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曾國藩成立湘軍 成為抗擊太平天國主力

史空穿梭

曾國藩成立湘軍 成為抗擊太平天國主力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曾國藩成立湘軍 成為抗擊太平天國主力

2018年07月21日 10:00 最後更新:19:15

太平天國的崛起,令到耽於安逸的清兵手足無措,於是由地方官員組成的地方軍隊開始出現,其中一支便是由曾國藩組成的湘軍。

太平天國 (網上圖片)

太平天國 (網上圖片)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農民起義如野火般迅速漫延,當年驍勇善戰的八旗軍和綠營軍,已不復當年之勇,面對農民組成的軍隊,潰不成軍,節節敗退。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進入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政權。

更多相片

太平天國 (網上圖片)

太平天國的崛起,令到耽於安逸的清兵手足無措,於是由地方官員組成的地方軍隊開始出現,其中一支便是由曾國藩組成的湘軍。

太平天國 (網上圖片)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農民起義如野火般迅速漫延,當年驍勇善戰的八旗軍和綠營軍,已不復當年之勇,面對農民組成的軍隊,潰不成軍,節節敗退。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進入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政權。

湘軍 (網上圖片)

這時,碰巧因奔喪返回老家湖南(湖南簡稱湘)的曾國藩,於是便組建了軍隊,稱之「湘軍」(也稱「湘勇」),而這支軍隊,直服務曾國藩的命令,尤如一支私人軍隊。湘軍共分水陸兩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曾國藩雖然是一介書生,對建立軍隊,行軍打仗毫無經驗可談,可是他飽讀詩書,並以史為鑑、以戰爭為師,更從多次失敗中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軍之策、戰陣之法,並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太平天國 (網上圖片)

太平天國 (網上圖片)

這時,碰巧因奔喪返回老家湖南(湖南簡稱湘)的曾國藩,於是便組建了軍隊,稱之「湘軍」(也稱「湘勇」),而這支軍隊,直服務曾國藩的命令,尤如一支私人軍隊。湘軍共分水陸兩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湘軍 (網上圖片)

湘軍 (網上圖片)

曾國藩雖然是一介書生,對建立軍隊,行軍打仗毫無經驗可談,可是他飽讀詩書,並以史為鑑、以戰爭為師,更從多次失敗中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軍之策、戰陣之法,並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湘軍建立後,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雖不是常勝軍,吃了不少敗仗,但在曾國藩不斷在戰法上的總結與創新下,湘軍實力不斷增強,越戰越勇,很快便成為滿清王朝第一主力,成為晚清軍事史上顯赫的一頁。

往下看更多文章

樂官夔「一夔已足」 差點被誤會成一足怪獸

2024年03月29日 20:00 最後更新:10:40

「一夔已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戰國呂不韋所寫的《呂氏春秋》,在《察傳》中有提及:「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日夔一足,非一足也。』」

傳說在黃帝時代,東海山上出現了一隻全身泛青色的怪獸。雖牠形狀似牛,卻頭上無角。哪怕只有一條腿,仍健步如飛。聽說在遠處看過牠的人都不敢直視牠,只因牠眼睛迸發的光芒堪比日月星辰,鼻子一搧一搧的,時不時發出比打雷還響的吼聲,實在滲人得很。這樣的生物人們都認為是不祥之物,故稱之為「夔」。

夔。(網上圖片)

夔。(網上圖片)

幸好,這隻怪獸最終被一名勇士給收復了,當勇士把牠獻到黃帝眼前時,黃帝眼都不眨的就派人殺掉這頭猛獸。為了彰顯斬殺這頭異獸的榮光,黃帝把怪獸的皮給剝了下來,並用它制成了一面大鼓。這面鼓可神奇了,只要輕輕一敲,聲音就可以傳到五百里以外的地方。

到了堯時,夔獸的故事已經被眾人所遺忘。不過恰巧的是,此時民間出現了一位很有名氣的樂師,而他的名字也叫作「夔」。這名名叫「夔」的樂師可不是怪獸,相反是一個音樂天才。他精通音律,擅長擊罄。據說只要樂師夔一擊罄,就連遠在森林的野獸們都會趕到他的身邊,隨著音樂節奏而跳舞。

罄是一種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頭制成的打擊樂器。(網上圖片)

罄是一種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頭制成的打擊樂器。(網上圖片)

由於舜十分認同音樂能教化萬民、體現天地精神的作用,所以他繼位後就著手選拔樂官。他派重黎到民間去尋找合適的人來擔當如此重任,而重黎推薦的人正是夔。夔成為樂官後也不負眾望,他到處正音協律、傳播音樂,可謂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後來重黎擔心夔工作過為繁重,便建議舜再找幾位樂師協助夔的任務。可是舜聽後只顧搖頭拒絕道:「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的人才,一個就足夠了!」果然不出舜所料,夔盡職盡責,成功透過音樂把中原的文化傳播到了四方各地。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儘管夔功績累累,但後人對他的認識仍不多,甚至不少人把他跟黃帝時代的夔獸混為一談。因為舜曾經說過「夔者一而足」,所以很多人就訛傳這位樂官只有一條腿,嚇得魯哀公得知後連忙向孔子請教。「我聽說樂官夔只有一條腿,是這樣的嗎?」孔子聽後不由得笑了笑,擺擺手道:「不是這樣的。一條腿的是黃帝時期所捕捉到的怪夔,但我們樂官夔可是人啊!怎麼會只有一條腿呢?」見孔子堅決地否定,魯哀公便追問道:「那『夔者一而足』這句話到底是甚麼意思呀?」孔子不徐不疾地解釋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精通音律的夔有一個就夠了,並不是說他只長了一條腿。」後來人們避免誤會,都把「夔一足」的說法改成「夔已足」。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一夔已足」這個成語,形容只要是專門人才,有一個就足夠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