自殺問題日益嚴重,社會開始更加關注此議題。各界紛紛展開計劃,以支援那些急需幫助的學生。在這樣的時刻,尤幸有賽馬會尋覓《尋‧覓》計劃,這使得我們能夠提供更多資源,以支持學生及其家長共同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期望透過這些服務,可以讓身處逆境中的青年再次看見希望和光明。」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暨YO榮譽顧問黃蔚澄教授。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暨YO榮譽顧問黃蔚澄教授。

臨床心理學家尤卓慧分享時表示:「透過身體以及學習運用身體不同部位的肌肉,我們可以找到我們的內在力量,穩定自己和找到向前的動力,樹立健康的人際關係界線,以及提升我們調節情緒的能力。」

計劃至今接觸青年達23,730人次,包括跨區深宵外展隊在計劃期間共處理16,916宗求助,提供情緒支援和服務轉介,為714名青年提供深入輔導跟進;計劃亦透過與16所學校的合作,為395名青年提供青年文化小組訓練、歷奇訓練,增強青年人的自信心、恆毅力及抗逆力,建構青年正向溝通及解難能力,讓青少年與重要人士建立支援網絡,有助促進其個人成長;同時,計劃為在職家長提供工作坊和講座,增強與子女的溝通技巧及舒緩家長對子女照顧的壓力,全面支援青年的需求;計劃為353名青年提供免費臨床心理服務,當中超過九成(91%)的青年表示精神健康情況有改善。可見計劃的服務對於參與者的精神健康狀況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協青社團隊發佈並分享賽馬會《尋‧覓》青年計劃進度、工作及合作經驗。

協青社團隊發佈並分享賽馬會《尋‧覓》青年計劃進度、工作及合作經驗。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表示:「賽馬會 《尋。覓》青年計劃為學校提供全面支援服務,計劃團隊緊密地和學校聯繫,形成協同效應,讓老師和社工可安心,有一個專業及有效的跟進服務在社區和校園以外支援青年人;協青社的臨床心理服務亦有別於公營機構的服務,能夠有效地聚焦與學校配合,讓青年人可即時得到一個安全及持續的專業服務。多謝這個計劃的每一個工作人員,對青年人的愛和支持。」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到場參與研討會。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到場參與研討會。

九龍三育中學副校長林家偉分享:「協青社為本校提了一系列的到校服務,主要有臨床心理學家重點關注有需要學生的精神健康。也為學校提供學生成長工作坊,家長親子技巧,教師專業培訓等。校方十分感謝協青社提供的專業支援服務,尤其近年教育界因移民潮後出現許多新入職老師,在關注學生成長方面仍有不少缺乏經驗。學校行政上難於兼顧提供充足的新老師培訓。為此,協青社的專業支援為學校應付學童精神健康需要和家長支援上提供了優質的服務。」

聖母書院歐陽佩霞老師分享:「很高興今年參加了協青社的計劃。該計劃分為預防性及治療性,全面支援學校的家長、老師及同學,透過青少年文化小組、學生和家長講座、老師培訓及到校臨床心理服務,提升各持份者的精神健康。而負責各項目協青社團隊亦非常專業及盡量滿足學校要求,希望以後能再有機會合作。」

高級臨床心理學家劉澤俊博士表示:「現今我們的年青人面對著不同的學業、人際關係以及家庭的挑戰。很多時產生不同的情緒及身心問題,以及不同程度的自傷和自殺情況。我們希望攜手,認真深入的去了解他們的掙扎,幫助他們減少傷害自己,找到生活的盼望。」

高級臨床心理學家劉澤俊博士表示:「現今我們的年青人面對著不同的學業、人際關係以及家庭的挑戰。很多時產生不同的情緒及身心問題,以及不同程度的自傷和自殺情況。我們希望攜手,認真深入的去了解他們的掙扎,幫助他們減少傷害自己,找到生活的盼望。」

附件「賽馬會《尋‧覓》青年計劃」服務成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