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後民變四起,項羽和叔父項梁起兵,推楚王孫熊心為懷王,恢復楚地,沛公劉邦率眾來投。秦軍主力在南越及長城守邊,戰國時的六國諸侯軍得以復興坐大。

楚懷王說誰率先入關中,就能在關中稱王。項羽為了進軍關中,殺了上司宋義自立,殺秦降兵將二十萬,但到了關中附近的函谷關時,劉邦已經先入關中,並派兵​​守備函谷關,項羽就破關而入。項羽部眾共40萬,駐紮在新豐鴻門。歷史著名的「鴻門宴」就在這個背景下展開。

鴻門宴故事圖 (網上圖片)

鴻門宴故事圖 (網上圖片)

劉邦已經進軍咸陽,與父老約法三章,不搶秦宮女,不殺降順將士,不貪府庫財寶,老老實實地退軍霸上。劉邦手下曹無傷,想挑動項劉爭霸,以得到項羽信任與賞賜,於是向項羽告密,說劉邦圖謀不軌,委任秦王子嬰為丞相,據有咸陽城內珍寶,準備自立為關中王。項羽非常憤怒,加上范增指算命師認為劉邦頭上有「天子氣」,應該盡早剷除,項羽打算準備圍攻劉邦。

項、劉雙方實力懸殊,劉邦只有兵將十萬,謀士張良建議劉邦巴結項羽陣營的項伯,請項伯向項羽求情,表示劉邦會以項羽為老大,結果項羽答允。劉邦第二天率領百多名騎兵會見項羽,雙方於鴻門會面。

項羽設宴,范增不斷說要趁機會殺劉邦,但最終沒有果斷除之。劉邦最終都「應驗」算命師說法,在日後四年的互相攻伐下打敗項羽,項羽最終在烏江自刎。

項羽生前殺了一輩子人,只「鴻門宴」一次忍住不殺,還被後人譏笑為「婦人之仁」,「鴻門宴」一詞後世被用作比喻「不懷好意的筵席」。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項羽不殺劉邦?後代不少分析指項羽是有理由。因為那時項、劉兩位都是楚懷王麾下,同屬楚軍;另外劉邦被指圖謀不軌,都是劉邦手下曹無傷告密;范增所說的「算命師」說法也是故弄玄虛,當劉邦親自到鴻門,再將功勞與稱王的資格拱手相讓時,項羽此時殺掉劉邦,勢必失去眾多諸侯信任,也沒法向楚懷王交代。還要留意的是,劉邦進軍過咸陽,但沒有佔據。

對於項羽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殺掉劉邦,而是趕緊利用自己威勢,抓穩時機分封諸侯,獲取眾心建立霸業。他對大局的全盤考慮,相信早在鴻門宴前夜,項羽就基本放棄要殺劉邦的意圖。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項羽鴻門宴不殺劉邦,雙方言和,才構成項羽得以馬上著手分封諸侯的基礎,他才得以稱「西楚霸王」。可惜接下來,項羽卻做了很多錯誤抉擇:

1. 項羽立意不把關中作為根據地,不像劉邦選擇安撫,而選擇戰略破壞,又奪取了秦宮歷年的珍寶與美女,挾之東歸彭城。

2. 項羽主持分封如同兒戲,各國舊王族被排擠,甚至沒有了領地,分封在最好地方的都是項羽的戰友和親信。

3. 項羽稱霸以後,能與他爭天下的只有兩個人:劉邦以及田榮。項羽改封劉邦在漢中,靠近秦地,亦是一個守城理想的地方,等於驅虎歸山。

項劉逐鹿,劉邦殺的英雄比項羽多得多,但他取了天下,天下也不以他為暴君。項羽殺了一輩子人,「鴻門宴」不殺劉邦,正確與否後世各有不同理解,但他日後多番政治決定,也導致他日後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