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评会》陈志豪:【重新规划葵青货柜码头用地 推动香港再出发】

缓解香港的住屋困局,是中央重视、特区政府重视、市民重视的重大议题,也是香港几任特首也决志要处理的“老大难”课题。然而,香港的公屋轮候时候却愈来愈长,住宅平均价格与港人平均入息的差距愈来愈大,清晰反映了住屋问题非但没有改善,实际上更不断在恶化,打击了特区政府的民望,构成了社会的一大不稳定因素。为保障社会稳定,为香港的长治久安创造理想条件,大幅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排除万难把公屋轮候时间及房价与港人入息差距降下来,已成刻不容缓的硬任务!

前不久,行政会议成员叶刘淑仪提出建议,表示香港的货柜业应与大湾区加强整合,释放葵涌货柜码头部分用地,改作建屋。叶太更引述业界意见指出,整个大湾区的货柜码头吞吐量都是供过于求,香港的货柜码头有条件缩小规模,更好地运用土地资源。

说实话,搬迁货柜码头的建议,过去也有人提出过,可惜一直未引起特区政府的认真重视。依据特区政府的数据,葵青货柜码头的货柜吞吐量近年正呈不断下跌的态势,2020年的货柜吞吐量便较2012年下跌了超过17%,香港货柜吞吐量已由昔日的全球排名第1位掉至2019年的排名第9位,落后于毗邻深圳及广州港口,充份反映了香港货柜港口的竞争力及需求正在下跌。团结香港基金于去年年中发表的报告亦指出,目前葵青货柜码头附近有逾4成的港口后勤用地未能地尽其用,造成一定的土地资源浪费。团结香港基金亦曾建议,将葵青货柜码头重置到长洲南,建设更现代化的货柜码头,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将占地380多公顷的葵青货柜码头搬迁,一方面可释放市区核心地段的宝贵土地,改作住屋或其他商业用途,为市区提供大量新的土地及房屋供应。其次,亦可在更合适的地段,兴建更智能化的货柜码头,提升香港货运业的竞争力,并减省成本。

若然连同葵青货柜码头周边的工业用地,以及政府建议的青衣南填海区一并重新规划和发展,所牵涉的土地面积更达790公顷,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效益可谓难以估量。而搬迁后的货柜码头,亦会产生新的经济效益,以及带动周边的新发展,是一个可让香港“再出发”的重要策略方案,值得社会各界作出更多的研究和讨论。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副主席、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共同发起人
陈志豪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

** 博客文章文责自负,不代表本公司立场 **