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巨型海鱷化石出土 助研中生代物種變化

生活事

巨型海鱷化石出土 助研中生代物種變化
生活事

生活事

巨型海鱷化石出土 助研中生代物種變化

2016年01月19日 17:32 最後更新:17:32

近日美國科研團隊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有新發現,首次掘出一種巨型海鱷化石,相信是白堊紀時期動物。科學家形容是重要發現,或有助推斷中生代地質和物種變化。

圖上模擬馬奇莫鱷龍頭骨化石,下方則跟人類體型對比(網上圖片)

圖上模擬馬奇莫鱷龍頭骨化石,下方則跟人類體型對比(網上圖片)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科研團隊近日在北非突尼西亞撒哈拉沙漠掘出一具巨型海鱷化石,包括頭骨、數塊脊椎骨和肋骨。研究員推斷海鱷長31尺,重3噸,是至今發現最巨型的鱷魚祖先化石;大約活躍於1.3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時期生物。

出土位置附近還有一批海龜及海魚化石,證明「巨鱷」是海洋生物,故命名為「馬奇莫鱷龍」(Machimosaurus rex)。馬奇莫鱷龍牙齒短小,下顎非常有力量,可以咬碎甲穀和撕裂其他海洋生物,相信處於當時海洋生物鏈頂層,以大海龜和其他水生恐龍為食物。

電腦模擬圖片

電腦模擬圖片

過去科學家相信侏羅紀晚期,隨着氣候和地質出現變化,不少物種走向衰亡,其中包括海生真蜥鱷科動物。但恐龍乘勢發展,在白堊紀繼續成為地球上最具優勢的生物。

隊伍負責人寶西汀(Stephen Brusatte)指出,馬奇莫鱷龍化石出土,證明到了白堊紀仍有海生鱷魚生存,推翻「海生真蜥鱷科在白堊紀已絕種」一說。一眾研究員更推斷侏羅紀步入白堊紀的大滅絕事件可能是個持續了幾百萬年的過程,較後來導致恐龍絕種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溫和得多。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何過去科學家無法找到「侏羅紀大滅絕」的證據。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外星人不長綠色?美最新研究曝光ET「最真實長相」!

2024年04月25日 13:20 最後更新:15:50

最新研究顯示,外星人不一定長著灰灰綠綠的皮膚,而有可能是「這個顏色」!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影視作品中外星人總是長有綠色皮膚

在許多影視作品中,不知為何「外星人」都是長著一身綠色的皮膚、碩大無比的眼睛和扁平的五官,但原來他們的皮膚有可能是「紫色」而非綠色。

據最新的研究顯示,一項由美國康乃爾大學進行並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的研究表示,地球上的生命通常與「綠色」密不可分,因為植物中最常見的光合色素是「葉綠素-a」(chlorophyll-a),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會透過這種色素產生氧氣。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銀河系中多達75%是紅矮星

然而銀河系中大部分的恆星和太陽不一樣,它們有些會更小、更紅,且散發的光和熱量較少,其中多達75%是紅矮星。因此,這引發了科學家的好奇,好奇這些恆星周圍是否存在著生命?如果存在的話,那麼這種生命的外觀會是怎樣的呢?

於是,研究團隊順藤摸瓜開始了實驗,他們先收集並培養了20多種紫色硫細菌和紫色非硫的細菌樣本,發現這些細菌能夠依靠較低能量的紅光或紅外光,透過更簡單的光合作用系統生長,而不產生氧氣。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紫色在許多世界上是一種新的綠色

研究團隊認為,在植物型光合作用出現之前,紫色細菌可能在早期地球上普遍存在。然而在圍繞著較冷的紅矮星運行的行星上,尤其適合這種細菌的生存與繁衍。

康乃爾大學卡爾薩根研究所(Carl Sagan Institute)的天體學家科埃略(Lígia Fonseca Coelho)表示:「紫色細菌能夠在各種條件下存活並茁壯成長,使其成為可能主宰許多世界的關鍵生命競爭者之一,因此可以想像紫色在許多不同的世界上是一種新的綠色(purple may just be the new green)。」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