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留微血管鉗於病人體內無呈報 養和遭衛生署發勸諭信

社會事

留微血管鉗於病人體內無呈報 養和遭衛生署發勸諭信
社會事

社會事

留微血管鉗於病人體內無呈報 養和遭衛生署發勸諭信

2018年07月16日 21:05 最後更新:22:47

衞生署公布兩宗均涉及養和醫院的醫療事故。

一宗發生於去年10月,63歲男病人接受頭頸手術後,院方同日發現一微血管鉗遺留於病人體內,但未有按指引向衛生署呈報;另一宗則涉孕婦陰道分娩及接受會陰修補手術後,一塊紗布遺留陰道內。兩個案均未有於24小時內向衛生署呈報,署方已向該院發出勸諭信。養和醫院證實事件,稱已即時跟進及處理,強調病人健康未有受影響。

養和醫院須就醫療事故於4周內交詳細報告。資料圖片

養和醫院須就醫療事故於4周內交詳細報告。資料圖片

衛生署表示,今年5月4日到養和醫院巡查時,揭發一宗未呈報的醫療風險警示事件。63歲男病人於去年10月14日在養和醫院接受頭頸手術,院方於手術後同日發現一微血管鉗遺留於病人體內,但院方當時未按指引向衞署呈報事件。

另一宗涉及養和醫院一名36歲女病人,她於5月5日進行陰道分娩並接受會陰修補手術,翌日(6日)排出一塊遺留陰道內的紗布。該院至5月8日才向衛生署呈報該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

衞生署認為,兩個案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內的「進行外科手術/介入手術程序後在病人體內遺留工具或其他物料」,已要求院方於4周內提交詳細報告。

養和醫院對事件表示遺憾,並向病人致以慰問。院方指,事發後醫院已即時跟進處理,病人健康未有受影響。院方亦已檢視手術前後點算物料程序,並實施合適改善措施。

珠海一2歲男童因摸了街市的魚竟感染了致死率最高的「創傷弧菌」,右腿有可能需要被截肢!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2歲男童街市摸魚感染「創傷弧菌」

據《極目新聞》報導,廣東珠海一名2歲男童日前陪著嫲嫲去街市買菜,在路過魚檔時好奇摸了摸攤位上擺放的魚,沒想到竟釀成大禍!回家不久,男童就因反復發燒,而且右腳腫脹被帶往醫院,豈料經檢查經感染了致死率最高的「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醫生解釋,這是一種棲息於海洋中的細菌,易在傷口上繁殖引發潰爛,甚至導致組織壞死。

孩子的右腳有可能要截肢。影片截圖

孩子的右腳有可能要截肢。影片截圖

男童在ICU住了5天

隨後,男童在重症監護病房連續住了5天情況仍十分危急。父親諶先生表示,住了ICU 5天就花了8萬人民幣,現在仍需住在ICU,右腳有可能需要截肢,醫院還在盡力去保,「沒看好孩子好內疚」。

創傷弧菌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之一

據了解,創傷弧菌是被外界認為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之一,分布在水溫較高的各河海交界水域,還常寄生於貝殼類等海洋生物上,。它具有嗜鹽性,因此不能使用生理鹽水或將鹽撒到傷口上,以免加重感染。若食用了感染的海鮮,還會有患上腸胃炎的風險。

孩子的右腳有可能要截肢。影片截圖

孩子的右腳有可能要截肢。影片截圖

創傷弧菌的毒性較強,潛伏期約為24小時,約5至7成患者在一兩天內會出現局部皮膚腫脹,傷口周圍或感染肢體末端的皮膚呈黑紫色,出現水皰等,還會伴隨著發燒、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因此若到海邊玩水、進食海鮮,或被海中尖銳的石頭刺傷後,出現皮膚紅腫或噁心嘔吐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