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全家人生活節儉辦特殊學校24載 七旬校長與聾啞兒師生情難捨

美善人生

全家人生活節儉辦特殊學校24載 七旬校長與聾啞兒師生情難捨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全家人生活節儉辦特殊學校24載 七旬校長與聾啞兒師生情難捨

2018年08月06日 15:07 最後更新:15:46

真正的大爱,是克服自己所失去的,然后把爱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江西省南昌三聯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專門為聾啞學生提供特殊教育的學校,今年76歲的何興武是一位聾啞人,擔任校長的他已經創學24年,為400多名聾啞學生提供了上學和學習知識的機會。

更多相片
何興武在張貼學生的手工作業。(網上圖片)

真正的大爱,是克服自己所失去的,然后把爱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何興武在寫教案,背後的墻上是畢業生的家長送來的錦旗。(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寫教案,背後的墻上是畢業生的家長送來的錦旗。(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用手語上課。(網上圖片)

1940年代出生的何興武自八歲因用藥不當便失聰了。1994年,他與周氏兄弟決定創辦一所特殊教育學校。何興武認為「聾啞孩子的學習能力並不比正常人差,他們需要的是更細心的關愛。」

何興武在上課。(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上課。(網上圖片)

何興武與妻子在準備飯菜。(網上圖片)

當初,何興武的家人極力反對他辦學校,認為「學校實在太窮了,人家辦民辦學校都是希望賺錢,他一直在倒貼錢。」大家也曾希望何興武能夠「知難而退」,故意不幫他處理學校的事情。但到了2005年,何興武的家人終於理解他的做法,也加入幫忙運營學校。

為了不讓孩子害怕,何興武和學生走夜路時打開了手電筒。(網上圖片)

為了不讓孩子害怕,何興武和學生走夜路時打開了手電筒。(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學生宿舍照顧孩子們休息。(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學生宿舍照顧孩子們休息。(網上圖片)

何興武與高年級的學生討論畢業后的打算。(網上圖片)

辦學遠不止僅僅傳授知識和照顧起居生活這麼簡單。儘管何興武培養出了400名畢業生,但很多人畢業後還是會回家放牛、種地,沒有外出工作的技能。何彪說:「我希望能幫父親好好辦校,不僅要教聾啞孩子們知識,而且要教他們技能——學習一門手藝養活自己。」

何興武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練習手語。(網上圖片)

目前在校的幾十個學生最小的有6歲,最大的將近20歲了,很多人都無法進入正常的學校,但又付不起公辦特殊學校的費用。

何興武(第二排右五)和學生合影。(網上圖片)

不只是老師,學校里的學生都非常依戀學校。學生小毛(化名)說「學校很破舊,但大家都不願回家,這裡是我們的幸福天堂。」對孩子們來說,學校就是家,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樣。從學校里走出去的學生鄔凱旋後來也回校擔當義務教師一職。2001年畢業的她轉校讀完初中和高中,現在回來任教,不拿一分工錢。她說:「如果不是這個學校,我也許還在家裡放牛。看到現在的學生,就想起了當年的自己。」

何興武和學生在學校。(網上圖片)

何興武和學生在學校。(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張貼學生的手工作業。(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張貼學生的手工作業。(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寫教案,背後的墻上是畢業生的家長送來的錦旗。(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寫教案,背後的墻上是畢業生的家長送來的錦旗。(網上圖片)

1940年代出生的何興武自八歲因用藥不當便失聰了。1994年,他與周氏兄弟決定創辦一所特殊教育學校。何興武認為「聾啞孩子的學習能力並不比正常人差,他們需要的是更細心的關愛。」

學校創立不到五年,周氏兄弟便因病去世,何興武便一人扛起了辦學校的重任。儘管學校將能學費最大限度地減少到每人每期1590元(包吃住),但大多數學生只能繳交500元左右。何興武和妻子把自己的退休工資都投入在學校運營中,一家人生活過得十分節儉。為了能讓學生們吃上肉和青菜,何興武常常騎三輪車到批發市場買菜,一個來回就要4個小時左右,自己還常因腿腳不便而在路上跌傷。他卻說,「不痛,沒事的。我總不能讓孩子們餓肚子。」

何興武在用手語上課。(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用手語上課。(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上課。(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上課。(網上圖片)

當初,何興武的家人極力反對他辦學校,認為「學校實在太窮了,人家辦民辦學校都是希望賺錢,他一直在倒貼錢。」大家也曾希望何興武能夠「知難而退」,故意不幫他處理學校的事情。但到了2005年,何興武的家人終於理解他的做法,也加入幫忙運營學校。

何興武的兒子何彪作為家中唯一一個能夠說話的人,負責打理學校的瑣事和對外聯繫工作。而他的妻子也是聾啞人,所以主要負責學生的飲食生活,有時還幫學生洗衣服、換被褥。何彪的兩個妹妹也在從事教育工作,時常會來學校幫忙。

何興武與妻子在準備飯菜。(網上圖片)

何興武與妻子在準備飯菜。(網上圖片)

為了不讓孩子害怕,何興武和學生走夜路時打開了手電筒。(網上圖片)

為了不讓孩子害怕,何興武和學生走夜路時打開了手電筒。(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學生宿舍照顧孩子們休息。(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學生宿舍照顧孩子們休息。(網上圖片)

辦學遠不止僅僅傳授知識和照顧起居生活這麼簡單。儘管何興武培養出了400名畢業生,但很多人畢業後還是會回家放牛、種地,沒有外出工作的技能。何彪說:「我希望能幫父親好好辦校,不僅要教聾啞孩子們知識,而且要教他們技能——學習一門手藝養活自己。」

何興武與高年級的學生討論畢業后的打算。(網上圖片)

何興武與高年級的學生討論畢業后的打算。(網上圖片)

目前在校的幾十個學生最小的有6歲,最大的將近20歲了,很多人都無法進入正常的學校,但又付不起公辦特殊學校的費用。

每天,聾啞人老師余希建會在教室裡邊示範動作邊向學生傳授動作的含義,比如先踢毽子,然後在黑板上寫上「踢毽子」,用手語比劃給學生。作為何興武的老友,余希建在校也已經任教14年了。

何興武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練習手語。(網上圖片)

何興武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練習手語。(網上圖片)

不只是老師,學校里的學生都非常依戀學校。學生小毛(化名)說「學校很破舊,但大家都不願回家,這裡是我們的幸福天堂。」對孩子們來說,學校就是家,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樣。從學校里走出去的學生鄔凱旋後來也回校擔當義務教師一職。2001年畢業的她轉校讀完初中和高中,現在回來任教,不拿一分工錢。她說:「如果不是這個學校,我也許還在家裡放牛。看到現在的學生,就想起了當年的自己。」

何興武(第二排右五)和學生合影。(網上圖片)

何興武(第二排右五)和學生合影。(網上圖片)

何興武和學生在學校。(網上圖片)

何興武和學生在學校。(網上圖片)

二十多年來,由於政府部門和愛心人士的幫助,學校運營相對穩定。有人送來幾千元的善款,有人捐助電腦設備;有人捐書建起「愛心書屋」……

隨著年齡的增大,何興武准備讓兒子何彪來接手學校的事務。他說:「只要我還能動,我就要把學校繼續辦下去。將來我干不動了,我兒子還在,這裡的學生們不會沒書讀。」

這間特教學校的孩子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遇到了一位好校長。為了讓聾啞的孩子接受教育,他憑著一種鍥而不舍的奉獻精神,無私忘我地在這條特殊的教育路上堅持了24年。來路佈滿荊棘,前路依然艱辛,期待更多的社會愛心人士能夠給予幫助,讓那些聾啞孩子的求學夢想得以延續。

往下看更多文章

國務院新余市火警調查組強調 客觀精準認定責任依法嚴肅問責

2024年01月26日 20:29 最後更新:21:13

江西新余市特大火災事故,國務院成立的調查組召開首次全體會議,強調要客觀精準認定責任,並依法嚴肅追責問責。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會議強調事故調查工作,要按照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和四不放過的原則,盡快查明事故原因,客觀精準認定責任,依法嚴肅追責問責。

救援工作仍在進行中。 央視圖片

救援工作仍在進行中。 央視圖片

會議要求地方政府深刻汲取事故教訓,壓緊壓實安全責任,迅速開展九小場所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舉一反三加強歲末年初安全防範,堅決遏制各類安全事故多發連發勢頭。

江西新余市日的前發生特別重大火災事故,造成39人死亡、9人受傷。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