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學挺收生業績帶來的不公

博客文章

大學挺收生業績帶來的不公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大學挺收生業績帶來的不公

2018年08月09日 18:35

大學聯招本周一放榜,著名大學熱門科目的收生情況成為關注熱點。港大醫學院招收非聯招的學生的比例大增,惹人注意。

今年有269名聯招學生入讀中大和港大醫學院。中大醫學院聲言招收了155名聯招學生,港大醫學院未透露數字,但傳媒按上述數字推算,估計港大只收了114名聯招學生。港大醫學院今年有235個學額,若真是收了這個數字的聯招學生,換句話說非聯招學生比例超過50%。港大醫學院在2013年曾經說過,希望把聯招學生的比例定於75%,以協助本地基層學生向上流,目前看遠未做到。等港大醫學院公布詳細收生數字時,可知全貌。雖然港大醫學院是面向國際和做硏究,但招收非聯招學生的比例也不宜太高。

如果沒有子女在香港讀中學的讀者,可能對香港的收生制度不大了解。所謂聯招學生,即時那些在香港讀本地中學課程,參加DSE高考的學生;而非聯招學生主要是來自直資、私立和國際學校,應考國際課程(IB)的學生,或者在英國讀書,參加英國高考的學生等。

大學的王牌科目招收非聯招學生的比例越來越高,大學給出的理由冠冕堂皇,指非聯招學生來源多樣化,可以找到一些不是「讀死書」的學生云云。但當我與大學的高層人士傾過,發現大量招收非聯招學生,是要應付香港學生人數大降、但要維持門面成績的招數。

香港出生人數逐年減少,令到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亦不斷下降,由2016年的68000人,降至去年的61000人,今年再下降至59000人,隨著學生人數持續下降,考評局估計,至2020年,應考人數會降至谷底的45000人。

香港的大學學位越開越多,但中學生人數卻急速下滑,早已成為大學收生危機,連名牌大學的著名學系也受影響,由於學位數量不變甚至增加,但可供挑選的學生人數不斷減少,收生成績自會拉低。

王牌學系為了不想讓人見到他們收生的分數線下降,影響「業績」,就逐步擴大招收非聯招學生的比例,由於非聯招學生的來源多樣化,大學也沒有公布招收非聯招的學生的成績,因此,多收非聯招學生、減收聯招出學生,就可以維持聯招學生的收生分數線。

大學這個自保行為,客觀上造成很惡劣的副作用。非聯招的渠道,無論是香港的IB課程或者英國的高考課程,都是較香港高考容易考到好成績的考試制度。以英國的高考為例,由於英國學生水平較低,港生去英國考高考,隨時可以拿到比香港高一到兩級的成績,例如你在香港數學拿B級,到英國考,隨時可以拿到A+級。至於IB課程,也是評分比較寬鬆的課程,所以,IB狀元的數量遠比本地高考拿7科5**的狀元為多。

很多略有財政能力的家長都深明此理,當子女讀到高中,發覺他們的成績去不到頂級水準,但又想他們入讀本地大學王牌課程,就會送子女到英國讀高中考試,然後以非聯招學生身份報讀本地大學,就有較大機會入到像醫學院這類王牌課程。要到英國讀書,一年成本要四、五十萬元,讀三年高中,就要一百多萬元,對於基層家庭,當然想也不用想,這是只有中產以上的家庭才可以有的「投資」門路。

如果將過去一樣,大學王牌學系維持著非聯招學生比例在一成至兩成的話,這個制度上的漏洞並不嚴重。但如非聯招學生比例超過一半,問題的嚴重性就會浮現出來,令到本地參加高考生能夠入讀王牌學系的機會急速下降。大學這個自保招數,造成了教育上的不公平性。在經濟層面上,當市場失效,政府需要出手干預,現時大學招生正出現市場失效的情況時,政府其實也需介入干預。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G7,一場虛偽的盛宴

2024年04月22日 20:12 最後更新:20:26

七大工業國(G7)外長會議近日結束,這些號稱領導世界的工業大國,對中東加沙地區因為戰爭帶來34000人死亡視而不見,但整個會議就圍繞著中國發炮。G7好像生活在一個平行宇宙,只關心打壓中國,不關心戰區人命。從G7外長會議的會後聲明,可以看清這個組織的3重虛偽。

第一,針對香港的虛偽。G7外長會議的聲明,指香港自2020年實施《國家安全法》以來,對香港多元化、公民與政治權利惡化感到擔憂,又對香港最近落實《基本法》第23條立法再次強調感到憂慮。聲明指相關條例將進一步侵蝕香港的自治、人權和基本自由。 

G7的虛偽在於這些美歐國家自己都擁有嚴苛的國家安全法律,例如美國就有《國家安全法》、《間諜法》、《外國人登記法》等超過20部與國安相關的法律,領先世界。他們自己可以有嚴厲的國安法律,保障自己的國家安全,但就虛偽地指香港的國家安全法律會影響人權和自由。我們都很有興趣知道,美英的國安法律可以如何促進人權自由。

第二,指控中國援俄的虛偽。G7外長會議公布第二重虛偽,是將俄烏戰爭的矛頭指向中國,G7指中國企業向俄羅斯轉讓軍民兩用物資和零部件,對此表示強烈關切。其實這個完全是美國的話術,過去美國曾指控中國向俄羅斯出口軍火,但事後卻拿不出半點證據,證明純屬虛構。最近,美國見到中國和歐洲國家關係改善,就提出另一套新的說詞,向俄羅斯提供的零部件可以生產武器,就變成為所謂向俄羅斯轉讓「軍民兩用物資」的質疑。

美國挑動中國和歐洲矛盾已經到了很露骨的地步。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就對記者說,「中國不能兩者兼得,一方面與歐洲國家享有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又推動冷戰結束以來對歐洲最大的威脅。」

美國發動這種轉讓「軍民兩用物資」指控,等於叫中國完全停止與俄羅斯進行正常的民用物資貿易。中國向俄羅斯出口一顆螺絲釘,都會有機會變成了支持俄羅斯製造武器。但現實上美國自己就從俄羅斯大量進口鈾元素,美國需要的東西就大力向俄羅斯採購,毫無制裁的打算。美國甚至在去年取代中國成為俄羅斯濃縮鈾最大進口國,進口量增加19個百分點至702噸,佔俄國鈾出口38%。中國去年進口的俄羅斯鈾減少32個百分點,只有457噸。美國向俄羅斯大量進口濃縮鈾,很明顯支援了俄羅斯的經濟,又想請問美國停止向俄羅斯採購鈾之前,又哪有資格叫其他國家連一粒螺絲都不可以賣給俄羅斯呢?

第三,只讉責伊朗的虛偽。G7會議的最大虛偽,是將巴以戰爭的矛頭完全針對伊朗。以色列早前違反國際法,以導彈攻擊在敍利亞境內的伊朗大使館建築物,G7無半點表態。到伊朗本月向以色列發射導彈還擊的時候,這次G7外長會議的聲明就強烈讉責伊朗對以色列發動襲擊。雙重標準,令人齒冷。

最妙的是,G7的成員國是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意大利和日本。當中德國是歐盟最大經濟體,是G7的核心成員。德國外長貝爾伯克4月17日訪問以色列時,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開會,貝爾伯克除了勸說內塔尼亞胡要克制之外,亦大力抨擊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導致加沙的飢荒,她說:「加沙的飢荒狀況,我手機裡有飢餓兒童的照片可以看到。」但內塔尼亞胡就強烈反駁,叫貝爾伯克把手機收起來,並向她播放一段據說是加沙地區的視頻,顯示加沙巿場物資豐富,巴勒斯坦人在海裡游泳,內塔尼亞胡指他的視頻證明加沙不存在人道危機,沒有飢餓。貝爾伯克十分憤怒,反駁加沙的局勢是災難性的,要求內塔尼亞胡不要再展示這些影像,批評這些視頻沒有描述加沙的真實情況。

G7核心成員國其實深明以色列進軍加沙造成人道主義災難,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本人就參加了G7的外長會議,好像換了個人那樣。在美國控制下,G7外長會議對以色列無半句讉責,反而就責難伊朗,評彈中國。

G7是一場虛偽的盛宴。那6個國家好像美國的傀儡樣,按著美國的利益,發表針對中國的聲明,但就置中東危機於不顧。中國無發動戰爭,無因此死一個人,G7卻高度關注。加沙死那麼多人,G7視而不見。世間諷刺之事,也莫過如此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