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曾讓趙武靈王吃足苦頭 戰國時代隱世強國中山國

歷史長河

曾讓趙武靈王吃足苦頭 戰國時代隱世強國中山國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曾讓趙武靈王吃足苦頭 戰國時代隱世強國中山國

2024年04月01日 10:00

據《戰國策》記載,戰國時代有「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千乘之國」也是所謂小國,其影響力不容忽視,如中山國更可稱為隱世軍事強國。中山國從春秋時間即與晉國為敵,到戰國初年的魏國,及後又侵佔燕國十餘城,即使最後為趙國所滅,趙武靈王也要花十多年時間才可辦到,究竟中山國是怎樣的國家呢?關於中山國,歷來史書對其記載幾近空白,後人只靠零碎史料推斷其存在,故有「神秘王國」之稱,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山國王墓大批殉葬物出土,使中山國不再神秘。

在戰國七雄外還有若干小國 (網上圖片)

在戰國七雄外還有若干小國 (網上圖片)

戰國時代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即使是孟子也坦言「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彊。」又謂「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句踐事吳,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畏天者保其國。」可見小國在大國之間生存非常考驗君王的智慧。中山國(公元前414至296年)是鮮虞族建立的一個諸侯國,亦是當時唯一一個北方少數民族立足中原的小王國,毗鄰趙、燕、齊。由於地理的關係,所以中山國在春秋年間與晉國已有交戰。

更多相片
在戰國七雄外還有若干小國 (網上圖片)

據《戰國策》記載,戰國時代有「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千乘之國」也是所謂小國,其影響力不容忽視,如中山國更可稱為隱世軍事強國。中山國從春秋時間即與晉國為敵,到戰國初年的魏國,及後又侵佔燕國十餘城,即使最後為趙國所滅,趙武靈王也要花十多年時間才可辦到,究竟中山國是怎樣的國家呢?關於中山國,歷來史書對其記載幾近空白,後人只靠零碎史料推斷其存在,故有「神秘王國」之稱,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山國王墓大批殉葬物出土,使中山國不再神秘。

中山國毗鄰趙、燕、齊,無形中需要保留強大的軍隊,成為隱世軍事強國。(網上圖片)

戰國時代是弱肉強食的世界,即使是孟子也坦言「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彊。」又謂「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句踐事吳,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畏天者保其國。」可見小國在大國之間生存非常考驗君王的智慧。中山國(公元前414至296年)是鮮虞族建立的一個諸侯國,亦是當時唯一一個北方少數民族立足中原的小王國,毗鄰趙、燕、齊。由於地理的關係,所以中山國在春秋年間與晉國已有交戰。

「山」字儀仗禮器(複製品)。象徵中山王的權威,是中山國特有的青銅器。(網上圖片)

公元前459年至前457年間,晉國開始進攻中山,取得窮魚之丘(今河北易縣)。前457年,晉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佔領左人、中人(今河北唐縣),「一日下兩城」,中山國受到了打擊。進入戰國時代,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所瓜分,中山國的敵人也改變成初期的魏國及後期的趙國。

中山成公墓陪葬墓出土《骨算籌》。算籌的計數法遵循十進位制,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1-9的數目,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網上圖片)

在此需要補充一點是。中山國在敗於晉後,武公率領他的部落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在顧(今河北定州)建立了新都。武公並且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中山桓公即位,桓公年幼無知,不恤國政,終於引來魏國的入侵。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從秦國取得河西地後,隨即把中山國列為下一目標。魏國要攻打中山國,在現代看來極不合理。因為中山國邊境未與魏國接壤,必須向趙國借路才能成事,如是者不但勞民傷財,而且即使成功佔領中山國也難以維持。因此後來秦國宰相范雎提出「遠交近攻」戰略,集中資源在進攻鄰國,才修正這一錯誤戰略,此為後話。

中山王厝墓出土《墨書大理石片》(網上圖片)

在魏文侯的再三要求下,趙國終於答應借路給魏軍。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拜樂羊為主將領兵進攻中山。樂羊攻取中山國,包圍中山國都顧城有三年之久,直到公元前406年才成功滅掉中山國。魏文侯派太子擊為中山君,治理中山國境,這也是中山國第一次亡國。

中山王厝墓出土《鑲金龍鳳銀帶鉤》(網上圖片)

然則中山國雖然亡於魏國,但其殘餘成功退入太行山中,再經過桓公20餘年的勵精圖治後,終於在公元前380年重新復國,並定都於靈壽。復興後的中山國位於趙國東北部,把趙國南北兩部分領土分割開來,成為了趙國的心腹之患。趙國在前377年、前376年兩次進攻中山,均遭到中山激烈的抵抗。此後,中山國開始修築長城。桓公去世後,中山成公即位,繼承先祖遺風,繼續學習中原社會制度,發展國力,使國勢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山王厝墓出土《鑲金龍鳳銀帶鉤》(網上圖片)

公元前323年,由魏國犀首(即公孫衍)發起倡議,聯合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在稱王的五國中,只有中山國是「千乘之國」,其餘四國都是「萬乘之國」。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攻進燕國。中山國見有機可乘,也背棄了同盟,派相邦司馬賙率軍北略燕國,奪取幾十個城市,佔領數百里的燕地,還掠取了許多財物。史稱「錯處六國之間,縱橫捭闔,交相控引,爭衡天下」,成為中山國的鼎盛時期。

中山國毗鄰趙、燕、齊,無形中需要保留強大的軍隊,成為隱世軍事強國。(網上圖片)

中山國毗鄰趙、燕、齊,無形中需要保留強大的軍隊,成為隱世軍事強國。(網上圖片)

公元前459年至前457年間,晉國開始進攻中山,取得窮魚之丘(今河北易縣)。前457年,晉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佔領左人、中人(今河北唐縣),「一日下兩城」,中山國受到了打擊。進入戰國時代,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所瓜分,中山國的敵人也改變成初期的魏國及後期的趙國。

「山」字儀仗禮器(複製品)。象徵中山王的權威,是中山國特有的青銅器。(網上圖片)

「山」字儀仗禮器(複製品)。象徵中山王的權威,是中山國特有的青銅器。(網上圖片)

在此需要補充一點是。中山國在敗於晉後,武公率領他的部落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在顧(今河北定州)建立了新都。武公並且仿效華夏諸國的禮制,建立起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對國家進行了初步治理。但武公不久即去世,中山桓公即位,桓公年幼無知,不恤國政,終於引來魏國的入侵。公元前408年,魏文侯從秦國取得河西地後,隨即把中山國列為下一目標。魏國要攻打中山國,在現代看來極不合理。因為中山國邊境未與魏國接壤,必須向趙國借路才能成事,如是者不但勞民傷財,而且即使成功佔領中山國也難以維持。因此後來秦國宰相范雎提出「遠交近攻」戰略,集中資源在進攻鄰國,才修正這一錯誤戰略,此為後話。

中山成公墓陪葬墓出土《骨算籌》。算籌的計數法遵循十進位制,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1-9的數目,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網上圖片)

中山成公墓陪葬墓出土《骨算籌》。算籌的計數法遵循十進位制,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1-9的數目,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網上圖片)

在魏文侯的再三要求下,趙國終於答應借路給魏軍。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拜樂羊為主將領兵進攻中山。樂羊攻取中山國,包圍中山國都顧城有三年之久,直到公元前406年才成功滅掉中山國。魏文侯派太子擊為中山君,治理中山國境,這也是中山國第一次亡國。

中山王厝墓出土《墨書大理石片》(網上圖片)

中山王厝墓出土《墨書大理石片》(網上圖片)

然則中山國雖然亡於魏國,但其殘餘成功退入太行山中,再經過桓公20餘年的勵精圖治後,終於在公元前380年重新復國,並定都於靈壽。復興後的中山國位於趙國東北部,把趙國南北兩部分領土分割開來,成為了趙國的心腹之患。趙國在前377年、前376年兩次進攻中山,均遭到中山激烈的抵抗。此後,中山國開始修築長城。桓公去世後,中山成公即位,繼承先祖遺風,繼續學習中原社會制度,發展國力,使國勢得到進一步加強。

中山王厝墓出土《鑲金龍鳳銀帶鉤》(網上圖片)

中山王厝墓出土《鑲金龍鳳銀帶鉤》(網上圖片)

公元前323年,由魏國犀首(即公孫衍)發起倡議,聯合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在稱王的五國中,只有中山國是「千乘之國」,其餘四國都是「萬乘之國」。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攻進燕國。中山國見有機可乘,也背棄了同盟,派相邦司馬賙率軍北略燕國,奪取幾十個城市,佔領數百里的燕地,還掠取了許多財物。史稱「錯處六國之間,縱橫捭闔,交相控引,爭衡天下」,成為中山國的鼎盛時期。

中山王厝墓出土《鑲金龍鳳銀帶鉤》(網上圖片)

中山王厝墓出土《鑲金龍鳳銀帶鉤》(網上圖片)

伐燕勝利後不久,中山國國力逐步衰落。而此時趙國實行「胡服騎射」、國富兵強。與秦國結盟,開始對中山發起了十餘年的殘酷戰爭,燕國也趁機進攻中山國,收復舊日失地。前301年,趙軍攻破靈壽,並立中山王尚為傀儡,前296年,趙滅中山國,中山國正式宣告滅亡。

往下看更多文章

郭象出仕 「口若懸河」受讚賞

2024年05月06日 20:00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當中有言:「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西晉玄學家郭象少有才學,對於日常生活中之事,他總能在當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每每接觸到一些現象,他都會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說他智周萬物也不為過。他不僅知識淵博,甚至對於老莊學說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有不少人因仰慕其才名而慕名而來。然而,郭象並不向往官場,所以凡是請他出仕的,他都一概謝絕。每天不是埋頭研究學問,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可是朝廷又怎麼暴殄天物呢?朝廷多年來都不放棄,哪怕多次被郭象拒絕,也要派人來請他出仕。郭象實在推辭不掉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朝廷一見郭象把事情應了下來,馬上就把他封為「黃門侍郎」。要知道,黃門侍郎在晉朝已經有副宰相的地位了!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到了京城,郭象很快就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在官場上站穩了腳。加上,他口才很好,對什麽事情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人們都愛聽他那生動且深刻的論述。當時太尉王衍也十分欣賞郭象,認為他不但立論新穎,講話還條理清楚,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若懸河」這個成語,而「懸河」即瀑布之意,所以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