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妻妾成群、兒女眾多。皇太子只能有一個,怎麼安排為數眾多的其餘皇子?朱元璋思前想後,決定將他們分封到各地就藩。與歷朝歷代盡量削弱藩王權力的大趨勢相比,朱元璋此舉有「歷史倒退」之嫌。多年以後,當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推翻朱元璋親自確立的皇帝建文帝......世間不少招數,其實最多只能出一次,再用多一次就會成為「悲劇」,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就想「有樣學樣」,結果失敗。朱高煦的失敗,其實還未送命,而最終被處死的原因,應是與朱高煦的生性有關。

《明史·朱高煦傳》局部 (網上圖片)

《明史·朱高煦傳》局部 (網上圖片)

《明史·朱高煦傳》載,朱高煦是成祖朱棣的次子,仁宗朱高熾的親弟弟,自幼生性凶悍、言行輕佻,太祖朱元璋在世時,非常厭惡這孫:「性凶悍...言動輕佻,為太祖所惡。」然而,在朱棣諸子中,朱元璋最欣賞以儒雅仁愛著稱的朱高熾,並親自立他為燕王世子。但朱高熾由於雙腿行動不便,走路時總會有跌撞,個人形象很差,常常讓朱棣感覺不滿意。

更多相片
《明史·朱高煦傳》局部 (網上圖片)

明太祖朱元璋妻妾成群、兒女眾多。皇太子只能有一個,怎麼安排為數眾多的其餘皇子?朱元璋思前想後,決定將他們分封到各地就藩。與歷朝歷代盡量削弱藩王權力的大趨勢相比,朱元璋此舉有「歷史倒退」之嫌。多年以後,當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推翻朱元璋親自確立的皇帝建文帝......世間不少招數,其實最多只能出一次,再用多一次就會成為「悲劇」,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就想「有樣學樣」,結果失敗。朱高煦的失敗,其實還未送命,而最終被處死的原因,應是與朱高煦的生性有關。

明成祖朱棣畫像 (網上圖片)

《明史·朱高煦傳》載,朱高煦是成祖朱棣的次子,仁宗朱高熾的親弟弟,自幼生性凶悍、言行輕佻,太祖朱元璋在世時,非常厭惡這孫:「性凶悍...言動輕佻,為太祖所惡。」然而,在朱棣諸子中,朱元璋最欣賞以儒雅仁愛著稱的朱高熾,並親自立他為燕王世子。但朱高熾由於雙腿行動不便,走路時總會有跌撞,個人形象很差,常常讓朱棣感覺不滿意。

明仁宗朱高熾畫像 (網上圖片)

朱棣既然對長子心生不滿,自然次子就有機會。朱高煦不僅相貌頗肖其父,而且勇武絕倫,曾在戰場上多次救助朱棣,後者在感動之餘,《明通鑑》還記載朱棣曾對他說過一句話,意味深長:「勉之!世子多疾。」然而,朱棣篡位稱帝,卻考慮到朱高熾仁慈賢明,而且又是父皇親自指定的世子,而朱高煦雖然屢建奇功卻過失太多,權衡再三下,決定維持原狀。

明宣宗朱瞻基畫像 (網上圖片)

當朱高煦感覺被作弄了,便屢出怨言,還不時在京城鬧事。成祖朱棣對朱高煦既失望又擔心,為防止他鬧得更大,便把他趕到樂安,非有詔旨禁止他再入京。朱高煦心懷怨念,積極策劃謀反,朱高熾雖多次致書勸誡,但後者仍不肯悔改。等到仁宗、宣宗順序即位,非但沒有追究朱高煦的罪行,反而對他刻意籠絡,希望他就此打消造反之心,安安生生地做藩王。可朱高煦卻把兄長和侄兒好意,看成軟弱表現,一番緊張部署,還是在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舉起反旗。

《國朝獻徵錄》局部 (網上圖片)

朱高煦被迫投降,群臣紛紛上奏,請求將朱高煦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不過宣宗念及朱高煦是自己的親叔叔,不忍心將他處死,只是將其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算是給他們留了條活路。

宣宗怒火中燒,便讓侍衛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兜頭扣住,想把他困在裡面。沒想到朱高煦,只需一點工夫,便用頭將銅缸頂起,扔倒在地。宣宗見狀怒不可遏、殺心頓起,便命人將朱高煦鎖在銅缸中,然後在周圍點燃木炭,最終竟然將叔父活活烤死在銅缸中:「積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時,火熾銅鎔,庶人死。諸子並死。」火燒超過一個時辰,最後銅缸熔化,朱高煦烙死在其中。其妃韋氏及諸子其後也被全部處死。朱高煦被殺時,年46歲。

明成祖朱棣畫像 (網上圖片)

明成祖朱棣畫像 (網上圖片)

朱棣既然對長子心生不滿,自然次子就有機會。朱高煦不僅相貌頗肖其父,而且勇武絕倫,曾在戰場上多次救助朱棣,後者在感動之餘,《明通鑑》還記載朱棣曾對他說過一句話,意味深長:「勉之!世子多疾。」然而,朱棣篡位稱帝,卻考慮到朱高熾仁慈賢明,而且又是父皇親自指定的世子,而朱高煦雖然屢建奇功卻過失太多,權衡再三下,決定維持原狀。

明仁宗朱高熾畫像 (網上圖片)

明仁宗朱高熾畫像 (網上圖片)

當朱高煦感覺被作弄了,便屢出怨言,還不時在京城鬧事。成祖朱棣對朱高煦既失望又擔心,為防止他鬧得更大,便把他趕到樂安,非有詔旨禁止他再入京。朱高煦心懷怨念,積極策劃謀反,朱高熾雖多次致書勸誡,但後者仍不肯悔改。等到仁宗、宣宗順序即位,非但沒有追究朱高煦的罪行,反而對他刻意籠絡,希望他就此打消造反之心,安安生生地做藩王。可朱高煦卻把兄長和侄兒好意,看成軟弱表現,一番緊張部署,還是在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舉起反旗。

宣宗獲悉朱高煦造反的消息,聽從大學士楊榮的建議親征,很快就打到樂安城下。城中軍民聽聞皇帝親征,很多人便想著倒戈,將朱高煦抓穫後獻城投降。朱高煦剛剛豎起反旗,便窮寇末路,為避免落得被出賣的下場,便親自獻城投降。

明宣宗朱瞻基畫像 (網上圖片)

明宣宗朱瞻基畫像 (網上圖片)

朱高煦被迫投降,群臣紛紛上奏,請求將朱高煦明正典刑、以儆效尤。不過宣宗念及朱高煦是自己的親叔叔,不忍心將他處死,只是將其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算是給他們留了條活路。

事實上,朱高煦犯下的罪可需遭滅門,如今宣宗寬恕,可惜朱高煦「唔識做」,死不悔改,不久後因為一個作死的舉動,將自己和兒子們送入鬼門關。據明代學者焦竑撰《國朝獻徵錄·漢庶人傳》載,有一天,宣宗閒來無事起駕到西安門,看看朱高煦。等到了囚所,宣宗對叔父噓寒問暖,然而朱高煦卻趁皇帝不為意,伸出一腳將他絆倒。皇帝一時間狼狽至極,反觀朱高煦卻得意洋洋。

《國朝獻徵錄》局部 (網上圖片)

《國朝獻徵錄》局部 (網上圖片)

宣宗怒火中燒,便讓侍衛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兜頭扣住,想把他困在裡面。沒想到朱高煦,只需一點工夫,便用頭將銅缸頂起,扔倒在地。宣宗見狀怒不可遏、殺心頓起,便命人將朱高煦鎖在銅缸中,然後在周圍點燃木炭,最終竟然將叔父活活烤死在銅缸中:「積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時,火熾銅鎔,庶人死。諸子並死。」火燒超過一個時辰,最後銅缸熔化,朱高煦烙死在其中。其妃韋氏及諸子其後也被全部處死。朱高煦被殺時,年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